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安徽地方戏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

2020-11-23李慧伶周洪波

戏剧之家 2020年33期
关键词:非遗名录安徽

李慧伶 周洪波

【摘 要】地方戏剧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安徽的传统戏剧庐剧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庐剧在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围绕庐剧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探讨,建议通过静动态传播、创新人才培育、适当产业化开发、落实资金扶持以解决以上问题,并对安徽地方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完善名录收集、做好分类保护、塑造戏剧品牌群、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庐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关键词】非遗;庐剧;地方戏剧;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3-0043-0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历史的见证和人民智慧的结晶,2019年1月,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非遗保护的思想和原则。安徽有着丰富的传统戏剧资源,但受到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曾占主流地位的戲剧逐渐被边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对安徽戏剧文化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传承为创新提供土壤,对庐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的探讨,还对传承与创新安徽戏剧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庐剧传承与创新的现状

庐剧作为安徽地方戏,其地域性特色主要是通过独具一格的皖中方言和以悲调为主的唱腔得以体现[1],但庐剧发展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其保护和传承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是群众基础薄弱,真正能读懂庐剧需要一定门槛,庐剧的文化内涵要求受众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兴趣,现代人则更喜欢体验更具感官刺激的艺术文化作品。二是人才流失严重,庐剧的薄弱群众基础导致剧团演员“老龄化”,其从业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传承的内涵和文化认识也不够深刻。三是市场不断萎缩,喜爱庐剧的老年人缺乏庐剧消费的观念,中青年人又缺乏对庐剧的文化了解,这种不平衡性使得庐剧文化市场产生恶性循环,市场不断萎缩。四是资金缺乏保障,从庐剧的服装、用地等“硬件”到人才培养、文化输出的“软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安徽省财政厅曾于2019年下达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2479万元,但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资金的效果和针对性被消弱,庐剧只得以分配到极少数的资金[2]。

二、“非遗”视角下庐剧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静活态结合吸引受众

庐剧是动态的艺术,文化是精神的凝结,这就需要静活态相结合来促进庐剧文化的发展。静态保护能通过建立博物馆、设立档案、推进数字化的方式开展。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庐剧文化面貌,便于长时间保存、统一管理。档案的设立对于庐剧资源的建设、配置、管理有着极大的帮助。数字化促进了庐剧文化传播的现代化、灵活化、科技化。但庐剧文化更依靠活态保护,要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对庐剧文化区的规划,以及激活庐剧市场活力。传承人作为庐剧文化最重要的活态载体,要注重保护年纪大的传承人,发展年纪轻的传承人。庐剧文化区域的统一规划能为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传承与发展氛围。激活庐剧市场活力要深耕文化内涵,并适当进行产业化开发,探索出适合庐剧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道路。

(二)创新人才培育机制

庐剧人才是庐剧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而人才的流失需要创新人才培育机制。人才的培育通过政府、剧团与学校配合完成。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文化部、教育部等主体作用,充分了解到文化的作用,高度重视庐剧文化的保护工作,在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上做领路者;其次要发挥剧团的作用,对外,演出应不仅止于表演,更要利用表演机会输出庐剧文化,对内,要设法留住人才,寻求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最后要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将现有庐剧人才纳入教师行列,定期开展文化讲座和展演活动,让庐剧文化潜移默化走进各年龄段的学生中,高校可开设庐剧表演、文化运营等相关课程,培育出一批文化素养较高、市场运营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三)“原真性”下产业化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应运用在市场中。庐剧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庐剧应该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产业化开发。庐剧可利用当下流行文化进行剧本创新,唱腔也可根据受众的接受度与喜好适当变化,经典剧目可以在保留原有文化内涵基础上以电影等新形式呈现。庐剧流行区可结合庐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出当地独特的戏剧文化内涵,使戏剧文化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庐剧的服饰道具可以做出实物,供大众欣赏、穿戴、购买、收藏,庐剧中经典的人物造型也可以融入文创产品中。但在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保留庐剧的“原真性”,真正使大众了解到原汁原味的庐剧文化,这才符合庐剧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本质意义。

(四)政府主导下专项资金的落实

在现今庐剧保护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政府对庐剧的支持力度,建立庐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对优秀的原创剧本给予资金支持,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演出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为硬件更新、薪资待遇、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期间配合政务公开的方式,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支持资金透明化,让人民群众明确资金流向。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但是资金获取的渠道是多元化的,社会力量支持以及有关企业的赞助也是重要的财源[3]。这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调动社会对庐剧的关注度,借助社会力量和相关企业建立保护庐剧的慈善基金,助力适当的产业化开发,呼吁各阶层有能力的人士参与到庐剧的工作中,推动庐剧文化更好走向市场。

三、庐剧传承与创新策略对安徽地方戏剧文化的启示

(一)完善名录收集与分类保护工作

传承与创新的基础是保护,只有打好保护的根基,传承和创新才成为可能。安徽境内目前建立的名录体系和分类标准还不够完善,继续进行名录收集与分类工作显得十分必要。非遗的确立要通过文化行政部门层层报送审核,具有一定门槛。要完善名录收集和分类工作,应该推动民间力量向文化行政部门报送可能遗漏的非遗项目;号召热爱戏剧的群体和组织,设立民间非遗名录,对官方非遗名录进行补充,促进大众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队伍中;以大众的视角记录舞台外庐剧的变化,充分了解庐剧在基层大众间的传播和变化,完成对非遗名录进行的静态、动态补充。各戏剧在知名度和濒危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所以我们需要对戏剧的濒危程度进行精细化分级分类。如黄梅戏要在稳住传承的基础上以创新为主,而二夹弦、嗨子戏等要优先抓紧抢救和保护。完善濒危剧种分类保护,分清保护优先程度,集中精力开展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二)塑造安徽戏剧文化品牌群

安徽戏剧在环境的影响下具有文化共通性,活态传承又对发展环境有着高要求,所以戏剧文化保护还要注重整体性。品牌和非遗的特性都是无形的,独特的戏剧文化能提高安徽文化内涵,陶冶大众的情操。对外来说,地方戏曲作为一种特色文艺,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身份证”[4],它有利于形成安徽地区的文化标杆。不但要将安徽戏剧在文化上区分于它者的独特性传达给社会公众,还要对安徽戏剧文化品牌的识别作出设计,显性上体现为标志的创建、产品的包装等,隐性上体现为其所具有的个性和为大众带来的文化体验。品牌的发展又离不开市场。在适度开发的基础上,戏剧地方旅游、服饰的复刻、文创产品的输出等多种方式都有利于品牌的树立。对内来说,品牌群为戏剧创建文化空间,使戏剧在保持本文化原真性的同时,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实现自身的改造和提升。品牌群的建立可作为名片,向外输出安徽文化,促进安徽戏剧“走出去”。

(三)地方戏剧文化的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以精神内核连结大众,人们通过庐剧传递和表达丰富的精神内容。地方戏剧文化的与时俱进,不是文化本身的改变,而是在原有文化内涵上传播符号的改变。这需要对外强化戏剧文化传播符号的转变,以文化符号化促进形象传播,将戏剧文化打造成安徽的文化符号,让大众想到徽商、黄山的同时还能想到戏剧。其次要将地方戏剧的各自特点打造成独特的文化传播符号加以宣传,如“天仙配”“韩再芬”等能够让人想到黄梅戏。还要在戏剧舞台效果上强化视觉符号的更新,挖掘戏剧体现出的地方人文内涵。此外,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来提高对戏剧文化的认同感。一是要政府、学者、大众的参与,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二是要制定政策、理论指导、灵活融资,为地方戏剧文化保驾护航。三要将效果落到实处,理论指导实践、資金高效利用、传播起到效果,才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真正目标。地方戏剧文化自身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吸引一代代人传承下去。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但承载着地方文化特色的庐剧等安徽地方戏剧的发展仍不容乐观。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一方面重点分析了庐剧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庐剧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另一方面以庐剧为例,对安徽地方戏剧的传承与创新提出参考性策略。对安徽地方戏剧需要以传承为主,创新为辅,先收集和保护好更多戏剧文化资源,重视本土的深根发芽,为日后的创新打好基础,才能在多样文化中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何峰.关于庐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策的探索[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05):21-24.

[2]安徽省教科文处.安徽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中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通知:财文〔2018〕119号[EB/OL].http://czt.ah.gov.cn/portal/zwgk/cwyjs/zxzjfp/zjfpsy/1546041029497886.html,2019-01-02.

[3]汤夺先.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34(02):17-24.

[4]白佳蕙.浅析安徽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04):167-168.

猜你喜欢

非遗名录安徽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生产商名录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