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去氧胆酸对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0-11-23蒋洪波朱陈徐光齐章焱华史韦韦李文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胆酸假性息肉

蒋洪波 朱陈 徐光齐 章焱华 史韦韦 李文祥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胆固醇代谢有关,而胆固醇息肉是因为胆囊黏膜胆固醇堆积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也与胆固醇代谢障碍有关。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息肉可能有某些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1-2]。口服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溶解胆固醇结石已有30多年的历史,疗效已得到肯定[3-4]。因此对于假性胆囊息肉,熊去氧胆酸能否发挥治疗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假性胆囊息肉包括胆固醇性胆囊息肉、胆固醇沉积和增生等,目前一般大于1 cm的胆囊息肉建议手术治疗,小于1 cm的胆囊息肉建议观察,无有效保守治疗措施[5]。熊去氧胆酸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该种药物对于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是否同样具有效果,尚有待验证。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的157例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熊去氧胆酸对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普外科接诊的157例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及超声和实验室结果,确诊为胆固醇性胆囊息肉[6];(2)胆囊息肉最大直径小于1 cm,符合本研究中所使用治疗方法的指征;(3)血脂水平正常,且不服用阿托伐他汀类药物,按照本研究所提供的方法进行治疗,数据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具有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阻塞(胆总管和胆囊管);(2)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3)短期内出现息肉体积明显增加;(4)对所使用药物过敏。本研究经过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具体如下: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保持营养及热量摄入均衡,作息规律,心情愉悦,适当进行身体锻炼。给予口服胆石通胶囊(广东万年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1186,0.65 g/粒),3次 /d,4粒 /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熊去氧胆酸片(Losan Pharma GmbH,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00080,250 mg/粒):小于70 kg体重2粒;≥70 kg体重3粒(原则上不超过750 mg)口服,睡前一次顿服。

两组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息肉情况,包括息肉数量和息肉直径。息肉直径即息肉组织的最长径,若患者为多发息肉则取最大体积的息肉进行测量。采用超声检查获取数据。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依据文献[7]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全部临床症状消失,超声检查未见息肉;有效:临床症状出现缓解,息肉平均直径减少≥50%或息肉数量降低幅度≥5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中的Wilcox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息肉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息肉数量和息肉直径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息肉数量和息肉直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息肉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息肉情况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息肉直径(mm) 息肉数量(个)对照组(n=79) 治疗前 4.51±0.54 3.57±0.46治疗后 3.57±0.50* 2.62±0.31*观察组(n=78) 治疗前 4.54±0.68 3.48±0.38治疗后 2.14±0.26*# 1.13±0.12*#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3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胆囊息肉的发病同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包括细菌感染、代谢紊乱、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不健康饮食习惯、作息不规律等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病。更有部分研究认为,电离辐射也同样可以提升该种病变的发生风险[8-9]。本研究中所探讨的胆固醇性胆囊息肉以往并没有作为该类研究的重点。人体的胆囊息肉属于局限于胆囊黏膜的胆囊病变,据报道胆囊超声检查中约7%提示有胆囊息肉。而胆囊息肉也存在良恶性之分。良性胆囊息肉分为:假性胆囊息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固醇沉积和增生)、上皮组织来源肿瘤(腺瘤)和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恶性胆囊息肉主要指胆囊癌。近来的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良性的,而且其中90%是胆固醇息肉即假性息肉[10]。遗憾的是对假性胆囊息肉病因及治疗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所选择的均是尚不需使用手术方法治疗的病例,该部分人群也占据全部患者的一定比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也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其大体上就是采取保守治疗的策略。而观察组则使用了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熊去氧胆酸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对于胆道疾病常用药物,该药物能够改变人体肝脏内胆汁酸的亲水及疏水的比例,加速胆汁从肝脏的排泄,改善肝脏内胆汁淤积。该种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体胆红素水平,同时提升免疫力。另外还可以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并促进代谢,提升肝脏的自我修复,降低局部炎性反应强度[11-12]。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息肉情况均出现一定的好转,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提示熊去氧胆酸的使用对于改善胆固醇性胆囊息肉十分有效。另外,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少,两组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熊去氧胆酸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有助于降低息肉的体积和数量,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胆酸假性息肉
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及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及文献复习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黄解毒片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及其质量分析
如何分辨真假宫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胆南星中胆酸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发酵前后含量比较△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