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宋代山水画中的“意境”

2020-11-23谢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北宋山水画意境

摘要:宋代山水画作为历代山水画中的一座顶峰,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笔者通过对北宋与南宋时期的个别代表画家的山水画进行简要剖析,从历史的角度和美学观浅谈他们在山水画中创造的意境。

关键词:北宋;南宋;山水画;意境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34-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26

一、宋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

后周时期,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因为害怕出现晚唐时期的宦官专权的乱政现象,所以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剥夺武帅兵权。也正是这个时候,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经济的发展与北方人的南迁也促使南方人口的增加,城市发展日益活跃,市场上对书画的需求量也就随之增大,山水画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快速发展。宋朝时期,宋明理学兴起,儒学复兴,政治开明。但也正因为宋人重文不重武,导致刀马兵戎战场屡屡失败,国土越来越小,最终覆灭。南宋时期,国家腐败,大批文人墨客忧心国家灭亡,如履针毡却又无能为力,有些人选择隐逸山林,有些选择殉国,有些无奈下选择了投入元人麾下。所以,南宋山水画未多见有“外师造化”,如马、夏之画,迥异于真山真水,其多表现为一种情绪,如是而已。

二、宋人笔下的“意境”

(一)北宋山水画中的高阔雄浑

北宋山水画以李成、范宽、郭熙为例,纵观他们的山水画,在意境的表达上都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之感,范宽画意,气势雄浑、意境幽远。《图画见闻志》谓之“峰峦浑厚,势壮雄强,枪笔俱均,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①,李成祖上是唐代宗室,因战乱原迁至山东。其地势不同于秦川山脉,那里平原千里,林木成荫,地势平缓多有丘陵起伏,故观李画,奇木嶙峋、木石瘦硬,画境森幽,加之笔法刚劲,给人以清刚、淡雅的美感。范宽终年隐于终南山,每日饱游山林之境,似得仙人传教,其画如高山坠石,气势恢宏,用笔遒劲,线如铁条,皴如铁钉,用墨反复皴染,苍苍茫茫,八百里秦川,咫尺千里。观范宽《溪山行旅图》,高山仰止,望峰息心;楼阁之上,悬泉瀑布,画面中段烟雾丛生,似相距千里却又近在咫尺;观其《雪景寒林图》,虽无雪花落幕,却寒风萧瑟,山涧幽谷,万籁俱静,天空层层渲染,夹墨以衬萧疏荒诞,笔墨法度严谨,墨法精纯。观郭熙《早春图》、《幽谷图》、《窼石平远图》,其画境森幽,有平远静谧之感,烟雾缭绕,远景山峦若隐若现,似在佳境。三人画风各有不同,笔墨也都具有个人鲜明的独特风格,但是他们在“意境”的表达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他们对客观物象的表达呈现出极强的逻辑性、写实性,他们将自主的观念注入到画面里,表现超脱世外的格物精神,以此描绘自身想要达到的超凡脱俗的境界,陈传席先生说“山水画是精神的食量,更是精神的产品”②在他们的画中,可以看到不少亭台楼阁,房屋庙宇,置于山谷之间,山峰之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远离社会的喧嚣,置自身于山林幽谷,登仙人庙堂。

(二)南宋山水画中的精致简雅

南宋山水画,这里以李唐、马远、夏圭为例。纵观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可以看出整个南宋山水画几乎出自李唐一脉,无论风格、筆法,后人画作中都能窥其身影。不同于北宋山水画,南宋画家多作小景山水,刘松年有《四景山水图》,马远有《水图》,夏圭有《西湖柳艇图》等,其画幅不大,却精致简雅。观马远《寒江独钓图》,画中一老翁独坐船头垂钓,水面微微泛起涟漪,周围空旷广阔,不知烟云深处是何,意境幽远,好像宁静中在等待鱼儿上钩,细节之处,笔笔精微,叹为观止。他们所造意境是空濛澄澈、幽深意远,方寸之间,以小衬大。与元画有不同,元人多写意,多抒情,而南宋画家因为国势阽危,由于南宋的政治基础,南宋并没有多少士人,他们作画不像元人整日可以闲情逸致、高谈阔论,南宋偏安一隅,战事不断,多数人奔走于呼号,南宋王朝的腐朽,更加加速了其没落坍塌,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们在创作中所体现的杞人忧天、荒诞静谧的空间,同时在艺术上表达出他们焦躁不安的情绪和刚正不折的精神之外化。

三、结论

宋人作画,虽然心有所思,身居陋室,但是寄情山水,澄怀味象,魂于画中的意而神游方外,正所谓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③”。山川林木之无际,烟波浩渺之广阔,穷极千里,不能任意随游四方,作画以创造意境,渴慕林泉,尚是如此。无论是北宋山水画中的高阔雄浑还是南宋山水画中的精致简雅,画家落笔铿锵有力,积点成线,一遍遍的皴染,加之他们将家国情怀以及对世事的态度转化为精神寄托,有了精神,画中固然生魂,造就了宋画中无与伦比的意境和自然美学,观者亦感同身受,时隔千年依旧能够“对话古人”,这便是宋画的魅力所在,因此流传亘古,传承至今。

注释:

①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②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③鲁博林.林泉高致[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谢晋(1993-),男,汉族,四川南充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6级毕业研究生,中国画专业,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北宋山水画意境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春色满园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一朵花的意境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