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 任重道远

2020-11-23康彦

戏剧之家 2020年33期
关键词:现状措施发展

康彦

【摘 要】本文以阅读谢嘉幸老师10余篇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为缘起,梳理我国近代以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造成现状的原因和可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3-0103-02

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很多的文化学者就开始思考并主张改革,一些人提出了废除科举制度,创办学校的主张。

1862年,由洋务派代表人物恭亲王奕?和文祥奏请咸丰帝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成立,自此以后,中国逐渐创办各式各样的新式文化机构与学堂。

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开办学校,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建设“歌乐”科目。维新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梁启超,同样认为中国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增设音乐课,让学生尽早接受音乐启蒙,他提出“诗界革命”的主张,积极宣传学堂乐歌,积极发展传统音乐。

1901年,我国最早正式设立音乐课程的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成立。1902年,由日本人担任音乐教师的上海务本女塾、天津严氏女塾相继成立,这两所学校也均设有音乐课程。自此以后,音乐课程在中国逐步形成规模。

20世纪初,我国学校的音乐教学以乐歌的教学为主。中国最早的乐歌教材是学堂乐歌代表人物、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先生于1904年出版的《学校唱歌初集》。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他又相继出版了《重编学校唱歌集》1-6集、《民国唱歌集》1-4集。同时,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李叔同先生也编写了一部乐歌教材《国学唱歌集》。

1912年,时任中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他主张美育思想。他强调,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19年,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门的“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思潮随之在全国蔚然成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顺势不断引进国外新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使得我国对于音乐教学的研究也在一步步深入。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思想和方法等各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说明,使得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已经由过去简单的唱歌课逐渐扩充成含有唱歌、乐理、欣赏三个模块的音乐课程。教材编写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下面将近代学校音乐课程的发展作一具體回顾:

(一)1840年-1911年,清末时期:

1.1904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联名奏呈的《奏定学堂章程》由清政府颁布,我们称之为“癸卯学制”。其中提到了有关音乐教育的问题,但没有将音乐课程列入正式课程中。在一些地方学校初步开设音乐课程。

2.1907年,《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由学部正式颁布。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正式规定将音乐课列入学堂的课程中,女子学堂应开设音乐课。此章程中将小学堂的音乐课定为“随意课”,在课堂上主要学唱“平易单音乐歌”,没有规定课时。

3.1909年,全国中小学堂正式设立音乐课。

(二)1911年-1919年,民国时期:

1.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由教育部颁布,规定了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学习内容为“单音唱歌”和“简易之复音唱歌”。将小学音乐课称为唱歌课。

2.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也由教育部颁布,规定了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学习内容为乐歌先授单音,次授复音及乐器用法。将中学校音乐课称为乐歌课。

3.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也由教育部颁布,规定四个学年都设计乐歌课,每周一课时。第一学年的学习内容是“基本练习、歌曲”,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的学习内容是“基本练习、歌曲、乐曲”,第四学年的学习内容是“基本练习、歌曲、乐器”。

4.1915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国民学校令》和《高等小学校令》,规定了国民学堂为四年学制,所开设的八门正式课程之一就是唱歌课。高等小学校为三年学制,所开设的十二门正式课程之一也是唱歌课。

5.1916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规定了第一学年、第二学年每周四课时的唱歌课,第三学年、第四学年每周一课时的唱歌课。并且说明儿童要唱平易歌曲,以培养美感,陶冶德性,使儿童活泼又端庄。

(三)1919年-1927年,五四时期:

1923年,《小学音乐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颁布,这是首次以“音乐”作为课程名称,也是第一份较为完善的课程纲要。其中,音乐课被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小学音乐课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初中“音乐”与“图画”、“手工”合并成为“艺术科”,每周有两课时的音乐课。

(四)1927年-1935年,国民政府时期:

193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了“目标”、“时间分配”、“大纲教材”和“实施方法概要”,同时首次在高中设立音乐课。

(五)1935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1938年,《改定初高中音乐图画每周教学时数》颁布,规定将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的音乐课时数每周各增加一课时。

2.1940年,《修正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颁布,规定初中各个学年的音乐教学时间都为每周两课时。此外还加入了音乐欣赏内容,同时规定必须完全用五线谱,不得用简谱。

3.1941年,教育部修订了小学课程标准,规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音乐课为每周六十分钟,三年级至六年级的音乐课为每周九十分钟。

(六)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今:

1948年,《小学课程二次修订标准》由教育部颁布,由于当时我国师资匮乏,便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音乐课、体育课合并称为“唱游课”,每周上课时间为一百八十分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更进一步强调了美育在整个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音乐教学的思想、方法、内容等各部分细节都做了新的、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很多专业的音乐教育学者、专家、教师都以特别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校音乐教育、教材编写、科学研究中,各级师范类的音乐教育一步步走向繁荣,并且很快为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师资。至此以后,我国的音乐教学有了更加强劲的发展。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各项事业都处于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的状态,音乐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同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就导致了十年动乱之后的各项事业基本只能处于恢复当中,音乐教育同样如此。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引进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比如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等,这些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引进都很好地打破了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模式。

2000年至今,我国学校的音乐课程改革持续进行,音乐教学日新月异,色彩纷呈,逐步形成了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二、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鸦片战争至今近200年的时间中,我国学校的音乐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是当今从事音乐教育的专家学者们不能忽视的。比如:

(一)许多学校仍然不重视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只是一味追求學校或学生在各级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得的名次或奖项。

(二)每周一次或两次的音乐课也随意被语文、数学等大家认为的传统主课所占领,更有甚者直接将音乐课改为自习课。

(三)学校对多功能教室的投资力度有限。

(四)音乐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或教学技能无法在课堂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运用。

(五)课堂教学后,学生对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仍然知之甚少,课下更多的是喜欢一些缺少内涵的流行音乐。

三、造成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学校领导对学校音乐教育中最核心的课堂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尽管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且在近几十年的音乐教育发展中,我国也一直致力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但是,具体到学校领导者,他们的观念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变,音乐教育与其他各学科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甚至更大。学校应该加强对音乐课的安排和管理,增加每周音乐课的排课数,严格杜绝音乐课被主科占课或上自习等现象出现。

(二)无论是主科教师,还是音乐课教师,大家的教育观念都需要进一步革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音乐已经和语文、数学等传统主科的地位同等重要,不再区分主次科目,并且,在未来的素质教育或招生考试中,各个学校会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唯分数论。所以,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师不能因片面追求班级排名或升学率而随意占用学生的音乐课时间。音乐教师也应该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带给学生丰富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学校应该加大对多媒体教室的投入和使用力度,合理安排音乐课程,使得音乐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学到的一些新的技能不再因为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和不足,而没有办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音乐教师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钻研教学,将学科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不能理论脱离实际。

(四)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的了解与热爱。从学校领导者到教师,再到学生,每一个人都应该致力于传承、发展、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师要从思想观念上做出改变,充分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不断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使学生热爱本民族的音乐,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周。

(五)借鉴别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优秀经验。比如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时,他认为当时中国的音乐教育可以借鉴日本的音乐教育模式,日本的音乐教育之所以比较成功,则是因为它在开启日本近代化的明治维新时期效仿了德国的音乐教育模式。德国一向注重教育,得益于它的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的主张:“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

中国学校的音乐教育从鸦片战争以来发展至今,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历经困难取得成就,在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道路。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诸多不足和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之处,而且,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瞬息万变、各国联系密切的时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如何适应时代潮流以发展得更好,也是每一个致力于音乐教学的工作者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谢嘉幸.为人生而音乐[J].歌唱艺术,2013.

[2]谢嘉幸.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

[3]谢嘉幸.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J].中国音乐教育,2002.

[4]谢嘉幸.不莱梅音乐教育见闻[J].中国音乐教育,2000.

[5]家俊.梁启超音乐思想述评[J].贵州大学学报,2000.

[6]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现状措施发展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