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基于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0-11-23李聪菊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将简单介绍文化差异,分析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并基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但愿能为培养优秀国际汉语教师人才起到些许帮助。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008-0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符合国家发展及国际化交流需求的关键。只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学生才能在与外国友人交际时做到准确表达意思、得体交流,保障交际正常、高效进行。而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则需要先理解文化差异,并基于文化差异引导学生理解跨文化对交际的影响,明白跨文化交际需注意的事项,因此基于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十分有必要。

一、文化差异概述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间的各种差异,体现在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的方方面面。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化差异,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保障交流效果,否则必然会出现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流问题。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十分有必要,而且需要从内涵到表现对文化差异进行全面剖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从文化差异的内涵来看,文化差异实际上就是思想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同文化的起源、经历与发展存在天差地别,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价值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谦虚谨慎、中庸和谐,而英语文化的发展受基督教影响极为深刻,并且随着美国的崛起而被主要分割成英国及美国两大部分,当下占据世界主流位置的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并且具有极其明显的多元性。如果不能从思想内核上突破文化差异,始终以中国传统思想指导学习,那么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语言文化的深刻内涵,自然难以掌握相应的知识。而从文化差异的表现来看,中国文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更是极其明显,如文化语境、时间观念、肢体语言等。中国文化更加强调含蓄,不管是日常交流还是情感表达,往往都会以更为含蓄的方式表现,更具意境和含蓄美;美国文化则更加直白,对话通常都是直奔主题。而且中国崇尚谦虚中庸,美国重视个人主义,这就导致两国人在对自己进行评价时呈现出两个极端,中国人更习惯自我贬低,以谦逊的态度与人相处;而美国人则更习惯自我鼓励与表扬,通常会凸显自身成就,更具竞争意识。由此可见,如果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不能摆脱文化差异束缚,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交际是使用语言的最常见形式,而且交际不仅仅是使用语言进行表达,更是思想的交流,达到双方在特定语境下的目的性交流。换言之,学生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难以与人进行有效交流的,尤其是在文化差异背景下,由于思想价值、文化语境、表达形式等的差异,很容易出现交流存在偏差的情况,即“词不达意”。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文化差异,在交际的过程中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流障碍,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得体交际。而且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需要与世界接轨,这就需要培养更多英语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才能真正落实双一流建设任务,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时代的快速发展,都让国际化交流更加频繁,国家需要大量能够使用英语直接和外国友人进行专业以及日常层面高效交际的人才。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高校更加重视对“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满足国家发展需求。

三、基于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有效实现基于文化差异对学生跨文化能力进行培养,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语言知识教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在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当下,汉语国际教学应当对文化差异加以重视,不再仅仅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还要将文化教学作为重要目标,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从而帮助他们在使用汉语交际的过程中消除文化差异,更好地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和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的设置应当足够明确和规范,最好能够制定系统化、具体化的要求乃至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开展。其中认知、情感及行为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当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化表述,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反映和有效实现。

(二)强调文化内容教学

不管是要消除文化差异还是要实现跨文化交际,学生都必须对汉语文化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基于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文化内容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汉语文化,强化学生对汉语文化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除文化差异并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以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更具文化影响性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形成良好文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本身极为复杂和丰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全面培养学生优秀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当将汉语文化内容融入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并且由浅及深地安排文化内容,在长期教学中逐渐熏陶学生文化素养。教师可以从较为简单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入手,如学校生活、社交礼仪等,通過这些简单而基础的文化内容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渐融入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等更加复杂的文化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文化,有效消除文化差异。而且教师还应当将汉语文化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整合,从课本教材已有话题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文化知识延展,深挖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汉语文化的魅力。这是因为文化不像知识能够直观地进行教学,灌输式的讲解很难令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文化,而且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有限,则难以完全满足学生文化需求。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汉语言文化,进而从主观意识上消除文化差异,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各种实践化、探索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汉语知识进行实践交流,从而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常见的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对话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的使用均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合适方法。而且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比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

(四)创设多样化交际情境

给学生提供真实化的交际情境,能够让学生适应交际环境,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设多样化的汉语交际情境,并且在创设情境时突出各情境自身交际特点,从而帮助学生适应不同场景,掌握对应的汉语交际方式与习惯。另外在双一流建设与国际化发展背景下,汉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结合学生专业情况,尽量创设大量学生在日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境,如商业贸易情境、朋友聚会情境、专业交流情境等,确保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够落到实处,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及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五)细化交际能力考核评价

对学生交际能力进行全面、准确、详细考核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交际并改正交际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在评价考核时应当更加重视文化方面的考核,不能再仅仅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不过文化考核难度较大,难以准确反映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对学生与语境选择能力、转变思维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设置明确指标,强调实践考核,最大化地发挥考核作用,优化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把握文化差异,进而消除文化差异,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文化内容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设多样化语言交际能力,细化交际能力考核评价,基于文化差异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静.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评《英汉比较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科学,2018(04):129.

[2]谷婧玄.从文化差异的视角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2):106-107.

[3]王宝平.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6):49-51.

[4]蔡丽华.中美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396-397.

作者简介:

李聪菊(1989.10-),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培养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