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20-11-23李汉良黄泳心
李汉良,黄泳心
(东莞市东坑医院内一科,广东 东莞 52345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且病情严重的脑血管疾病[1],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主要是由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所致,会促使脑神经功能出现不可逆损伤[2],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存在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一般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方法治疗,但疗效未达到预期。氯吡格雷是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其作为抗血小板药物[3],可避免血栓形成,避免再发脑梗死,但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依达拉奉属于脑保护剂,可对脑神经起到保护作用。本文探讨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东莞市东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60.55±4.7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8~42 h,平均(15.15±2.08)h;梗死部位为额叶18例,基底区12例,颞叶10例,脑室旁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4~77岁,平均(60.64±4.8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7~42 h,平均(15.24±2.19)h;梗死部位为额叶17例,基底区13例,颞叶8例,脑室旁5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经头颅CT、MRI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符合临床有关诊断标准;2)为首次发病,且参与本研究前未接受过抗凝及溶栓治疗;3)临床资料齐全且无意识障碍和沟通交流障碍。
1.3 排除标准
1)有脑出血或严重并发症;2)有凝血机制障碍;3)有药物过敏史或用药禁忌证;4)依从性较差。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予以降压、降糖、降脂、降低颅内压、脱水、溶栓、抗凝等对症治疗,同时加强饮食控制。
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23116)75 mg·次-1,口服,1次·d-1,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1次·d-1;在生理盐水250 mL中溶入依达拉奉(陕西健民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110125)30 mg,静脉滴注,2次·d-1,持续用药2周。
1.5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为参照,总分为0~42分,分值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反比。2)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应用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检测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3)统计治疗期间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用药安全性。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分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2.3 不良反应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会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大量沉积[4],会促进血栓形成,不可逆地损伤缺血病灶区域,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应注意恢复血供以及保护神经功能。
氯吡格雷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其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可对血管内血小板大量聚集现象进行抑制,平衡血小板活化水平[5],阻止血栓的形成,但单一使用氯吡格雷的效果不太理想,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依达拉奉为脑保护剂,能够清除脑组织内的氧自由基分子[6],促进缺血半暗带区域血供恢复,并能抑制氧化酶生物学活性,促使炎症介质因子表达水平下降,延缓脑神经元死亡时间,促进脑神经生理功能的改善,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尽快促进患者的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恢复[7],减轻脑神经损伤,对残留神经元进行保护,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增加脑部血流量,降低血栓发生率,预防再发梗死的出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血液流变学改善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少,说明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可充分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有利于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闭塞的血管再通,可起到保护脑神经功能的作用,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较高。范军伟等[8]研究发现,研讨组(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均低于氯吡格雷组,与本文结果相近。提示,氯吡格雷+依达拉奉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
总之,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