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2020-11-23刘小团
刘小团
临床脑卒中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易诱发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其死亡率、残疾率较高。目前已认识到,疾病发病早期接受合理治疗,挽救缺血半暗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疾病死亡率,控制病情进展,对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临床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为常用药物,以往多单一给药,经实践日益发现,单一给药所获得疗效不及联合给药。且目前已有报告指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突出[1]。但仍有学者对此质疑。现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均接受MRI、CT等影像学检查梗死部位有明显低密度变化,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判定标准[2];(2)均存在呼吸频率变化、出汗、呕吐等体征或症状;(3)患者及家属均签字同意此次治疗方案。排除标准:(1)对药物过敏、禁忌;(2)合并静脉系统疾病、外伤、肿瘤等疾病;(3)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异常;(4)肝肾、心功能异常;(5)凝血功能异常。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病程0.5~6 h,平均(4.3±0.2)h;年龄57~78岁,平均(68.3±1.1)岁;女12例,男18例。研究组:病程0.5~6.5 h,平均(4.5±0.3)h;年龄56~78岁,平均(68.1±1.2)岁;女11例,男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扩血管、降糖、调脂、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098,生产厂商:哈尔滨格拉雷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口服,100 mg/次,1次/d。研究组接受阿司匹林(与对照组一致)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口服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80029,生产厂商: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7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依据患者体征、症状改善程度评估疗效。显效:影像学检查显示梗死面积缩小>50%,NIHSS评分降低>80%,患者有独立生活能力,无须他人协助;有效:影像学检查显示梗死面积缩小>20%,NIHSS评分降低>20%,患者具备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需他人协助;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治疗前、治疗后3 d时抽取其空腹静脉血液5 ml,用酶循环法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用血液流变学仪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包含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 [μ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 [μmol/L,(±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 26.71±1.21 16.38±3.21对照组(n=30) 26.73±1.22 19.68±3.26 t值 0.063 7 3.950 6 P值 0.949 4 0.000 2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mPa·s,(±s)]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mPa·s,(±s)]
血浆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血浆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研究组(n=30) 1.93±0.25 17.53±3.02 7.17±0.54 1.70±0.05 8.67±3.02 4.33±0.42对照组(n=30) 1.94±0.26 17.54±3.01 7.18±0.53 1.79±0.07 13.05±3.01 5.38±0.41 t值 0.151 8 0.012 8 0.072 4 5.730 5 5.626 4 9.798 4 P值 0.879 8 0.989 8 0.942 5 0.000 1 0.000 1 0.000 1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3 讨论
临床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为缺血性脑卒中,且发病率逐年攀升,具有致残率高、发病急等特征,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认为诱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则为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活化,所以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采用抗血小板治疗,避免再形成血栓。机体代谢中间产物为Hcy,为诱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研究证实,Hcy酶增高与腔隙性脑梗死疾病发病有正性关系[3-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cy、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比单一用药更理想。笔者分析原因可能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药物可发挥不同机制的抗血小板功效,加强血小板聚集[6-8]。人体口服阿司匹林后,吸收良好,可快速分布在人体各组织中,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血液高凝,并对血栓溶解有促进作用,此药物在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脑血栓形成等方面作用良好[9-10]。氯吡格雷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人体口服后,会转变为活性代谢物,对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但此药物的抗血小板功效存在个体性差异[11-13]。
综上,建议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考虑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