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11-23郑世荣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培养探究小学语文

郑世荣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不仅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但现如今还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沿用着过去的阅读讲授方式,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及学习兴趣的培育,导致他们逐渐丧失了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通过以下几大方面,找寻到现有的教学问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探究

引言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水平与概括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读写判断能力,还会直接关乎着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语文属于一种周期性的培养模式,无法依赖短时间的特训进行拔高,要依靠着长时间的定向培养,激发出学生概括文章的兴趣。当学生真正得到阅读水平的提高后,才会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掌握概括技巧。

1.根据学生特点,分析文章题目

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兴趣点都会有所区别,加之成长环境不一样,会出现不同的知识记忆方向,具体则表现在有些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水平与记忆能力,有些则仅擅长听觉记忆等。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特点加以了解,依据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专项演练,以此使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特点,提升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另外,教师还要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熟知他们喜爱的教学手段。从有关统计信息中可以看出,人类在开展兴趣活动时,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拥有着更高的效率。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结合着适当的引导方式让他们产生全新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的关键。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早已成为了主流,那么了解学生的潜性需要便成为了该教育模式下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的热情,促使学生可以彰显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继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题目分析法的方式。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掌握了题目就可以对文章有着大致的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就直接提及了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草船借箭》中则直接描述了故事的内容及关键事件。当教师对《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便要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有效地扩充,再进行整理后得出文章想要描述的内容,即周瑜让孔明在十天内打造出十万只弓箭,谁知孔明在三天内便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得了十万支弓箭。该课文彰显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体现了他冷静、睿智的特征。

2.结合语段含义,理清概括思路

每篇文章都是由数个段落组合而成的,两个自然段之间也都是通过一个中心内容组合而出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理清文章中各段之间的脉络,理解每段的段意,并将其写出,之后再将每一段的大致含义融合到一起便可以得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传达知识,学生负责吸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概括教学时,要避免“作秀”的问题,防止盲目地博得学生的眼球,以此认识到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的意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改正错误的学习方式。

例如,教师在对《用心灵去倾听》这篇文章进行讲授时,便要将每一段的段意整合起来,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我在小时候不注意用锤子把手指头弄伤了,然后在问讯处得到了解决的方式。之后当金丝雀去世的时候,又是问讯处的苏珊抚平了我受伤的心灵。当我成年后,想再次联系苏珊,谁知她竟然已经去世。她在离世前为我留了言,让我知道她要去另一个世界歌唱。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整理出文章的大致思路,还可以将每一段落都有著清晰地认识,熟知文本的含义,继而了解作者的思路,将片段整合起来得到完成的概括内容,继而提升学生的概括水平,逐渐激发出核心素养。

3.结合重点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每一篇文章中都会有着中心句、总起句与过渡句。它们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还可以彰显出文本内容的中心要求。经典的文章会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把握内容主旨,在开头或结尾两个部分中加入能够明确中心的句子。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将这些句子找到,把上下文有效连接起来,以此使他们能够对文章内容有着大致了解。当学生对这些语句分析完毕后,便可以快速洞察文章的整体架构,概括出其中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探究性学习理念贯彻到课堂当中,使学生能够多一门学习的途径。尽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并不对学生的科学逻辑做过多要求,但教师还是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概括能力,以此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例如,教师在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进行课堂教学时,便可以让学生将该文章的结尾勾画出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不仅能够对文章进行有效的总结,还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揭露出来。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将这篇文章的中心语句找寻出来,并结合着这些创新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彰显出鲁迅先生是为别人想的少,为自己想的多这一理论呢?”当学生听到问题后,便会深入思考,从文章中入手,找寻到“救护车夫”与“关心女佣”这两件事。继而使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这种关爱他人的品质,才可以让鲁迅先生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畏。教师要让学生从课文中的中心句、结尾句出发,找寻到这些句子所具备的特殊意义,以此为他们合理分段,使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的趣味性,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通过根据学生特点,分析文章题目;结合语段含义,理清概括思路;结合重点语句,把握文章主旨这几大关键方面,促使学生找寻到概括学习的趣味性,使其小学语文学习生活充实且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孟丽.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78.

[2]潘玉兰.基于四大聚点 优化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54-56.

[3]徐程.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双线链接——以苏教版六上《詹天佑》为例[J].教育观察,2019,8(18):53+106.

猜你喜欢

培养探究小学语文
探究初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