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秦腔《穆桂英大战洪州》中刀马旦行当的艺术表演风格

2020-11-23王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秦腔

摘要:说起刀马旦,大伙都会想到身披盔甲、头戴战盔的巾帼女英雄形象。演员不仅要有深厚的戏曲功底,更要将表演的神态发挥得自然妥帖,不能让刀马旦的功夫底子束缚人物表演的发挥,要让观众看到技巧与表演融为一体的戏曲演出。

关键词:秦腔;刀马旦;表演风格

中图分类号:J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134-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95

《穆桂英大战洪州》是一部优秀的古典传统剧,乌鲁木齐市秦剧团移植了这本戏,笔者非常荣幸饰演了穆桂英这个角色,为了演好这本戏,我寻找材料,观摩学习,刻苦训练,塑造了活灵活现的穆桂英舞台形象。下面就《穆桂英大战洪州》中刀马旦行当的艺术表演风格,谈谈见解。

一、要有青衣素雅、温婉、大方的典雅性格

随着更多人对刀马旦角色的喜欢,每个刀马旦演员都需要演绎更多角色,例如穆桂英这个角色仅有刀马旦的武功功底是不够的,还需要向其他戏曲角色虚心求教,择其优点。例如青衣的温婉、大方,都可以适当用在刀马旦的表演中,使人物文武双全的形象更好地表现出来。

在秦腔代表剧目《穆桂英大战洪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穆桂英在天波府客厅见八贤王与寇准的场景,此时的穆桂英就是一个青衣的形象,口中唱道“:战鼓响金锣鸣领兵演阵,因何故未操练又叫收兵?……来至在大厅外观看情景,老舅王因何事到我门庭?”从其气度样态、言谈举止上都能看出身为少夫人所需的沉稳。而在听到“北国辽兵犯中原,十家总兵困边关”的消息时,其突然怒发冲冠,但又身为女流并怀有身孕无法上阵杀敌,将愤怒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要有花旦活泼、开朗、坦率的俏皮形象

在刀马旦表演中,表演者为了塑造更丰富的剧情,也需要有更多的表演,例如从一个巾帼英雄转变成一个单纯可爱的女人,这种角色的转变就得从花旦的表演中学习,刀马旦和花旦一样,都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穆桂英大战洪州》中有这样一场戏,穆桂英在与八贤王和寇准交谈过程中,猛然看去就是一个素雅、温婉的青衣形象,但是观众一旦与其有眼神交流,就会发现其身上有不少花旦的风采,尤其是在戏说自己“孩儿我老了,不中用了”的时候。更显活泼、开朗、坦率的花旦俏皮形象,此时,演员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需要表现出娇人的一面,特别是眼神的流转,以及细微表情的变化,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经典所在。

三、要有小旦温柔、贤惠、撒娇的细腻情感

演员不但要能灵活使用刀马旦的靠功、刀枪把子、翻身圆场等技,还要把青衣的端庄、花旦的俏皮和小旦的细腻表现出来。

挂帅之前,穆桂英赋闲在家,此时的她就是一个端庄的少夫人,尽管其还有巾帼英雄的那份英气,但是更多的是那份休闲。挂帅之后,身为元帅的穆桂英和身为先锋的杨宗保,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从军营的身份论,在众将面前,他们是元帅和先锋的关系,其称呼也是元帅和先锋。“点将责夫”一场戏中主要讲穆桂英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执法故事。丈夫杨宗保私自出兵,中敌人奸计,造成伤亡。当穆桂英一气之下抽出令箭欲执行军令时,却很难执行,毕竟是自己丈夫,但当她想将举起的令箭收回时,帅帐中的众将“威”声惊醒了她,使她不得不在骑虎难下中抛下令箭,忍痛说出:“将先行责打四十棍!”眼看着自己心爱的丈夫被拖下行刑,在责打杨宗保时穆桂英心痛万分,演员此时在形体上运用了翎子和水袖以及小碎步来表达复杂无奈的心情。之后,演员用了小旦的撒娇、贤惠和细腻的情感耐心的向杨宗保解释,让穆桂英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宗保受刑时桂英内心撕裂般的煎熬,从而把穆桂英的情感反应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四、要有扎实的武术功底和文武双全的演译技巧

刀马旦演员在表演时常需戴着金光闪闪且厚重的头盔,盔上插着长长的雉尾翎。演员不仅要承受戴在头上的花盔重量,还要充分发挥盔后雉尾翎的作用,要让它活灵活现,成为演员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最后一场戏——攻打番将,需要一个演员基本功扎实、反应灵敏,并掌握领导整个舞台整齐节奏快慢精彩展现的核心人物,在穆桂英与番将开打中,穆桂英手持兵器,表现战场拼杀、对敌格斗,运用了武戏中常有的档子,三人忙,四股荡,五股荡,乃至十二股荡等表演。刀马旦用的道马刀、马鞭、出手枪开打,最后出现了打出手又称“踢出手”。以剧中穆桂英为中心,与数个番将作抛踢、接枪的对打,相互配合,形成种种舞蹈场面。

五、结语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一个行当要发展都必须有优秀的演员为之奋斗。刀马旦之所以出现很多文武并用的戏,与很多优秀的刀马旦演员是分不开的,在今后戏曲的发展中,刀马旦这个行当会继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聂文华“.刀马旦”的舞蹈美[J].当代戏剧,2003(01).

[2]吴伟.浅谈戏曲舞蹈的个性化特征[J].剧作家,2009(04).

作者简介:王婷(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大学专科学历,研究方向:表演風格。

猜你喜欢

秦腔
吼秦腔
在故事中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
我与秦腔
华彩文艺:书不尽的文化情怀,舞不尽的传统魅力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循溯因逻辑 品文化传承
我的秦腔半生缘
飘飞的秦腔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