“互联网+”对分课堂下同伴互评在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实证研究
2020-11-23陈慧朱艳敏张桂菊
陈慧 朱艳敏 张桂菊
摘 要: 依托“互联网+”在线教学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智慧教学的新范式。大学英语写作课程通过互联网实时在线教学平台,采用“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学生讨论展示的主要形式为同行评价和组际评估。在学生评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估,并通过互动软件对小组评估结果进行反馈。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线对分课堂中的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模式能有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写作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关键词: “互联网+”对分课堂 个性化学习 同伴互评 英语写作
一、引言
随着网络教学、在线课程的高速发展,很多高校鼓励教师根据各自教授课程的特点开展网络教学、在线教学。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即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使用“互联网+”在线课堂的高科技教学形式,在“对分课堂”的课堂管理环节中加入同伴互评的小组互动方式,使学生的课堂互动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
本文在英语写作课程采用“互联网+”对分课堂(PAD Class)的组织形式,学生互动主要采取同伴互评的小组合作模式。实践结果表明:在对分课堂中,组内互评、组际互评的同伴互评可让学习者更深入、主动地参与英语写作学习过程,课堂参与度得到较大提高;通过互评和评价过程展示,学习者可真实理解、消化英语写作技巧的实际运用。
二、“互聯网+”对分课堂在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可操作性
1.“互联网+”对分课堂的特点
“对分课堂(PAD Class)”是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课堂形式,这一概念在我国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于2014年提出,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也不同于讨论式课堂的“放羊”,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12](5-10)。这种课堂教学新范式有“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减轻教师负担、增加互动性、考评准确度高”[12]等优势,最初出现在专业课堂中,后被上海理工大学运用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证明了其可行性和良好效果,之后得到全国众多高校的推广和运用。
“互联网+”教学是互联网即时沟通工具作用于教育产业的新兴产物,通过信息技术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教学“共振”[5](55-57)。课堂在线互动几乎具备网络在线交流、网络社交活动的所有特点,如交互性、即时性、虚拟现实性、低约束性,必然会受到若干客观网络因素的掣肘。教师在虚拟教室形式下的实时在线直播课堂(有音视频输出)进行教学,应认识到这种教学形式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交互,对受众(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存在较之传统课室课堂更低的约束性要求,所以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状态的研究和监控更抽象。就学习效果而言,基于互联网交互平台进行的在线课程,如想实现知识传播最大化的教育目标,决定成败的根本因素是学生的高度自主性。但对于教师而言,在课程内容设计及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可享受到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而“互联网+”课堂天然拥有的最大优势,即教学内容的标准化、学习者表现及学习反馈的数据化和教学过程的可复制化[11](65-72)。就此角度而言,采用在线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更高效、更机动灵活的教学模式。
2.“互联网+”对分课堂的优势
在线对分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室课堂的按部就班,通过交互软件的相应功能的操作,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更为高效,其他各项教学环节和统计更灵活机动。借由多个互联网教学平台,教师从后台获取学习者相关数据更快速,可实时指引并调整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的重点和方向。
(1)教学资源跨学科、多元化。在线课堂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集合,教师可选择的教学资源除原有的教材及相关课程资料外,还有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供选择。教师在对“对分课堂”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时,可充分利用契合本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的各类网络资源,在“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加工出最适合本教程的精华内容,使对分课堂的教师讲授部分做到重点精细化、受众针对化。
(2)课堂设计灵活、个性化。对分课堂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深思熟虑地筹划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方法,对所授课程作系统、灵活的教学设计,即超越客观主义直接投射的程序化的教学设计,走向弹性、灵活和递归的教学设计”[8](103-104)。英语写作在线课程的对分课堂包含的精讲(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都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阶段性学情进行个性化设置,不需受到传统固有的以单一写作教材为范本和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束缚。基于每次在线对分课堂中的学生表现和反馈,教师判断学生的参与表现是否实现先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从而及时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安排,设计灵活、有形式变化的课堂活动和学生合作项目。
(3)学习者信息收集智能、可追溯。在“互联网+”时代,各网络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可迅速得出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学习过程表现与学习结果,通过收集和分析学习者数据,教师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更适合他们的自适应学习(Adaptive Learning)[4](3-16)。以本课程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为例,学生的动态学情数据可由系统后台观测及收集整理,如在线时长、观看视频时长、教学资源下载次数、作业完成进度等,教师登录即可看到以上所有学习数据;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教师可对目标学生发起教学预警、调整改变分数计算权重、改动在线课程内容等操作,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靠近预期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动态变化的,以数据形式展现在师生面前,这种可追溯的学习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了解学情,反思学习缺漏,提高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模式下的全在线对分课堂,三个课堂阶段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线教学平台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教师通过上一教学阶段数据的表现判断学习者内化吸收的程度,设计下一阶段精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调整下一阶段互评环节的主题及形式。
三、英语写作“互联网+”对分课堂中的同伴互评
1.确定同伴互评内容及评价工具
引导同伴互评评阅是同伴互评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有效举措[9](13-16)。作者讲授的“英语写作”课程的在线对分课堂的讨论(Discussion)环节选定同伴(小组)互评作为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同伴互评的主要内容有:互评类型有“Ms & Ms”(重点分析对方习作中语言使用上的Merits and Mistakes)、“Structure Focus”(关注对方习作的篇章结构)及“How to Improve”(给对方习作提出提升建议和修改方向)等类型;使用到的评价工具主要有同伴评价表(Peer Assessment Checklist)、量化评分表(Scoring Charts)、调查问卷(Student Questionnaire);在线互评使用的互动媒介即各类网络交互软件,如QQ群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
2.设定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设定环节包含四个步骤:(1)教师先选定小组评价目标写作文本(学生习作),可于课中发放给各小組,也可于在线课程开始前发放给各小组(发放时间取决于课堂时长);(2)之后教师需设置对应评价目标文本的量化评价标准,一般以评分表的形式呈现,分数权重建议设置为“小组打分50%+教师打分%”的组合评分形式,使最终的小组得分达到较大程度的公平和客观;(3)评价标准设定后,教师将小组互评即将使用到的量化评分表(见表1)发放给各小组,并通过在线互动软件(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直播)向学生讲解各项评分细则、各分数等级的打分范围,向每个小组明确评分准则和分数范围这一步骤是小组同伴互评环节中必不可少且最为重要的一环;(4)教师通过屏幕分享功能向学生演示模拟打分流程,明确各个组员需要完成的打分任务,并展示教师评价量表(见表2)的分数构成和打分标准。
表1 组员用量化评分表“段落结构”)
表2 教师用量化评分表“段落结构”
3.同伴互评过程
同伴互评环节可分为组内互评和组际互评两种方式。学生自愿结合成组,每组3人或4人。在学生“对分”时间内,各小组组员对教师下发的评价目标文本进行组内讨论和评价,并完成教师下发的小组评分量化表。为使所有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小组评分环节,每位学生必须给出目标文本分数和提升意见,所有组员的修改意见和小组评分由每组组长收集起来发送给教师。此种流程设计为组际互评,每组评价的文本为其他小组的小组习作。
组内同伴互评的流程与组际互评流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被评价的目标文本是本组成员的习作,组员间需交换文本,按照量化评分表中所示评分标准为组内其他成员的文本打分。各小组给出的反馈意见不仅反映出被评价文本写作者的知识水平,还能体现出评价者的知识能力阶段和评价角度,给教师为各小组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4.互评后展示
在学生“对分”环节中,在每组完成讨论和评分后,还应进行相应的评价及总结展示。在线写作课堂中的小组评价展示极大程度地依赖课堂直播软件,通过音、视频的声音影像播放,每个小组负责展示的代表需介绍所评文本的大致结构、内容、语意,总结本组组员的评价意见,阐述目标文本的优劣之处(Merits & Mistakes),最后给出写作提升建议。在展示过程中,小组代表可借助组员合作制作的文档、幻灯片或图片等媒介进行屏幕共享展示。需要注意的是,因在线课堂有互联网交互软件的参与,教师在划分小组评价和小组展示的时间占比时,应充分考虑网络媒介对小组展示产生的“加速度”作用,如展示素材准备、技术操作、网络延时等客观因素所占时长。
四、同伴互评在“互联网+”对分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优势
1.推动个性化学习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DFES)于2004年提出了个性化学习应该具备的五项要素,即:学校管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程选择应更广泛、灵活和自主;学习支持围绕需求连接课堂内外;学习评价依据学生实际符合学习需求[7](42-46)。在“互联网+”对分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所有学习环节,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各互动项目。同伴互评这一评价机制的设定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的差异[2],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向学生者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供学习者依据学情进行个性化选择;评价的过程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每组的评价反馈都显示出现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使教师根据学习表现设计下一阶段的互动项目,为不同知识基础的小组提供与之能力相符的同伴互评目标文本。
2.有助于个性化档案建立及学情追踪
在线对分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应伴随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指引,在小组评价和小组代表展示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在小组展示之后,教师是评价者和参与者。教师给出的实时反馈意见是指引小组评价形成客观、完整、公正的评价体系的关键建设性力量。在小组代表展示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组的评论和评分加以记录和统计。在所有小组完成互评结果展示后,教师将记录下的每组评价质量整理形成文字记录或图片,保存至每个班级的形成性评价档案中。这些记录可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开展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能帮助教师了解每组甚至每位学生在当下阶段的参与情况、学习进展、知识水平差异等个性化学情。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确保每位学生在最高水平上掌握学习内容,促使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尊重和最佳发展[1][10](20-25)。
3.促进个体交互协作
普遍合作的高参与度可反映出学生在高校群体中的高度自我认知[3]。在线写作课堂中的同伴互评小组互动模式,是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强大助推力。对分课堂中,所有小组成员必须通过互联网实时进行组际和组内交互沟通,建立起个体联系。同伴互评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他人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发掘他人作文的长处,加以参照和借鉴,提高写作水平[6](219-220)。借由实时在线软件的音视频共享进行小组展示,使学生获得直接、即时的互动体验,可有效激励组际间的良性竞争,使班级整体评价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4.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在线写作对分课堂引入同伴互评的小组互动方式,可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大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同伴互评减少了教师批改单人作业的时间,增加了师生间的实时反馈,提升了写作文本评价的有效传达;(2)展示环节后获取的教师反馈可帮助各组学生在下一阶段评价环节中提高评价效率和评价精准度,使后续小组评价模式走向高效的正向循环;(3)缺乏物理接触的在线课堂会使师生间、学生间存在疏离感,而小组合作互评及教师反馈点评可有效减轻双方心理上的疏离感,加深师生互信,建立起师生间的日常良好沟通机制。
五、结语
高科技、高参与、个性化的“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对课堂占比有科学设计和灵活规划,还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同意识。英语写作课程的在线教学加入同伴互评的小组互动,体现了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角色转变。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文本传授”的基础角色逐渐淡化,“引导者”和“管理者”的功能性角色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在线对分课堂中分配给学生的时间大大增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核心思想。这种同伴互评的合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滞后现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内化能力、互动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多方位帮助学生构建英文写作的整体意识,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Bloom, Benjamin Samuel.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M]. New York: D McKay & Co, Inc., 1956.
[2]Purpura, James E.. Assessing Gramma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3]Trowler, Vicki. Student Eng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J]. 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2010,11(1).
[4]陳新亚,李艳.《2020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的解读及思考——疫情之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02).
[5]崔玉华,蔡顺峰.互联网+下的互动式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7(18).
[6]丁潇潇.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9(28).
[7]费龙,马元丽.发展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公正——英国个性化学习基本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08).
[8]郭芬云,李朝平.大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
[9]王康妮,曾美婷.翻转课堂模式下同伴互评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优化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05).
[10]张春华,彭海蕾.聚焦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国际经验与借鉴[J].当代教育科学,2020(02).
[11]张忻忻,牟智佳.数据化学习环境下面向个性化学习的精准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05).
[1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
基金支持:2017年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生态外语教学观视阈下微课和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ESP课程的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17BJR01045);2019年广州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翻译写作法在雅思学术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中外双学位学生英语思维模式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9 XJYB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