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教—学—评”的相融共生
2020-11-23张英兰
张英兰
【摘要】随着新课标不断改革,核心素养已经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尤其注重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创新,追求“教—学—评”的相融共生。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以应试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忽略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意义;其次,结合教学评相融共生的理念,通过列举事例,提出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建议,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实践性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087-02
引言
小学教学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起步阶段,掌握学习方法比取得较高分数重要得多。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而不是应试考试分数的片面高低。结合语文学科的各项特点,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审美能力的培养,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文化底蕴的积累。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各项技能。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在小学课堂上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体现在学生审美能力上的提升、思维方式的整体构建和综合素质的逐渐培养。语文课不同于其他科目,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程度,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对阅读中的主人公产生正确的认知,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理解争议与邪恶、对与错等道德标准。其次,通过教师所设置的一些课堂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究事物的本源,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保证思维方式的正确构建。最后,通过“教—学—平”三者相互影响,较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其面对选择时作出正确的决定[1]。
二、“教、学、评”相融共生的内涵
“教、學、评”的内涵是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课堂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围绕一个核心,即学习,旨在提高学习效率。“教”的内容围绕着学习任务教,“学”是整个流程在目标,“评”的不仅是课堂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中承担引导作用,做好备课、上课等工作,实现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相辅相成,不能脱离开来。对于教学的评价不可过于草率,对于“教、学、评”的内涵把握要清晰、明确。“教、学、评”的内涵把握的核心在于将“教、学、评”三项工作结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和无误性的统一。
三、“教、学、评”相融共生背后现存的问题
用“教、学、评”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许多实操途径,这些方法途径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四大类问题:
(一)传统的备课方法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的内涵是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课堂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围绕一个核心,即学习,“教”的内容围绕着学习任务教,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教师传统的备课方法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教师的自身经验进行备课,通读课文主体内容后,照搬以前做过的教案,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活动,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用不大。传统的备课方法注重于教师经验,不进行教学创新尝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不重视学生从课堂中能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和知识的吸收程度。所以,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一致性低
“教、学、评”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要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首先要保证“教、学”一致性。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保证课堂教学速度能适应学生学习吸收的速度和能力。现阶段“教、学、评”相融共生背后存在的问题为“教、学”一致性低,教师上课速度过快,授课技巧不足,导致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低下,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堂的知识,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课内知识学习不好更别说课外知识,教师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程度不够深入,脱节的课内外知识导致整个教学流程脱节且教学效率低下。“教、学”一致性低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评价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课堂的评价环节也需要和“教、学”环节相一致,教师需要在课堂的末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环节所采取的方法不够系统性和规范性,评价环节所使用的词汇过于简单和重复性高,导致评价环节所起的实质性作用不强,成为可有可无的环节。评价环节的价值在于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好的情况予以鼓励,对于不好的情况予以改良。但是,当下的评价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没有规定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该环节的实际实施过程全由教师一人决定,依赖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意愿,可操作性不强。不规范的评价环节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反倒有阻碍作用,必须要对评价环节进行创新和优化。
(四)“教、学、评”的实现方法不成熟
教学、学习和评价环节在课堂上没有实现统一,没有一致的目标,“教、学、评”的实现方法不成熟,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一,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没有实现充分的自主学习,当课堂上教师邀请学生进行独立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回答的耗时长,还没有回答完毕,教师就进行打断,阻碍学生自主回答问题的行为,教师抢先回答完毕接下来的答案。教师的目的在于节省课堂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将难以得到提升。其二,针对合作来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回答问题,合作的流程只是浮于表面,形式化且短暂的合作流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很大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地分析问题和提出解答策略。其三,针对完成度来说,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其他课堂探究形式,教师没有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当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还没有结束,教师就开始下一步流程。综上,教师拥有不成熟的“教、学、评”的实现方法,缺少教学目的性意识和教学一致性意识,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效率不高,对于“教、学、评”的内涵把握不清晰,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有阻碍作用。
四、“教、学、评”相融共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增加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如果一味的教授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教授内容,同时还会产生厌烦排斥心理,该类消极影响会使学生成绩严重下滑,后果并不是教师和家长想要看到的。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应该增设一些有趣的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2]。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人教版《花的学校》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地帮助学生理解泰戈尔这首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教授学生诗文的朗读技巧,在学生依次进行朗读过后,教师进行课后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在课下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理想中“花的学校”,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在看过学生作品后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在综合能力上有所进步。
(二)创新思维锻炼模式,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往往只是让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词和背诵知识点,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是一味的灌输。其实可以充分地利用阅读部分的教学,创新思维锻炼的模式,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感受文章中主人公的思想和文章作者的观点,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不断的思考获取知识点以外的新东西。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人教版《带刺的朋友》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关于刺猬的资料,提前理解刺猬捕食和行动的一些特点,提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感受小刺猬在做动作时的内心独白,然后做一些互动性强的发言和交流,交流后教师及时进行评价,既可以丰富课堂氛围,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学有所获。
(三)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素养
小学的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这项基本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一些相关人物的历史事件丰富课文主人公的整体形象,既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核心能力培育的重要部分,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增加学识、见识和眼界,才能够走得更远。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人教版《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白求恩所在的时代已经较为久远,学生很难对白求恩极强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理解透彻,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同学们搜集相关的资料,增加学生对于课文整体内容的理解,通过课上的交流后,教师及时做出评价,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看法,完善学生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本课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评价环节规范性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的教学、学习和评价环节在课堂上没有实现统一,没有一致的目标,“教、学、评”的实现方法不成熟,所以,我们需要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设计评价环节的任务,注重评价环节规范性和创新性发展。教学目标是评价环节的核心,不能偏离目的谈评价。评价环节为教学目标提供保障,教学环境不能缺少评价环节。所以,为了优化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需要采取规范性和创新性的评价环节。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在明确课文主旨的前提下,对于评价环节的优化改良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对初始化的评价任务和目的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其二,设计符合目标任务的新的评价环节;其三,不断改进评价制度和对教学的实际流程进行优化分析。
结束语
语文是文字上的多方利用,在未来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该通过对于语文课堂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追求“教—学—评”的相融共生,增加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乐趣,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使其能够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吕飒.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07-108.
[2]李雪琴.淺析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J].汉字文化,2019(1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