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在甲状腺髓样癌中的价值
2020-11-23江阳珍汤佳珍
江阳珍,汤佳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昌 330006)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甲状腺髓样癌(MTC)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甲状腺癌的2%~3%[1],其病理基础是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恶性增殖异常分化,恶性程度介于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之间,易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初诊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TC患者高达50%,有10%~15%的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存在远处转移[2],预后较差,早期发现MTC对患者具有重大意义。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可以反映重大疾病患者机体内的炎症状态[3],并且是预测多种癌症预后的潜在简单可靠的血液学标志物[4]。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证实PL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重要价值[5-6],但在MTC中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30例M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周血PLR在MTC中的价值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经病理证实的30例MTC患者(MTC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女各15例,年龄17~88(47.50±16.42)岁。纳入标准:1)经手术取得甲状腺组织病理证实是MTC;2)入院前未接受手术、放化疗或激素治疗;3)术前1周内行外周血常规检查。排除标准:1)患有急慢性血液系统疾病;2)患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3)同时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4)术前1个月内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疾病。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7~85(42.40±13.51)岁。入选标准:甲状腺超声检查正常,无结节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无血液系统及感染性疾病;既往无特殊病史。2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入选的30例MTC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了血常规检测,对照组健康人群体检当天进行血常规检测,血常规结果均来自本院检验科,血标本为晨起空腹状态外周静脉血,PLR=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MTC组PLR水平为(135.85±41.94),对照组为(113.41±30.67),MTC组P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3 讨论
恶性肿瘤会引起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SIRS),SIRS包含了血小板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多种标记物,而肿瘤相关炎症释放的炎症介质(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形成的炎症微环境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7]。关于炎症和癌症之间有两条相互关联的通路:1)导致肿瘤转化的基因改变促进炎症环境的形成;2)肿瘤浸润性白细胞是癌症炎症的主要调控因子[8]。肿瘤晚期患者因骨髓增生活跃、血小板破坏加速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毛细血管增生,从而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血小板-肿瘤细胞栓子在肿瘤逃逸中发挥作用[9]。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肿瘤细胞抗原刺激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刺激自然杀伤细胞,使肿瘤体积缩小,发挥抗肿瘤作用。有研究[10]报道,肿瘤患者淋巴细胞值越低,机体免疫功能越差,肿瘤发展转移越严重;淋巴细胞也可作为肿瘤预后的预测指标,但目前机制尚不明确。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是机体主要炎症参与细胞,PLR作为一个炎症标志物,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证实MTC患者外周血的PLR水平升高,提示体内炎症微环境紊乱,这可能在MTC的诊断中有提示价值。当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相对少,可能存在一定选择偏倚,因此有待大量样本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