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图画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0-11-23浙江省杭州市蓓蕾幼儿园浙江省特级教师

青年心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图画书影子

浙江省杭州市蓓蕾幼儿园 金 环(浙江省特级教师)

一、科学图画书的价值明晰

(一)科学思维,经验整合

科学图画书能有效支持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经常接触科学图画书的儿童,其阅读重点能从理解故事和图画,转向理解其中包含的有效推理和结论。对儿童科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虽然科学图画书以向儿童传递科学知识和信息为核心,但其经验的传递是以儿童的阅读经验为基础的,只有儿童能读懂画面,他才能接收和接受图画书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它对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同时,科学图画书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地理类(空间知识)、社区帮助、传统与文化、历史、交通运输、自然环境、植物、生物、人体、数学概念等众多内容。因此,经常翻阅科学图画书的幼儿,不仅能感受书中图画的色彩和布局之美、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同时也能充分感受到书中所映射的人文、社会以及科学等诸多知识,获得关于世界的较为全面、系统、整合的经验,实现多元发展。

(二)方式独特,阅读中学科学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科学学习”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为最主要途径,因而科学探究是儿童“科学学习”的最重要途径。但科学探究虽是最重要方式,却并非唯一途径,直接讲授、艺术创作、图书阅读都可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例如:当杭州市的第一条地铁开通后,孩子们对地铁是如何建造的,如何运行的等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孩子们不可能真的去造地铁,也不可能去建筑工地现场参观。这时,日本作家加古里子的科学图画书《地铁开工了》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该书以翔实的画面介绍了在城市地下行驶的地铁是如何一步一步建成的,图画书每向前翻一页,建设的进度就前进一步……孩子们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了解地铁的建造过程,同时还对地铁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其他方法,如沉箱法、冷冻法、桩基托换法有了了解。

二、科学图画书阅读与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明晰科学图画书的独特价值后,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实现科学图画书在幼儿中有效阅读与教学,以下八个问题(见表一)是我们必然会遇到的,而解决了这八个问题,科学图画书在幼儿园的阅读与教学运用则效果明显。

研究中,我们通过集体教学活动研磨和主题活动中图画书运用的两种方式,对这八个问题的解决进行实践探索。经过近两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将科学图画书的集体阅读教学组织分为“选”“读”“设计”三个部分,并通过策略的总结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解答。

(一)“选”在前——科学+儿童

集体阅读,选书是第一步。但综观现在的图画书市场,我们发现其种类繁多,在质量上也参差不齐。那么,选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要秉持怎样的原则来为幼儿选书呢?

1.科学性原则——解决科学性问题

科学性原则,即是为儿童选择的科学图画书其所传递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是正确无误的。因此,教师在选择科学图画书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对书中的科学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并通过各种方式,确定其所向儿童传递的科学知识是正确的,其所使用的科学词汇是没有异议的。

2.适宜性原则——解决儿童前期经验问题

表一

与故事类图画书不同,科学图画书中的科学知识和信息对儿童的前期经验有要求,如果书中所传递的知识和信息离儿童的生活经验较远,那么儿童将很难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其科学思维的发展特点也各不相同,其语言的能力发展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教师了解儿童的前期经验,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其选择适宜的图画书。

(二)“读”随后——分析+梳理

在选择了适宜的科学图画书后,教师自己首先要进行充分地读,只有在一遍一遍读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绘本所要传递的知识、情感和态度。

1.“泛读”——解决科学图画书的类型问题

当拿到科学图画书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图画书中主题的呈现方式以及语言表达,并根据这两方面的特点去判断科学图画书的类型。在实践中,我们将图画书分为三种类型:科学知识类图画书、科学故事和科学文艺这三种类型。(见表二)

2.“细读”——解决科学经验呈现问题、词汇问题

科学图画书以传递科学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对图画书中科学经验的处理和把握是教学活动设计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在初步判断图画书的类型后,教师需对图画书进行更加仔细地阅读,从科学经验、语言经验和阅读三个方面对科学图画书进行分析。并从经验的“外显性”以及“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远近”两方面对书中科学经验的呈现进行层次的分类,从而确定科学经验的难易程度,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做好准备。

表二

例如:《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是一本专门为幼儿讲述光影关系的科学图画书,在进行集体阅读时,我们首先对图画书中的科学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

《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图画书科学经验:

①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光源、障碍物。

②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影子消失不见?——找到大的不透明的物体遮住自己;让光源消失。

③光源的位置不同,影子的大小形状也不相同。

④物体离光源的远近不同,影子的大小形状也不相同。

⑤影子的位置和光源的位置是相反的。

⑥有些东西是没有影子的。(声音、风、无影灯)

⑦影子在生活中的运用(皮影戏等)……

3.“精读”——解决科学、语言、阅读三种经验的遴选问题

一本图画书不可能仅有一个科学经验,一个阅读经验,一种语言经验,但究竟哪些经验是可以呈现给儿童、需要呈现给儿童的,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儿童的前期经验以及对图画书阅读经验难易程度的把握进行合理的遴选。如在对《影子是我的好朋友》的三种经验进行分析后,我们对儿童关于影子的前期科学经验通过谈话、调查等方式了解,发现儿童对影子的产生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影子是因为光源和不透明的障碍物产生的,但对光源与障碍物之间的位置变化与影子形状之间的关系却不太了解,因而,我们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目标。

(三)“设计”最后——目标+过程

设计是建立在对科学图画书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活动目标的把握、活动过程的呈现是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的关键。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解决科学、阅读和语言经验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科学图画书具有画面信息量大的特点,因而短短的几十分钟的集体活动,不一定能同时兼顾这三方面经验。虽然科学图画书是以向儿童传递科学知识和信息为主,但它首先是图画书,同时,科学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也是基于儿童对图画书的阅读,因而阅读经验对科学图画书来说是第一位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阅读经验必须放在科学经验之前,科学经验则必须居于次要地位。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图画书因其内容和主题的不同,其呈现方式也各有不同,同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也有差异。因此,当遇到图画书中阅读经验较为简单,儿童都已经掌握时,我们可以淡化阅读经验的目标。同时,阅读经验的培养更注重平时的积累,它很难在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发展起来,教学活动设计更重要的是解决图画书中传递的科学经验和知识。

2.过程的节奏,生动有趣——解决体验和操作问题

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时间“静坐”的,需要耐心和专注力的事情,这恰恰是儿童不擅长的。因而,提高阅读过程的趣味性成了科学图画书设计中经常会考虑到的事,也就产生了对体验和操作在图画书阅读中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处理的问题。

实践中,我们发现,体验和操作能够提高科学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调节教学活动的节奏。同时,适宜的体验和操作能够促进儿童对图画书内容和理解。但体验和操作的适宜性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只有当体验和操作是能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内容时,它才是适宜的,否则,仅仅是为了做教学活动的噱头而进行的体验则完全没有必要,还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3.指导的备注,关注细节——图画书阅读中的文字处理问题

目前,对幼儿的识字教育成为很多幼儿园不敢触碰却又不得不触碰的敏感问题。其实,对幼儿识字教育的批判针对的是死记硬背,却并不意味着儿童自发自主、潜移默化的识字。相反,儿童在图画书的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对文字的认识与理解应该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因此,在科学图画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儿童“读书”的培养,发展儿童类文字阅读和延伸阅读,甚至有时可以通过带领儿童阅读文字的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画面所传达的信息。例如:在进行《看一看,猜一猜》的科学图画书阅读时,当儿童对不熟悉的“鬼针草”兴趣满满,却因对其不了解,无法说出它的名字时,教师便告诉幼儿:“图画旁边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于是和孩子一起去念旁边的文字,获得关于“鬼针草”的相关知识。

三、总结

通过科学图画书阅读与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教师和幼儿的科学经验,同时也使得我们对科学图画书这一题材的独特价值有了更多认识。虽然研究中我们对这八个相关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简单思考,但在每个问题的具体解决时却也并未深入,进一步深入地对科学图画书在幼儿园实践中更多的问题进行探索,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图画书影子
蜗牛看牙医
神奇的图画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饮料瓶中的云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梦想中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