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区管理中艺术的唤醒

2020-11-23宋芷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艺术化社区管理

宋芷

摘   要: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无法替代的,提升管理者与学生的素养是当下社区管理的重点。社区不仅是大学生活的物质家园,更应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此意义上,家园有“求实、求真、求美”的精神旨趣。优雅的人文环境集教育、生活、审美于一身陶冶学生的情操。“生活育人、管理育人、以境育人、以美育人、以艺化人”是社区工作的目标。

关键词: 社区   艺术化   管理   研究

“艺术化”在学生社区管理中作为一种育人载体,兼有引导艺术走进学生社区、提升学生品格、构筑新时代美好校园生活的作用。“立德树人”对当代学生精神层面的塑造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大学生哲学、艺术及修养已成为当务之急。艺术在学生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是基于当下高等教育全人培养、审美考量、艺术策略选择的现实需要。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尤为重要。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艺术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美熏陶学会做人,能够艺术地生活,艺术地对待自然、社会和自身,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本文从“艺术化”视角探讨社区管理的新思路。管理者能否从艺术的角度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包含“生活育人、管理育人、以境育人、以艺化人”等理念,开创“以美育人+”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对于社区文化的构成,学者把它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主要部分而进行研究。“校园文化是一个大系统,涵盖文化理念、公共视觉、校园景观、行为规范、品牌活动、新媒体等子系统”[1]。大学生社区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以大学生寝室为场域,依托社会文化背景,以寝室成员为主体,在寝室共同生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方式的集合”[2](30)。具体来说,高校社区文化有其特质,体现了大学生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并且将大学生的生活取向、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与精神面貌更好地体现出来。

2017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它将文明宿舍创建、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公寓管理制度纳入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将开展戏曲、书法等进校园活动,纳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体系。2019年3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发布了《高等学校公寓管理服务规范》的新标准,首次提出了“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这些均表明国家治理层面已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首位。“大学的目标就是保存、评价、理解并向后代传承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精髓,包括:艺术、音乐、文学、科学和技术”[3](49)。许多高校未意识到“艺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惯于开展短期的艺术活动。高校管理者要做好顶层设计为制度环境提供有力支撑。高校要推进“艺术教育领导小组、艺术中心、艺术类社团进社区”的三级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工作目标,使学生社区管理的“艺术化”建构具有操作的可行性、考量的制度化。以《高等学校公寓管理服务规范》为蓝本,创新多元制度,注重以艺化人,突出“服务育人”是社区管理的主旨。

一、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以美育人”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审美及文化态度都发生了转变,社区内多才多艺的学生数不胜数。学习之余,他们乐于抒发艺术情感。艺术的价值在于丰润人的情感世界,给人们精神上的抚慰和庇护。大学生在社区内对艺术的渴求有望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学生社区管理“艺术化”是学校美育的延展,是一种具有诱惑力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阳光、向上的学习生活状态。“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广泛的机会,参与到艺术、音乐、戏剧中。赋予学生课外生活个性、深度和特点”[3](182)。在社区开展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教育空间和体验平台,构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覆盖广的学生艺术教育新模式。

首先,建立艺术教育的组织、教学、管理机构。有条件的高校应在社区内设置供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场所,组建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社区学生的艺术教育需求。如: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社区以该校研究生院推行研究生助教制为契机,拟在社区开设艺术实践课程:艺术鉴赏及技能实践。其次,开设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系列讲座进社区。借鉴国外社区艺术教育的理念和经验。如:耶鲁住宿学院从1968年开设讨论课,其中许多是跨学科的艺术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人文情愫。再次,在社区增设艺术工作室,大学生在社区有直接参与艺术活动的空间,增强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情趣。“人在审美感知不同的对象时,体验到愉悦或不愉悦,根据直接感情,根据是否喜欢该对象或现象,从而确定它的审美价值和区分美丑的能力”[4](23)。这种能力对于当下高等教育全人培养是极为重要的现实策略。如:浙江师范大学杏园公寓利用所住美术学院本科生,第一期版画小课堂已圈粉无数,营造了社区“以美育人”的良好气氛。最后,推进高雅艺术进社区,积极开展大学生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切实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艺术教育资源。主导社区文化的艺术方向,活跃社区文化的艺术氛围。如:2018学年—2019学年,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举办特色寝室、最美寝室评选活动,全校共有635个寝室参与,其中获得特色寝室482个、最美寝室77个。2020学年第一学期,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举办了《儒林雅室设计大赛》,参赛组138个寝室,其中获奖41个寝室。2019年浙师美术学院寝室文化节举办了“梦想小家”寝室微故事征集活动,以寝室成员形象或和谐人际关系为主线,记录寝室成员之间点滴生活,作品要求原创、真实、创作文本具有可读性、感染力、传播力。这些活动的开展说明管理者对提升社区文化做出的积极努力。

学生社区管理的“艺术化”要注意使学生自由、活泼、快乐;要注重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要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解惑,重视学生理想世界的精神升华,重视提升艺术活动的精神内涵。艺术是熏陶、感悟,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的、精神層面。“使人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自我”的有限性,从而在精神上达到自由境界”[5](413)。因此,要构建有各校特色的“艺术化”管理体系,营造由物到人、由静到动的人文艺术环境。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唯有完整的教育才能实现真、善、美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有效融合。将“艺术化”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及学生的寝室生活中,生活即教育,教育亦艺术,艺术也管理。

二、改观社区环境风格,“以境育人”

社区管理的“艺术化”具有以下优势:环境美,用美术家的眼光看待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进行美化,变幻出一些富有情怀的景物。如:废旧的自行车,上色、重构变身花车,容易贴近女生的审美;激发创新灵感,让生活在优美环境里的学生每天创意无穷;启迪心智,当我们置身于艺术环境中,思维清晰。良好的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社区应该满足学生对于环境审美的追求,以艺术性的人文环境为价值基点。不同高校的社区环境,应是办学者按照各自校情、历史文化底蕴而创造出的个性化场域。所谓场域(Sites)是一种关于空间的知识,是抽象空间在物质上的聚集。“场域”在当代艺术潮流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如今,当代艺术品的一个标配便是跟情境相关,1969年,马丁·海德格尔的《艺术与空间》(Art and Space)提到美术具有构成场域的能力。然而,社区管理的现状是管理者注重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设施,处处体现“以物为本”。许多楼宇建设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区环境千人一面,缺乏艺术性。室内设施人性化设计缺失,通道几乎都是白墙,显得冷清。管理者对社区“艺术化”的管理缺少实践层面的探索。面对“00后”大学生对审美的需求,当下社区管理已无法将社区文化构建与学生精神需求融合、与学生审美需求契合、与人性化需求结合。因此,社区管理的“艺术化”既要有文化底蕴,又要有精巧创意,更要有较高审美。“每所名校都有一个灵魂,或称作个性,或称作一贯性”[3](122)。社区管理的“艺术化”构建要注意居住环境氛围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注重提升学生对环境审美品位,整体规划、多重考量“艺术化”的引入,居住环境不仅要整洁,还要有艺术性,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熏陶。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艺术化”特征:内容的多样性、教育的潜在性、教育的直观性、参与的自主性。如: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社区各片区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独具片区特色的“一寓一品”文化属性。迎新季和毕业季的主题“网红创意景点”,引得学生纷纷聚集“打卡”。无论是彩色废旧自行车、阳光小花园、动感男寝文化墙和文艺马卡龙女寝还是手绘公寓地图,无不显露着社区“艺术化”管理的魅力。杏园女生公寓尽管建筑年份早,但管理者在社区美化上寻求亮点。2018年下,对片区的车棚进行彩绘,对片区老旧值班室大门用马卡龙色系——维罗纳绿进行美化,给人带来文艺清新的感觉,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每幢楼宇楼道两侧的墙面进行了绘画。2020年4月16日为浙江师范大学64周年校庆,杏园女生片区被校宣传部选为云直播《云相约@浙师》的场景之一,影片播放时长达8分钟。这应该是学校层面对社区“艺术化”管理工作的高度肯定。片区建筑老旧不要紧,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如何用心、用情赋予他们生命。

三、构建社区艺术平台,“以艺悦人”

繁雜的事物无休无止的思量与奔走是当代人生活的常态。如何保持自我,如何不被各类情绪挟持,使现在很多人备感挣扎。当下的社会情绪更多了远离纠结,寻找安心惬意的精神家园这一心灵层面上的渴求意义。换而言之,转向自我,而不是停留在一个人独处这一层面。同样,在古代中国,没有体验过精神上的宁静和潜心是得不到敬重的,因为你的心还没有安下来,怎么能受到敬佩呢?那些安下心来的人大都选择最简单、恬淡的生活。一个人除了衣食住行外,还要追求把真善美的价值表现出来以满足生活的需求。既是精神价值,又是精神生活的一个具体阐释。更通俗地说,精神生活就是创造艺术,追求真理及至善,追求知识,追寻人生的理想境界。精神生活的本质:它是人性的一种创造力的表现,也是人性感受真善美的表现;应该是基于时空又超越时空,基于个人而又超越个人的一种创造活动,往往代表个人对物质与社会生活的逾越,赋予物质与社会生活一层新意义。《走向一个精神的课程》(Toward a spiritual curriculum a review of the universal schoolhouse),文章中指出:“当前教育症结所在,就是缺乏对学生“精神”本质的培养。大学教育应当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科学以及不同的精神传统去探究与体验精神家园所焕发的情操。”[6](13)关于精神生活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极大的创造力,它所创造出的精神文明是一个可供心灵慰藉的精神世界。因此,当下的中国大学生必须有远见、有抱负、有修养,用现代人生活的视角,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中国当代文化的殿堂。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给学生精神慰藉。面对诸多压力,年轻人易产生抑郁情绪。用艺术的生活方式看待生活,人生道路上的困境都能幻化为坦途,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艺术改变人生”的理念得以实现。如: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演出的社区情景剧《社区温度》,一个现实题材作品,洞察和表现生活,呈现社区生活的多从面向,将真情、友情、师生情等不同社区角色之间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集艺术、教育、审美于一身,主题突出:生活即教育,创意精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表演自然,真情实感;音乐活泼欢快;舞美清新简约,社区艺术水准高。为编剧、导演、演员点赞。人人都是艺术家。“生活就是艺术”是当代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开展社区艺术教育,“以艺化人”

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学会做人,能够艺术地生活,艺术地对待自然、社会和自身,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教育,是“修养”“灵魂”“做人”的教育。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弘德、求美、育已”的独特功能,对于提高青年人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所谓“艺术”,它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与哲学、伦理、宗教并列。它是一种调节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平衡的手段。评判艺术的标准是灵性。灵性的表现是创造力和审美。艺术,是引领每个人通往精神自由的道路;是人类想象力的尝试和表现;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之一;是个人化的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艺术具有一种教育和治疗、抚慰和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功能。所以,艺术不仅仅只是现存的快乐,它还是乌邦的幻想”[7](89)。在近代以前,艺术以社会功能为本体。艺术为宗教、统治者服务,有着强烈的社会功利性。当代艺术开始发生由审美到文化的转型。大众文化的兴起,出现了艺术的生活化趋向,艺术触及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更多关注大众的日常生活。“现代主义艺术中个人主义、精英主义、话语方式被生活化的、通俗化的、平民化的方式所取代”[8](337)。艺术的作用由过去神圣的、崇高的、经典的方式变为追求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艺术与公众成为互动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开始强调艺术和社会的关联,让公众真正成为艺术的主体。新媒体艺术借助数字网络,可以跨越时空障碍向全球各地的观众进行传播互动。网络空间的平等与世俗语境,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导致了公众精英意识的消亡,可谓人人平等,人人均可成为艺术家,人人均可参与艺术活动。艺术不再是艺术家展示个人才艺的专利,更多的普通人被吸引并参与到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这种互动性审美的本质就是观众“积极参与”或DIY(Do It Yourself)并得到反馈的审美过程。“在新媒体艺术的这种互动参与的过程中,一旦观众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认可,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就会得到极大的身心审美愉悦感”[9](279)。如:“快闪”的艺术形式,就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构建艺术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将公共艺术课堂、学生艺术团体、校园艺术活动引入社区,以艺术教育发展促社区文化建设,创设艺术特色显著的社区文化,营造健康高雅的社区艺术氛围。

五、结语

艺术性的社区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区的艺术教育凝聚了大学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对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打开(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5](238)。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艺术化”的建构,需要整合多种教育理念,更需要高校各部门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大学的各种教育资源。让大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园”里:学会交流、学会做人、富有创新、富有审美。

参考文献:

[1]张凯滨.我校教师“智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4(1).

[2]徐小霞.寝室文化结构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青年探索,2008(2).

[3][美]威廉·墨菲,D·J·R·布鲁克纳,编.芝加哥大学的理念[M].彭阳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凌继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兰文华.传统文化与信仰文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7]布莱顿.泰勒.当代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8]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9]胡德才.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与艺术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2019年课题立项YBKT2019075《高校学生社区管理“艺术化”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化社区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