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分析
2020-11-23李静安
【摘要】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思政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发展观的重要渠道。本文对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并立足于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016-02
引言
高等院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思政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模块,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既能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承,又能让高校大学生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养分,促进个人的长期发展,提升了我国的人才储备水平。
1.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
合理地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上进行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教育模块,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我国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以下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行介绍:第一,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长期以来,历史文人积累了许多先进文化思想,这些文化思想对于我国的长期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同时,通过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价值的契合性、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内容的相通性。基于此,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充分满足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事业的需要,另外,其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刻下了中国烙印。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是切实可行的。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1)实际案例。以某高校为例,为了提高校内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活动中,以此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在中国漫长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如,茶文化、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将这些内容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也为思政教育传播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所高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借助茶文化开展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传统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对二者而言是互惠互利的,二者相互促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也能够让茶文化得到传承。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非常重要,众所周知,茶文化在汉朝时期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着显著的贡献。因此,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该所高校在校内餐厅中融入茶文化,打造出校内的茶文化节,从而提高校内学生的整体素养。不仅如此,在思政教育课堂上适当加入茶文化知识,开辟茶文化选修课,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增强大学生思想上的发展。比如,该高校将5月份第一个周末作为学校的茶文化节,开辟“茶街”,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如茶文化科普、茶艺表演、茶杯售卖等内容,形成传统文化传递,树立起保护传统文化的观念。也能够丰富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多元化的选修课,鼓励学生选择,将茶文化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从思政的角度推广茶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还开辟了茶文化社团,借助定期开展的茶艺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具体分析。总的来看,茶文化纳入后,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茶文化保护的思想观念基础上,让思想层次得到真正的提高。随着教师提高对茶文化的重视后,学生也会主动规范自身行为,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但从实际的开展效果上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思政教育活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很多高校虽然重视思政教育,也对传统文化的传递有着一定的追求,但从实际的教学课堂开展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第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较差,很多思政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述的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很难吸收接受,长此以往对思政教育产生了厌烦心理,也会对传统文化形成错误的认识。第三,思政教育形式单一,教学质量实际收益较弱。很多学校虽然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但设计的活动内容单一,取得收益有限,并不利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第四,缺少信息技术的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受到的限制较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优化,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抓住这一机遇,提高思政教育成效。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利弊,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科学地应用这一模式。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并没有灵活应用信息技术。
3.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径
(1)完善课堂教学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人才不仅要掌握高精尖的现代化技术,更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以及完备的思想道德体系,正确的思想观、政治观和发展观。基于此,可通过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进行充分融合。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中,我国进一步创新了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课堂思政”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思政”教育理念,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高度,充分深化教育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中包含的思政思想,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典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品质对个人的教育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以期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 氛围,实现思政教育的教育目的。通过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具覆盖性。
(2)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刻道德教育意义和道德教育理念,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相关教育人员应该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发展趋向,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积极地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下对其进行举例说明: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教育人员可以积极地开展经典导论、经典大讲堂、传统文化阅读沙龙、书香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从而让其能够深刻地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和道德精神,发挥传统文化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培养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3)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思政教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教育工作,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针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人才核心素质的培养和人才优秀道德品质的具备,已经成为了衡量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准。基于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立足于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积极地创新思政教育形式,以下对其进行分析: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获取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期望,选择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教育形式。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脱离传统的教育环境,进行情景式教育和生活式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充分融合,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思政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思维体系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将极富深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观和发展观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1]。
(4)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将进一步丰富教育的内涵和教育的内容。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科学技术已经在我国各个重要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实质性的应用效果,相关教育人员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互联网技术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在平台上定期更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理念和经典故事,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灵活获取精神养分和道德导向的渠道,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另外,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构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还可定期更新高校的思政教育进展,发布思政教育活动,让高校大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发展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希望参与的思政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范围和教育影响的扩大。
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既实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也进一步满足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政学习需要和思政学习期望。基于此,可通过完善课堂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和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玉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思维[J].现代商贸工业,2019(34):119-120.
[2]劉冬梅,尹贵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2):161-162.
作者简介:
李静安(1986.6-),女,湖北荆门人,汉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