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类专业核心职业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以沙洲职业工学院德丰建筑学院为例

2020-11-23张洪尧曹晓罗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时建筑施工考核

文/张洪尧 曹晓罗

一、建筑施工类专业核心职业素养分析

当前,建筑施工类企业对毕业生核心职业素养越来越重视;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也提出要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江苏德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张家港市唯一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人才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企业在我院实施冠名班,为江苏籍学生每年提供5000元的企业奖学金,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冠名企业明确要求加强对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高职建筑施工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亟待高职院校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核心职业素养培养途径[1]。

有学者这样定义职业素养:它是人们在工作和活动中要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综合品质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抽象的概念,为了在职业素养培养中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对综合品质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另有学者认为,职业素养综合品质包括敬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态度、职业道德素养等。还有学者将职业素养综合品质分为四个方面,即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综合品质具体有哪些要求?如何培养呢?目前国内对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研究成果非常少,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类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

近年高职建筑施工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较旺盛,但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率并不高。通过对施工企业调研发现,多数企业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责任心、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强、吃苦耐劳精神不够等。高职院校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主要注重学生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多数院校不注重职业素养综合品质的培养[2]。建筑施工类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必须构建一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职业素养教学体系。目前,建筑施工类专业在设置课程中很少有针对培育职业素养而设置的课程。有些院校在构置人才培养方案中虽设立了职业素养综合品质培养课程,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并不先进,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如在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课程、建筑法规等课程的过程中会涉及部分职业素养的教育,但没有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职业素养教学,专业课程教师上课也很少能在专业技能培养时融入职业素养教育[3]。因此,建筑施工类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缺乏可操作性和先进性。学生自身不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育,包含近期推出的“1+X”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并不能很好地衡量学生职业素养高低。施工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没有认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工作就业过程中急功近利,工作表现不尽人意、频繁跳槽。这是现阶段高职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致使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不高。

三、建筑施工类专业核心职业素养要求

经过对施工类企业和特别是冠名班企业的调研,总结出现实中职业核心素养主要包含敬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协调沟通能力。

敬业意识是指人们对一种职业或一件事情的热爱而全身心投入,是人在潜意识里对自我工作态度的一种要求。由外在压力产生以功利目的的敬业属于低层次的敬业意识,或者说不是真正意义的敬业意识;发自内心的敬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或者把事情做得的好坏当成个人荣辱来对待,才是真正的敬业意识。土建类专业管理人员由于所施工的对象价值较高,更需要从业者以敬业意识去管理安全、质量、工期、造价等事项。如果缺乏敬业意识管理,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容易出现难以弥补的损失。

吃苦耐劳精神是指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经得起劳累,这种精神是需要经历或者反复磨砺才能锻炼出来。土建建筑施工类专业特别需要这种精神。虽然近年来工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但是,施工现场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高温、高湿、高危险情况,甚至还存在众多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凌乱堆放的情况,工作环境比办公室和一般工厂艰苦许多,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需要。

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指个人在团队中要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潜能来保障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也要求协同合作,在配合中促使团队中他人发挥出最大潜能。建筑施工管理需要安全员、施工员、质量员等众多管理工种人员合作,这些人员之间相互有牵制有影响但又有共同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个人和团队的关系,明确怎么的配合才能实现目标利益的最大化。

协调沟通能力:主要是指管理者在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上级、同级、下级等各种关系,使其减少摩擦,能够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高职土建专业培养的是土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特别需要这种能力去处理与甲方、监理、总包、分包、设计勘察以及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将职业核心素养融入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活动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国家明确要求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首先应明确技能人才是高素质的。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视的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高素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很少体现。高素质的内涵之一是高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要有高素质的核心职业素养要。现在的高职教育的薄弱点就是在高素质培养方面,所以应特别注重培养核心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如何培养呢?首先明确核心职业素养是全过程培养,不是高职三年培养期内安排职业道德、思政类这样一两门课程就可以完成职业素养的培养,一定是融入各门课程中的全过程培养。这就需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各门课程中,有了这个指挥棒,才考虑课程中如何培养、如何操作和如何具体实施的问题。如何把核心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建筑施工类专业核心职业素养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不同课程专业技能培养之外提出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要有核心职业素养培养课时的明确要求,还要有培养师资的保障、考核的方法等要求。

五、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核心职业素养的实践探索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要求,在测量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有10%的课程课时要培养或考核评价学生的专业核心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既是全过程的,也是分散的。以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为抓手,通过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让学生建立职业素养意识。该部分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如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课程48学时,其中有5学时作为培养或考核学生核心专业素养课程学时。教学日历中安排这5个课时的具体内容,明确这5个学时是如何分散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如:其中爱岗敬业意识案例讲解1学时,爱岗敬业意识考核评价1学时,吃苦耐劳精神的考核评价1学时,团结合作精神的考核评价1学时,协调沟通能力考核评价1学时。

职业素养培养课时的保障,还需要具体实施和操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教师要编制核心职业素养培养和考核教案,要做好核心职业素养培养考核教学设计,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和各位教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设计,核心职业素养培养教案和课程设计作为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与教师的教学评分、年终奖金分配挂钩。在学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认识的抽查考核,问卷调查教师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情况,问卷调研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奖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推动教师进一步重视和实施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

六、结语

在高职教育现阶段学情情况下,土建类专业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土建类企业,特别是土建施工类企业的迫切需求。个别企业认为核心职业素养应该比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更需要在校内培养。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几门课程就能解决的,培养是全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核心职业素养的要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通过实践发现,有些核心素养还需要在顶岗实习期间进一步强化、提升,这就需要企业更多的参与才能培养。有些核心职业素养还和个人心智有很大关系,还需要学生所在家庭一起参与培养。有些核心职业素养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说土建类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既需要高职学校重视,加强培养考核,也需要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

猜你喜欢

学时建筑施工考核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