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2020-11-23坚葆林王富强

文教资料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倡议人才培养

坚葆林 王富强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提高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构想,给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与对策导向联动,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培养对策,从国际化理念树立、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政策文件的颁布,将“一带一路”这一倡议与高职教育紧密联系,使高职院校纷纷开始探索国际合作途径。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生长的土壤,应积极响应国家顶层决策,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承担供给人才的历史使命,对职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一、“一带一路”倡议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左右,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将不断加快,从而对职业人才提出更多需求[1](146-147)。培养职业人才,不再单纯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而是要求学生达到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可以在沿线国家从事专业工作。在拥有不同文化、生活环境的地区开展工作,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顺利沟通,还要求学生具备团结协作能力和职业精神,能够形成文化包容和乐观积极工作态度,面对困难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刻苦拼搏精神。高职院校需要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加强合作办学,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走出去”。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对沿线国家教育制度、理念、手段和经验进行学习借鉴,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

二、“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才培养数量得到了增加,质量得到了提高,为推动人才供给侧革新做出了贡献。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供给依然不足,能够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培养高国际化素养人才的能力。高职院校生源普遍质量不高,学生外语掌握水平较低。按照现有单科教育模式,学科间存在明显分化,涉及的知识带有碎片化特点,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无法熟练使用外语,难以胜任“一带一路”涉外工作。受教育理念滞后、缺乏国际化教育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进程较慢,只有部分地区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专门国际化教育机构,甚少开设介绍国外风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内容的课程,造成学生缺乏足够的文化體验,知识结构不完善,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足。

二是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在国际上认可度偏低。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经验可知,尽管我国完成了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但在课程建设、专业教学等方面依然与国际化水平存在差距,使得沿线国家的合作积极性遭到削弱。在专业教学方面,高职教育课程更新较慢,甚少涉及行业前沿成果,导致教材国际通用性较差[2](72-75)。在课程设置上,学生缺少选择机会,难以得到足够的实践技能锻炼,造成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受这一因素影响,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学历的仅有24个,给职业人才对外输出带来了困难。

三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水平低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投入都倾斜于普通高等教育,使得职业教育发展受到了限制。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缺少高素质教师的问题日渐凸显,多数教师外语运用能力有限,缺少海外留学经历,导致教师不具备国际化视野。在科研领域,高职院校则普遍缺少拥有国际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行业专家学者,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选派教师出国学习深造。教师不具备解读国际事务的能力,因此难以胜任向学生传递专业国际标准、语言文化差异等任务。

三、“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还应做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两条腿并行”。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够使人才培养向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我国还应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战略,设立相应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如韩国在世界公民素质定义上,将外语能力当成重要组成元素。日本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从文化理解、责任使命、协调发展等方面设立目标。我国在职业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参照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国际视野、国际事务、国际规则等角度提出人才培养标准,为高职教育发展指明方向[3](105-108)。此外,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角度推动高职教育改革,还应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结合沿线国家发展诉求、人文特色等加强人才需求分析,从人才输出角度培育具有国际素养、精神的人才。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专业教育上则能逐步接近世界标准,促使学生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国际化意识,应对国际化问题,成长为国际认可的人才。

(二)推动高职教育专业化建设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我国将在电力、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与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共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在合作交流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对职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专业化要求,促使高职院校需要完成高端专业化人才培养任务,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顺利承接涉外工作。结合这一目标,还应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顶层设计,出台相应政策标准引导高职院校完成专业结构调整,体现区域职业特色,使专业设置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需求相契合,继而为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与地区合作交流提供支撑。通过深入沿线国家调查,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国际化人才培育指标,有针对性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目前在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就以机电特色专业为主完成了智能加工、智能控制等六大专业群建设。从服务社会角度加强专业建设,院校联合国际化企业创建“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体现专业特色的同时,通过实现大型重载轮毂3D打印批量生产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使职业教育向纵深的方向发展,为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三)推动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职业人才,还应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融入国际化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视野得到拓宽,使学生形成国际化能力。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专业、语言、文化三个层面推动课程建设,使学生在深入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得到语言能力培养,形成跨文化开展国际事务与合作的素养。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可以通过整合沿线国家和地区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课程内容创新,使课程结构得到升级改造。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掌握最新技术和行业趋势,培养精湛技能。加强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技术的运用,高职院校可以联合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开设网络在线课程,使学生拥有更多课程学习选择,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引导学生加强职业规划,坚定“走出去”的信念。在语言课程开设上,可以根据目标国母语开设第二外语,使学生在加强英语学习的同时,能够根据职业发展目标进行第二外语学习,简单利用外语沟通。考虑到沿线国家文化具有多样性,还要开设文化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各国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开放文化接受态度,未来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和适应国外环境,继而成长为国际化人才。

(四)构建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结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还应完成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拥有多元文化背景,具备国际教育理念和合作素养,能够顺利承接国际项目,达到国际教育合作工作开展要求。拥有国际文化知识背景,能够使教师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主动探索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方法,寻找合作办学资源。在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创新方面,教师应体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技术能力与合作能力,可以突破文化、地域的限制,处理各种复杂国际事务。结合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还应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聘请各行各业专家、学者,在学校开展讲座,与教师开展多方交流,传递丰富国际交流和事务处理经验,促使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此外,还应争取更多政府支持,为教师提供“一带一路”教育基金,使教师能够到沿线国家调研,切实了解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加深对各国文化和政治环境的感受。在与国际企业建立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人员互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整合,促使教师深入国际工作积累经验,同时由一线人员向学生传递跨文化合作技巧。

(五)开展精准化人才培养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完成集“科技开发”“技能培训”“定岗生产”“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合作体系与生产实训基地,使高职院校与国外企业合作得到深化。建立精准化人才培养机制,由高职院校与国际化企业建立合作,切实掌握企业人才需求,从合理进行基地建设和专業设置等工作,深入开展合作项目,在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的同时,通过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服务。在实践工作中,可以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提出的国际职业标准开设实践课程,从企业引进国际合作项目,在加强资源整合利用的同时,使企业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贯穿。通过建立稳固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参与企业运营,近距离接触国际标准和沿线国家文化,锻炼技能的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经过长期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逐步得到国际企业认可,促使沿线国家在学历上互认,在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帮助院校顺利实现项目合作衔接,使学生对外输送途径得到拓宽。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还应承担起输送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使命,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从国际化理念树立、专业调整、课程创新等多个角度寻求发展路径,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相信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从外围走向中心,完成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打造。

参考文献:

[1]孙悦.“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转型策略[J].文教资料,2020(02).

[2]张海燕,郑亚莉.“一带一路”倡议与高职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专业+语言+国别”模式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

[3]孙一.“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2).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倡议人才培养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