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融入传统民俗文化的探索
2020-11-23罗翠麟
罗翠麟
【摘要】幼儿园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幼儿园充分利用家乡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将家乡传统文化整合在幼儿园课程中,能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创设有效的区域活动环境。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和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够增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爱家之情。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传统民俗文化;探索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凝聚成的智慧精华,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陶冶情操,唤醒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华。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特别是家乡传统文化不但培养了小朋友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而且能增强幼儿的家乡情怀,承袭传统文化,增强家乡认同感、自豪感。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规划、环境布置、区域活动等各个角落,既能培养幼儿好奇心,也能让在园区的细节中感受传统文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区环境、特色课程等,进一步形成独特的幼儿园办园特色,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想象的热情。在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教师发挥其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存在的问题
1.传统民俗文化的收集和筛选缺乏敏感性
部分教师在实施区域活动过程中更愿意运用现有教材中的成品内容,对于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的家乡民俗文化资源缺少收集材料的敏感性;也有部分教师在民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筛选、分类,而是把民俗文化内容一股脑地整合在区域活动中,使得幼儿在接受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对于民俗文化缺少必要的收集和筛选,大大降低了幼儿家乡民俗文化的学习质量。
2.传统民俗文化材料投放不尽合理
活动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操作工具,其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能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直观的启发。但是部分幼师在投放民俗文化区域活动材料时存在些许问题:一是幼师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材料投放未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需求,存在主观随意性;二是由于日常工作繁忙,活动材料未能及时更新,幼儿缺少对活动材料的新鲜感,难以持续对民俗文化探究兴趣;三是活动材料准备较为单一,游戏材料准备不足。
3.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较为单一
活动的趣味性关系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鲜不断变换的事物对幼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容也要不断丰富,根据当今时代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活动、场景、人物等进行设计,调动幼儿的热情,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每一个活动的功能不可能是全面的,需要针对幼儿的需求,不断更新活动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开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充满创意性的活动,才能提供给幼儿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在活动中展开想象。
目前,很多教师只关注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而不关注活动区域内容的更新。有的班级从小班到大班活动区域没有进行过调整,活动区域的内容也呈现出雷同性,只是在难度上略微进行调整。春节刚过不久,园区就可以围绕这个节日主题开展区域活动。在这个节日里,有很多村里有庆祝节日的习惯,宴请宾客,庙里的神明出巡,沿路舞龙舞狮。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民俗习惯,引导幼儿展开活动,但一些教师只局限于故事的表演,没有使民俗节庆形成一个真正的相对完整的区域文化。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融入传统民俗文化的探索
1.挖掘家乡传统民俗资源,构建区域活动框架
笔者的家乡南靖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民间竹马舞、茶艺、龙灯节、东溪窑等均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空间。进一步收集和挖掘这些传统家乡民俗文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逐步形成民俗文化特色的区域主题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了解家乡传统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有益于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萌发长大建设美好家乡的愿景。
(1)收集、研拣传统民俗文化。教师在收集民俗文化时,除了从相关书籍中获取民俗文化知识之外,更应该深入实地进行考察,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具有独特代表性的家乡民俗文化,学习民俗,观看民俗,体验民俗,实地感受南靖民俗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在长期的探索和积累中,逐渐丰富幼儿教育中的家乡民俗文化资源。
在教师对民俗文化进行充分收集后,幼儿园可以围绕民俗文化在区域活动开展进行专题研讨。在研讨中,教师集中分享、交流自己收集的南靖民俗文化,在探讨中对民俗文化进行筛选,以更好地拣选出适合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例如:南靖东溪窑遗址是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一处古代外销瓷产地,窑址规模大,延烧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经过科学考古调查与重点发掘,发现一批窑炉、作坊、居住等遗迹,出土大量瓷器、窑具、工具等遗物,被誉为“中国最具观赏性窑址”。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把东溪窑遗址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名单。南靖东溪窑遗址作为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窑址群,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繁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传播与交流。“向海而生、开放包容、互惠共赢”的人文精神,至今激励着南靖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东溪窑的窑址在南靖龙山镇,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一东溪窑遗址环境资源,那么我们就可以選取这一民俗文化课程在幼儿园里开展。
(2)利用主题构建不同活动框架。开展有效的民俗文化区域活动,提供适合幼儿的教学材料至关重要,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幼儿接受能力各不相同。相同的文化主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构建最终的活动框架,才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自身的接受能力范围内获得对民俗文化更好的了解。以南靖的东溪窑主题为例,小班的幼儿开展“参观中、大班幼儿制作的陶艺作品”,中班幼儿在操作区开展“东溪窑制陶工艺”,大班幼儿在美工区开展“制陶、画陶”等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了解民间制陶工艺等,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激发热爱家乡和长大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通过对东溪窑文化课程的设置,将幼儿三年的特色课程教学一以贯之,东溪窑文化在幼儿中的影响也在逐渐深化。
2.融合传统民俗文化,创设特色区域活动
教师在充分了解南靖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将家乡民俗文化资源整合在语言、社会、游戏、艺术四个领域,巧妙融合南靖文化底蕴,同时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各有特色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多姿多彩的区域活动中感受家乡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1)创设语言特色区域活动。闽南语是南靖的方言,据传始于唐朝,属于古汉语的一种,被誉为“活化石”。幼师要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将闽南语文化渗透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推广普通话的今天也能感受闽南语的独特魅力。例如:在语言区开展闽南语播报活动,组织幼儿当起一日小播音员,用闽南语向其他幼儿播报新闻,也可以在语言区投放闽南语录音磁带、CD等,让幼儿学习纯正闽南语发音;在表演区可以将幼儿学过的闽南童谣改编成童话剧、三句半等表演形式,让闽南童谣更加生动形象,引导幼儿掌握闽南语深厚的文化底蕴。
(2)创设游戏特色区域活动。传统民俗游戏经过时代的考验,一代代传承至今。幼儿天性爱玩,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民俗游戏,不仅能让幼儿体验民俗,而且能丰富幼儿区域活动,释放幼儿天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例如:跳皮筋、丢沙包、跳房子、斗鸡等闽南地区的传统游戏,幼师需要准备相应的皮筋、沙包、陀螺等材料,创设闽南特色游戏区,让民俗游戏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助力器。
(3)创设艺术特色区域活动。民俗艺术建立在民俗文化基础之上,深入挖掘富有南靖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资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幼儿园应立足于本土特色民俗文化,深入探索蕴含其中的美术、手工、音乐等艺术形式,作为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一部分。例如:南靖土楼文化可以通过前期的教学熏陶,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给幼儿黏土,让幼儿根据土楼的样貌制作泥塑;南靖“竹马戏”唱腔为闽南方言歌仔调,可以请竹马戏艺人来亲自为幼儿教学,学唱地方民俗音乐。通过艺术形式,既能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也可以让幼儿将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摆放装饰于班级环境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实践中欣赏、了解家乡文化,对家乡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实践证明,将家乡民俗文化纳入幼儿园区域活動创建中,让幼儿园教育成为地方民俗文化传承的纽带,既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也有利于幼儿在当前年龄段对民俗文化有一个粗浅的了解,使幼儿从小对家乡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在成长过程中播下民族自尊心的种子,激发幼儿爱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民族的“根”才是走向世界的捷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家乡民俗文化因素的渗透,必然会给幼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幼儿早期的人生经验提供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郭丽.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误区及实践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 01):11-12.
[2]王小兰.挖掘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户外活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02):25-26。
[3]叶蔚青.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因特色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89-90.
[4]黎平辉.贵州农村幼儿教师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利[J].教育评论,2014( 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