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

2020-11-23张伟红

今传媒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

张伟红

摘 要:中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崭新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带来了一定的实践困境,我们要树立问题意识,梳理现有的传播盲区,为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合理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大众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0-0006-04

新媒体时代如何正确宣传马克思主义,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如何真正实现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值得我们理性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深入剖析现有机制,做到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尽快破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问题,从而制定出一条正确的传播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征

正确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只有经过传播才能发挥巨大效能。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因而,分析与探讨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時代信息传播的重要特点是开放性与共享性。一方面,开放性与共享性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叙述方式发生转变,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不同用户和媒体之间多样化的需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摒弃了以往一对一的传播模式,而是采取“渔网状”的传播模式,因此,每个参与者在互联网世界中都是一个平等的主体;另一方面,开放性与互动性的传播理念与传统媒体相比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新媒体用户本身就是理论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元文化同时出现新媒体平台上,经过人民群众实践的检验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富有科学性与指导性。传统媒体时期,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给受众之后,受众与传播主体未能进行有效的互动,因此,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不高。而新媒体的出现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受众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分析考究后提出合理的建议,传播话语也更趋于平民化,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难度降低,从而在一定层面上加速了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践困境

由于新媒体是新生事物,还处于孕育、成长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过程中面临人才选拔、内容宣传以及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困境。因此,科学研判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实践困境,对于我们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尤为必要。

(一)理论宣传人才稀缺

理论宣传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之后,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将其转化为群众可接受的语言,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新媒体从业人员要在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现状及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播,切忌本末倒置。

首先,大部分新媒体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足。一些新媒体的理论宣传者,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没有深刻地理解和系统性的学习,在理论传播时只是在奉行上级的指示,并没有深度挖掘生活素材。因此,理论与实际无法高效契合,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未能打通。

其次,传统媒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运用新媒体语言能力欠缺。 其习惯用论文、报告等形式来表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见解,而对于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去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有所欠缺。他们习惯运用说教式的语言,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见解,最终影响受众的体验感,而对于群众心中的“疙瘩”并没有进行及时和有效的解答,这是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一个深层次和关键性原因。

为了确保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不打折扣,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新媒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人才是实现其理论普及化、专业化的必然逻辑遵循。就目前情况而言,在现有的宣传队伍中,功底深厚、技术精通同时兼备的人才仍然处于高度匮乏的状态。

(二)内容与现实联系不强

理论的宣传必须和实践高度契合,否则理论的宣传就会没有任何说服力、影响力与感染力。但在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传播过程中部分理论宣传者并没有严格遵循其规律,理论传播时的话语铺垫显得生硬呆板,导致宣传内容缺乏生命力,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受。

首先,新媒体的理论宣传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未能真正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创作导向。新媒体理论传播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的一员却只是在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指令,没有与时俱进地将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去传播,没有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去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长此以往,导致理论宣传未能回归实践。理论与实践如果脱节就必然导致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一个理论如果在宣传时只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那么最终带来的就是人民对理论的排斥和不信任。

其次,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在理论传播过程中未能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1]。因此,新媒体理论从业人员要勇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进行深入诠释和弘扬。例如,将新时代社会发生的主要矛盾和“十四个坚持”等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行科学阐释与传播。但是当前形势下,理论传播者在新媒体平台上,未能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甚微。

最后, 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工作时难以与传统文化有效契合。从文化根源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源于西方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的时间较短,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新媒体从业人员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吸收。

(三)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思潮充斥在互联网上,由于资本关系、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新媒体既有的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现有相关运行存在不足,而维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也自然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媒体管理不够健全给造谣者提供了犯罪的温床。一条微博、一个热点新闻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并被一些不良媒体恶意炒作,甚至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例如,2020年2月12日,微信公众号“姚讲姚说课堂”发表了《吸烟者感染新冠病毒率远低于非烟民?钟南山首篇论文出炉》的文章,到2020年2月13日中午已经有3万+的人点击“在看”,并且引发网民激烈的讨论。这一现象足以暴露出一些新媒体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谣言信息监督力度不够,对于网络上的谣言未能及时准确阐明和澄清。

第二,部分国外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妖魔化”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西方媒体在网络上宣传“中国病毒”“亚洲病夫”等不实言论,利用自身经济基础,采取隐性的传播方式,在一些新媒体平台上对中国人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此外,西方的一些不法分子暗中还与国内的唯利是图者进行金钱交易。这些人在网络警察的监管下依然造谣生事,利用拼音或者符号代替文字去传播一些不良信息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新媒体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既要面临国外敌对分子在一些新媒体平台上实施意识形态的渗透,还要面临国内各种社会思潮对民众的沖击和影响。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具体路径,应该在基于人才创新、体制创新、内容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理论创新和散发理论魅力。

(一)以人才创新为依托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不断保持创新的理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2]。新媒体时代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和中心环节。任何理论传播者都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化、孤立化、教条化来看待。培养一批“懂马”“信马”善于“言马”的创新型人才,也是新媒体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新境界的一个关键环节。新媒体时代下理论宣传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具有娴熟和灵活地运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去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因此,只有重点培养新媒体技术与理论素养同时兼备的人才队伍,实现技术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传播。

首先,加强对新媒体行业人员理论素养的培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弄懂、弄清、弄透,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工作大有裨益。例如,新媒体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去党校或者互联网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相关部门可以实行奖惩制度,安排理论素养且功底深厚的专门人员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理论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实施奖惩制度。此外,还可以进一步督促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加强对“学习强国”里面相关内容的学习,一定要确保真实有效,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去打卡。总之,只有不断加强新媒体工作者的理论基础建设,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局面。

其次,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的技能素养。要根据理论宣传者对新媒体技能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培训学习。同时,要引导理论宣传者在思想观念上加强更新,树立互联网思维意识和媒体融合意识。在传统的传播方式、渠道、平台的基础上借用新媒体的新元素、新形式,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声技巧、善于“言马”,更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把服务群众作为传播的第一要义。理论工作者应继续朝着新闻舆论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进,健康有序地促进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的发展,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分析受众的兴趣、特点,对受众进行差异化传播。

最后,新媒体理论宣传者要树立创新意识。问题决定方向,为了避免马克主义理论的传播像“一阵风”和“无根的浮萍”。新媒体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知识结构的更新,深入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阅读哲学、美学等跨学科的书籍来全面提升个人能力。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要勇于面对大众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新、求变、求突破,不断挖掘潜能、提升自我。

(二)以内容创新为根本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破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增强内容创新是中心环节,也是必要之举。 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创新加油助力。新媒体的理论宣传者要多宣传感人事迹、多弘扬正能量,深入群众,扎根群众生活。传播的内容要以群众关心的问题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重点,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使文艺发展真正为了人民。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创作原则。新媒体理论宣传者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将理论研究与群众关心的问题相联系,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深入理解与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例如,当前的生态问题、社会民生问题、新型国际关系问题、社会治理问题等,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行深入阐释与解读。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必须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容,对于不符合时代传播的内容可以摒弃,创新内容表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以体制创新为动力

新媒体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新媒体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体制创新是当务之急。

首先,加强媒体立法的相关工作。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亟需一个风朗气清的媒体传播环境,完善和有效的法律法规是促进媒体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而完善的体制也是治理网络谣言、净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空间的根本举措。例如,媒体立法人员可以借鉴国外关于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和相关条例,逐步细化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其次,制定严格的法律惩治制度。强化落实网络备案的实名登记制度,在虚幻的网络空间,传播者要明确责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对自己的网络不当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旦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就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追踪,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从而在根源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在完善出台新媒体法规的同时,也要对民众进行有效的法律政策宣传,让广大民众认识到网络空间虽然看似虚拟化、开放化,但也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传播信息。

最后,抵御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侵蚀。新媒体时代网络犯罪案件日益增多、犯罪技术日益高端、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因此,我们需要增强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网络秩序的维持需要合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抵御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的侵蚀。例如,加强与国内外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善于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媒体技术,通过引进国内外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对不良信息传播者进行动态的监控。如果有异常现象可以快速处理,防止不良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扩散、蔓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J].求是,2019(8).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60.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