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传播学近20年来研究议题的探讨
2020-11-23张剑温进浪
张剑 温进浪
摘 要: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首先运用可视化的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发表于CSSCI期刊上的以“传播学”为主题的2 452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发现传播学的“5W”相关议题出现频次最高,除此之外,研究的议题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次,通过历年议题变迁的研究发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传播议题变迁的助推器。
关键词:传播学;文献计量学;研究议题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0-0066-04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CSSCI期刊为研究样本,最早的一篇文献开始于1998年,因此笔者将样本的时间范围定为1998年至2018年,选取了“传播学”为主题,初步获得3 006篇文献。经过人工筛选,在剔除了书评、学术茶座、会议综述、人物访谈及介绍、编辑评论、征稿启示、卷首语、高校学科介绍相关报道后,共获得有效文献2 452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这2 452篇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探讨近20年来传播学研究议题的热点分布和议题变迁。本文中所有图表都为笔者自制,数据来自中国知网1998~2018年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经CiteSpace V.5.3.R8软件运算得出,具体分析如下。
一、横向分析:研究议题热点分布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是指通过计量关键词(两两一组)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率表征关键词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即共现次数”[1]。在一定时期内,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所反映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相反,出现频率较低的关键词则表明研究的主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已经进入衰退期。所以,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窥见传播学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和发展趋势。利用分析软件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功能,笔者选取历年文献的前50个关键词词频并生成了图1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
图中的字体大小代表关键词的词频高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根据词频的字体大小,我们可以看到高频关键词包括传播学、沟通学、传播理论、受众、新闻传播、本土化等,说明这些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此外,学者们的研究范畴也非常广泛,在“5W”的辐射下形成了传播学派、传播类型、传播理论、研究方法、新媒体、元传播等研究议题。十字节点之间的连线表明提到这些关键词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词汇,如“麦克卢汉”与“传播学”之间有连线,代表着提到麦克卢汉也会联想到传播学。同时颜色的线条代表着年代,蓝色是很早之前的年份,而黄色和橙色则是最近的年份。可以看到,“美国”这一词频的线条大部分是蓝色的,代表着传播学发展的早期它经常被提及,而与之相连的关键词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國”和“批判学派”等,意味着传播学引入中国初期,学者们开始学习借鉴西方的传播理论,以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传播学。健康传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词频是黄色的线条,代表着这些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二)高频和高中心度关键词分析
“中心度是对某一节点在何种程度上在整体网络中起到连接作用的衡量,高中心度的节点往往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起到连接不同研究主题的作用”[2]。表1中列出了出现频次和中心度居于前20名的议题,可以看到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和中心度排名前20的关键词基本上相同,但在具体排名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这些议题出现的年份基本在1998年至2009年之间,说明这类关键词长期以来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人际传播”这一主题并不具有很高的词频,未能进入高频关键词的前20位。但其中心度却很高,排在第19位,并从1999年开始成为了重要的议题。究其原因,“人际传播”在传播学研究当中起到串联其他议题的作用。在当下社交媒体发达的情况下,社交工具的使用会对人际传播造成怎样的影响也越发重要,人际传播具有较高的中心度也不足为奇了。
二、纵向分析:研究热点议题的变迁
(一)研究议题的历时分析
利用CiteSpace选取历年关键词词频的5%,经过筛选之后,将出现频次较低的词频隐藏之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关键词热点时区图。
这类关键词基本上能代表当年的热点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2001年之前,研究的热点是美国、受众、大众传播学、媒体、人际传播、批判学派等;在2001年到2005年之间,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传播效果、本土化、媒介、信息传播及政治传播等议题上;2008年之后,新媒体、新媒体研究、微博、国际传播等议题成为热点;2012年健康传播成为热门话题;在这之后至2018年,媒介融合、人工智能等成为目前的热议主题。
通过热点议题的时间呈现,可以总结出:传播学中经典的“5W”元素一直是研究的中心词,只不过随着媒介技术、生态环境的变化,会表现出新的特点,比如目前热门的媒介融合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等是媒介形态的升级,在传播的手段上更懂得受众的感受和需求,借助于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等,传播的效果也会更易于测量。因此,传播学的议题是随着时间年轮的前进而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原有的传播理论和模式是新议题的根基,新的议题在传播中也能对原有的理论进行改善,使其融入新的时代背景。
(二)突变词分析
“突变词是指在特定研究领域的某一阶段使用频次骤增的关键词,它包括突变词的年代分布和突变强度两个方面,可以此来确定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3]。在表2中,突变强度越高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开始年份代表该关键词成为热点议题的时间,结束年份表示该关键词成为热点议题结束的时间。右侧的时间段长度可以直观地看到该关键词的热度。
结合表1中传播学研究高频和高中心度关键词的初现年份,我们可以发现:传播学研究的第一阶段即2001年之前为学科的萌芽期和引入期,这一时期被研究较多的议题包括沟通学、新闻、美国、新闻学教育、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等;而2002年之后,这部分的议题大多不再成为研究热点。
从2002年开始至2018年,研究的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是2002年至2007年这5年间,探讨较多的是与学科有关的议题,比如新闻学、传播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科、教育传播学、学科建设等,这反映了当时探索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
其次,从2008年到2018年传播议题变得多元化,比如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主题、微博和媒介的主題。观察“微博”和“媒介”这两个主题,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很接近。从表1中我们得知“媒介”这一关键词初次出现的时间是2003年,到了2010年突变度增强,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作为新媒体形式之一的“微博”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传统媒体的转型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传播技术的变革,麦克卢汉曾提出的“地球村”概念也逐步得到了印证。因此,这一时期“麦克卢汉”这一关键词也随着“媒介”的突现而受到关注,这也反映出突变词之间具有联系性。
再者,我国于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2010年成功举办“世博会”等,这些重要的事件得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也令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际话语权。在传播技术方面,新媒体所具有的传播迅速广泛、信息海量和用户参与的特点,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新平台和新契机。国际传播技术范式的转移正日益削减传播主权边界,削减并模糊传播身份,从而导致现代传播生态格局和国际传播新秩序的重构。在此背景下,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提上日程也是时代所趋。
最后,从开始年份和结束年份来看,大数据、新媒体、研究范式、媒体融合、媒介融合和健康传播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且热度仍在持续。在技术的助推下,媒介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介融合得以形成。在网络时代,新旧媒体的交汇融合日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将新媒体参与到新闻生产活动中。然而旧范式难以解释新技术,局限于旧有范式的反思无法达致学科重建之目的,因此“研究范式”从2014年开始成为学者关注的议题。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不断关注以及2016年“健康中国”概念的提出,“健康传播”逐渐成为热门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三、结 语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CSSCI期刊上与传播学相关的论文,探讨近20年来传播学研究热点议题的变迁。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历年高频次出现的关键词,从中发现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本土化等从传播学发展早期以来就一直是重要的议题。同时,人际传播这一概念作为中心词,在传播学研究的其他议题上起着串联的作用。
通过关键词的历时分析即研究议题随时间变迁的状况,可以发现,每几年研究的热点都会发生变化,不过也有一些议题如传播学的“5W”模式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议题。从研究议题的变迁中可以发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传播议题变迁的助推器。在传播学引入我国时,美国、传播学派等是重点议题;到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网络传播、媒介成了重点议题;发展到新媒体时代,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等媒介载体的多样化,人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研究成为重点议题。因此,传播的议题会反映那一时代的面貌,并不断生成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议题。
参考文献:
[1]谢姝琳.国内图书馆空间研究热点主题及演进态势分析——基于1998-2017年CNKI期刊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2):68.
[2]潘佳宝,喻国明.新闻传播学视域下中国舆论研究的知识图谱(1986-201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9):2-3.
[3]苏楠.基于CSSCI的我国大数据研究可视化分析[J].情报科学, 2016,34(3):114.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