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救助工作中的应用

2020-11-23李建辉信梦蝶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8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社会救助心理疏导

李建辉 信梦蝶

【摘  要】自《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与实施以来,各地对应救助人员进行救助的政策与方式日渐丰富,而在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到并强调的社会工作在救助工作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值得关注的,这篇文章将就社会工作个案项目为例分析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社会工作方法在救助工作中如何发挥作用最大化、各单位如何配合工作使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关系;心理疏导;能力提升

1.项目研究背景

为响应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号召,实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临沂市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系列社会政策,对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进行收容、对乞丐进行帮扶、对农民工进行需要的帮助、以及对需要帮助的人民进行衣食住行等全方面的帮扶计划并将其完善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

临沂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受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委托,在救助站广泛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外展社会工作、问卷调查及知识手册制定和督导会等,把自己所学的内容充分利用起来,为需要帮助的对象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建立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做足心理建设、提高心理素质,探索和总结适应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救助模式,进一步加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项目实施

2.1个案工作

教科社工针对能交流的受助人员,以谈话、看图等形式,详细记录受助人员对户籍地情况的所有线索,在站滞留人员中开展问询工作。成年人定点医院专职社工在人民医院进行常态化巡视,进行长期寻亲工作。查询科社工对来站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对有所需的人员开展个案评估及延伸服务,向来站受助人员宣讲救助政策,用社工的专业知识以及建立信任关系技巧让受助人员尽快了解救助及查询接待寻亲的流程。

(1)站内个案工作。救助社会工作站站内个案工作主要服务于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址,由各种原因临时居住于救助管理站站内的成年受助者。此部分受助人员多因寻亲未果而滞留在救助管理站,个案社会工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

首先是情绪疏导与心理重建。前来救助管理站的受助者有的因着急返家却因寻不到家人、户籍等问题未能返乡,因此心情焦虑,有的受助者因曾被遗弃、被家暴等心中郁结难以解开。针对此种情况,驻站社工主要以心理动力学为参考,以认知治疗为方法,纾解其负面情绪。

其次是协助受助者适应并顺利度过在站生活。驻站社工对不适应救助管理站站内生活,有人际交往等问题的受助者开展个案服务,对于其个体如行为、认知方面的问题以相应理论介入开展个案社会工作,并针对其所反映的需求做以回应,开设相应的小组活动,并邀请受助者参与其中。

(2)站外个案工作。站外个案工作主要针对在救助管理站站外开展外展活动时,在街面救助中发现的在此流浪乞讨或在此遇困人员,对其境况进行全面评估,对于身处危险境遇的流浪乞讨人员,通过政策宣传、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等工作手法劝导其接受并进入救助站的救助流程,以保证其生命安全。

2.2小组工作

为配合救助管理站日常工作,回应受助人员实际需求,救助社会工作站以丰富受助者站内生活、协助其恢复肢体、社会等功能、为受助者搭建朋辈支持网络等目的组织受助人员开展多样小组活动。

(1)生活技能训练小组:救助对象通过学会看钟表,能够把握时间,努力向社会接轨,从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需求,逐渐满足服务对象更高层次的需求。生活技能小组训练所追求的目标是:通过本次小组活动,救助对象可以简单的认识数字,并且能够锻炼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够让更多的救助对象看懂钟表,增加社會生活技能,并且体会时间的意义;丰富救助对象的日常生活,增强其幸福感。

社工在活动中采用诸多支持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在小组成员迷茫和困惑时,社工给予动作和眼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在小组成员有明显进步和表现积极时,社工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让小组成员获得成就感。通过"生活技能"主题小组的开展,社工通过观察和访谈以及活动中的提问环节,可以观察到小组成员更加的开朗和活泼,与社工的交流不断增多。通过本次生活技能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对于钟表已经不再像原来那样陌生,在平日会去主动的看表,钟表给予了他们更多意义。另外,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交流和互动。

(2)社会化主题小组:受助人员手工绘画小组希望通过练习绘画日常中所见到的物品,在活动中观察小组其他成员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化能力。"社会化"主题手工小组,帮助受助人员提高色彩辨识能力、发挥受助人员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提升其今后的社会化能力和增强自我效能感是活动的主要目标。

3.外展社会工作

外展社会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救助政策宣传与物资发放。宣传工作以发放临沂市救助管理站联系卡、工作员宣讲为主要形式,向流浪乞讨人员、潜在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广大市民介绍临沂市社会救助的相关政策、救助形式与范围等;同时进行拍照等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并有重点地引导遇困人员进入救助站接受站内救助。

社会工作者在原有政策宣传地点进行外展活动的同时,拓展进行街面宣传的地点,使救助政策宣传的范围扩大,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受益。通过对前来救助站寻求救助的遇困人员进行调查,切实深化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服务目标,通过调查遇困人员所接受以及他们所期望接受的救助内容之间的分析与比较,救助站社工根据问卷反馈的情况及时反馈和改进,进而为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建议,满足求助者多元化的需求。"救助站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救助对象对救助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通过救助对象对救助工作的直接反馈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救助工作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成效。

4.督导工作

机构负责人对救助站项目一线社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督导工作,教给一线的社会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保障服务活动的质量。机构每月召开一次督导会议,截至目前共开展5次督导会议。督导的形式还包括电话、微信等形式,借助新媒体开展督导的形式保障了一线社工有疑惑可以随时解决,确保沟通的时效性。督导的内容主要包括讲解服务项目情况、安排下个阶段工作任务、协助社工解决在专业服务中心面临的困惑、挖掘社工潜能、为社工社工提供专业支持,审查社工的总结报告等工作。

5.结语

本篇文章仅是以个案工作为例,对社会工作方法于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初级社会工作者应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政策准确理解自身价值并发挥积极自身作用。应该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探索和总结适应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救助模式,提高了社会救助水平,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参考文献

[1]《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国务院

[2]《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2016  陈洪涛 主编

[3]民政部、财政部以民发〔2015〕88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

作者简介:李建辉(2000.1-),男,山东乐陵人,汉族,法律事务专业。

信梦蝶(2000.5-),女,山东济宁人,汉族,法律事务专业。

本文作者共同为第一作者,对文章有同等贡献。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社会救助心理疏导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的有效性研究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社会救助多元化助力精准扶贫浅议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