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对策研究

2020-11-23卢珊珊彭洁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就业指导高校学生

文/卢珊珊 彭洁

当前,民办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是分离的,不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就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就业指导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能力,结合兴趣及理想,选择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1]。两者相结合,可以消除各自的弊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就业中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

一、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针对现实情况,转变就业观念

目前,社会上关注的中心问题已不仅是“大学生就业难” 的问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逐渐扩大,他们就业前后所持的就业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校大学生越是认为自己当前所处的就业形势严峻、自身所承受的压力大,就越充分地证明了在近几年里的社会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不容乐观的,同时也越是彰显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结构性矛盾。由此看来,各大民办高校应当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转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积极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以便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

(二)加强思政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

在各大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学生有效开展就业指导教育课程,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问题[2]。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校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时,若是缺乏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在就业出现四处碰壁时不能科学处理相关压力,造成高校大学生就业时心理素质差。因此,为了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在今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就业前景,各大高校应该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

二、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联系紧密

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家政策解读、就业形势解读,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要引导学生把握当前国内发展形势。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都与他们自身的个人特质(例如综合素质、性别、生源地等)、专业与行业、高校自身对学生的培养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同时很大程度上也与高校所开展的职业发展教育息息相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相互促进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就业相关的领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如何强化高校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素质提升,提高高校学生就业思想道德水平为契机,从而达到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及整体的就业质量目的[3]。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主要提倡高校教育工作者着重从高校学生的内在素养着手,提升高校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促使高校大学生在其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的引导力度,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整体质量的提高,实现社会就业的稳定性、有序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缺一不可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普及程度在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背景下也变得广泛起来,这就代表着当代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高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重视;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弊端也逐渐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暴露出来,例如众多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这种传统且老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对高校就业人才输入的需要。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急切需要各大高校强化对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力度,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地帮助高校大学生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技能,不再因为“毕业难”“就业难”而停滞不前,助力所有高校毕业生都能适应当代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一)在观念上,树立思政与就业相互服务的理念

不断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就业方面的积极性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上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所建树,就应做到不断去了解并更新国家当前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主动地把握最佳创业环境,积极地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将课堂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渠道,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相互服务的新理念,倡导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起来的方式,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追求,助力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有序发展。

(二)在内容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思政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不断加强自身的内在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开辟多种教学途径、渠道来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要不断拓宽思政教育课堂的时效。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从教室里搬出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等以便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获得教育效果;其次,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的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新科技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信息储量大、影响作用强等优势,善于借助现代新科技媒体的教育功能,例如广播、电视、网站等方式,积极广泛地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教育活动,例如:影评书评、读书成才等活动;最后,运用先进典型激励的方式。利用身边的典范,把典型模范搬进课堂,树立起先进典型的形象、激发学生思想政治的热情。

(三)在方法上,探寻思政与就业教育融合新途径

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亟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学生家庭、社会汇集多方力量一同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做出贡献。除此之外,仍然需社会上各大用人单位以及政府的倾囊相助,才能全方面地得到提高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大力开展校园职业发展文化活动,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实践技能,完善线上职业咨询与就业指导系统。同时,还应不断加强高校与政府、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之间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建设,丰富高等院校与家庭的多样化交流与互动方式。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开设讲座、宣讲会、双选会等多样化形式来拓展用人单位招聘的资源,尽可能多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践就业岗位,并呼吁政府通过调控职能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

(四)在人员上,调动全体教师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首先,从目前国家的发展形势来看,高等教育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都成为社会和国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高校应当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去教授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将就业指导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双融合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要求之一,让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踏入社会时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对口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高校也要加强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的双融合教育,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联合办学,注重在高校学生进入社会就业之前对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比例。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善于利用自身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们提高预见性,提前规划自己毕业后未来几年的就业方向。

(五)在途径上,思政教育伴随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各种外界力量去灌输思政教育工作。例如,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给学生开展就业相关的讲座,亲自指导该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活动,指出不足之处,让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以勤补拙、积极改进教学方案。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校企合作的企业家到学校来给学生开宣讲会,毕竟他们是用人单位,可以让他们以用人单位的角度和学生交流就业经验教训。

四、结语

越来越多高校毕业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它不仅是各大高校当前最挂念的事情,也与国家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设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让所有高校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工作之前就形成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前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不断加强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全方面地发展自己成为应用型人才。此外,时刻紧跟时代潮流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另一个要求,这需要他们去积极地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发现更适合高校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更好成才。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就业指导高校学生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