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书法教育融入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0-11-23俞兆兵张宝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1期
关键词:书法语文课堂教学

俞兆兵 张宝

【摘要】书法是以汉字书写为载体的表现性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教育对传承祖国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书法教育离不开语文课堂,将书法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书法  语文  课堂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 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课题名称:《中学书法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立项号:GS〔2018〕GHB155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003-02

书法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是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强大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了历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礼》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的“书”就是古代学校进行的识字教育和书写训练,这是我国最早的书法教育。秦汉以降而至隋唐,书法教育更是方兴未艾,书法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成为了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史称之为“四才”,其一便是“书”,要求是“楷法遒美”。唐及之后诸代,更在国子诸学之中专门设立了学习文字和书法的“书学”。然而,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书法教育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此, 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并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那么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书法教育呢?

一、语文教学融入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象征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而且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中间又包含着语言、文学、历史、美术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书法教育就是在引导学生直接与中国文化对话。而语文课就是进行书法教育的最好载体。语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教师在语文课上巧妙地融入书法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可以修身立品,完善人格。正如刘熙载所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为书”,书法是一种书品与人品的统一。第二,书法可以增长学生的才艺,陶冶性靈。学生的书写工整漂亮,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成绩的提升。第三,书法可以益智长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第四,梁启超曾说:“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因此书法还可以怡情健体,陶冶性情。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书法教学,不仅可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字、形、意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书法教育融入语文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语文课的识字教学。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练习书法先要识字,只有掌握了汉字的形、音、义,及“六书”的相关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法的点画笔墨。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汉字由象形而至抽象,由篆书而至行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不同的风采,创造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更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学好汉字了。但是在课堂上我们该怎么来教学生识字呢?

1.说文解字,追古溯源。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总是将字写错,这时我们就该从汉字的源头上来讲解,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如“籍”和“藉”,总有人混淆,那就告诉学生最早的书籍是写在竹子上的,叫竹简书,纸是到了汉代才有的,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迷惑了。还有对于“月”旁的字,有学生可能就不明白,月旁的字怎么会和身体有关系呢?但你只要告诉他们,和身体有关的字其实是“肉”旁,因为古代月和肉的篆文在写法上十分的相似,这就导致在文字的简化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同一。还有流传至今的“射”和“短”,有人说把这两个字的意思搞反了,寸身不就是短吗?因矢着豆不就是射吗?其实这还是文字简化中出现的错误。许慎、徐铉,包括近代的许多学者,由于没能看到更早的文字(甲骨文及籀文),所以便想当然地认为是这样。这样的例子总是很多,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从汉字的源头上来了解汉字的发展与演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六书”、什么是“隶变”、什么是“书体”,从而让学生爱上汉字,爱上中国文化,培养起学生朴素的文化情感,为书法学习打好基础。

2.读读写写,学练结合。

部编中学语文课本每课后都有“读读写写”,是写在田字格内的工整的楷书,我想其用意不外乎是要学生把它当作是范字来临摹的,所以在课上或课后就应该让学生多临摹,多练习,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说:“要充分发挥习字格在读贴和临写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位置和比例关系。”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边读、边临、边悟,尽量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

(二)加强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内在气质,放飞学生的心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书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陶冶性情,而且可以增强审美感受能力,提高艺术敏感。”更何况,好的书法作品总是离不开优美的文章。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兰亭序》,不只是字“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其文更是千古无二的美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书美文美,读之入口,观之入目,思之入心,千古以来令人心驰神往。历来书法创作就离不开诗词文赋,从古代的龟甲刻符、青铜铭文、石鼓记事,到泰山刻石、碑文墓志、寺院经卷,再到风吟书意、缘笔求书的文人创作,它们或实用或艺术地记录着生活和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阅读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诗意中徜徉,在文学中流连,在快意的书写中表现自我,放飞自我。如在教授古诗文及简短的美文时,教师不妨将其用优美的书体抄写在宣纸上或是黑板上,让学生在书文结合的美境中恣意徜徉;或将历代精美的书法作品展示到屏幕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欣赏、玩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临摹或抄写文段,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评选,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文章,还练习了书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加强课堂的文化感染和熏陶。

书法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步伐,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从金文、汉隶,到秦篆及行楷,书法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魅力,交流着思想,传承着文化,体现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如被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便以强烈的艺术独白,表达着作者对邪恶的愤慨,对忠义仁爱的不懈追求,读来让人身心俱震。颜真卿的书法是唐代的典范,他的人格更是中国人的楷模。再如流传至今的书法碑帖、楹联、匾额等,无不以一种或灵秀,或庄重,或古朴,或奇峭的艺术形式,抒写着作者的胸襟和抱负,情感和意趣,以及其对自然人生的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书为心画”弘一法师出家之后曾书一纸“天心月圆,华枝春满”,则几至化境,如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胸怀天下的慈悲心怀,是不能为之的。“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纽带,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成就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辉煌。”因此,将书法教育引入语文课堂,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文化气息,还会熏陶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使学生博古而知今,厚积而薄发。

(四)创设活动,营造环境促进书法教育与语文课堂的融合。

单一的语文课堂的书法指导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有些单一,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就淡了。因此在语文课内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设一些书法活动,营造书法学习环境。例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临摹书法字帖,然后互相评比;可以让学生认真抄写古诗词,优秀作品可以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也可以在学校的走廊、过道、宣传栏等地方展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在全校分年级举行硬笔书法比赛,毛笔书法比赛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激發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树立学生热爱书法,学写书法艺术的意识,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客观地评价,促进学生书法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书法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书法基础,不可对其要求过高,让学生觉得无法达到;也不可得过且过,任学生随意乱写。有了这个底线,教师就会对学生的书法作品作出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评价。这也需要教师要制定并完善书法作品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书法习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既可以从中看到学生书法水平的进步,也可以看出学生书法的不足之处,从而给语文教师一个实事求是的准确信息,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书法教育。评价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师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等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书法教育的主人,在相互探究中学习成长进步。在总体评价结束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结合师生的评价和建议,通过观看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从而反思自己书法作品中的不足,积极向其他优秀作品学习,真正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总之,书法与语文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将书法教育引入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书法振兴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书法教育,教师一定要注重识字、识字时说文解字,读练结合;也要注意在阅读和课文熏陶中提升书法的感悟,更要主动创设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书法,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学生的积极探究,书法教育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初现成效,并且有效地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茹桂.书法十讲[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05)

[2]王秀娟,刘克波.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书法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1)

[3]杨顺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书法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05

[4]吴永金.重规范 抓基础 养习惯——对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汉字书写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9-04-05

[5]贺家根.让书法教育回归语文课堂[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10-20

[6]张海滨.让书法教育融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实践与成效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06 -12

作者简介:

俞兆兵(1974.07-),男 ,甘肃天祝人,汉族,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张宝(1984.02-),男,甘肃天祝人,汉族,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书法语文课堂教学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书法欣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