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中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06陈明明段满珍韩昀瑾
文/陈明明 段满珍 韩昀瑾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互联网+教育” 模式在各高校不断推进、深化[1]。“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部分课程已具有较为完备的线上教学基础。线上教学对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使社会、学校、师生和家长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现就全面采用线上授课模式的教学情况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线上授课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一)学校方面
第一,信息化教学设备不足。教学组织实施环境由学校课堂转变为家庭,课程资料、教学用具、教学环境难以保障,教学设备、资源难以高效整合[2];第二,线上教学质量监管不到位。对教师的授课过程、授课时长、课堂讨论状态、作业布置、答疑、教学进度等情况难以实现全过程监督,同时,由于缺乏面对面沟通,课堂监督信息反馈滞后,监督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学校打造“金课”余力不足。部分教师为提高线上教学本领无暇他顾,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目标的行动力不足。
(二)教师方面
第一,教学资源良莠不齐,优质教学资源建设难以保障。面对海量网络教学资源,加之前期缺乏积累,筛选并整合与课程教学目标契合度高、符合学校教学特色要求资源的难度较大;第二,线上教学课程、创新创业、科研反哺教学等元素和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受限,与专业知识学习协调前行难度加大;第三,教学形式、学情改变,课程设计、课程活动实施难度加大,教学内容与“两性一度”课程要求易出现脱节现象。受教师精力和软件技术能力限制,教学资源相关内容拓展受限、深度不足,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第四,难以真实了解学生实际课堂状态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难度加大。
(三)学生方面
第一,学生作业总量过多。各任课教师布置作业“各自为政”,作业布置统筹不够,缺少通盘考虑;第二,教学平台五花八门,学生学习一团乱麻。每位任课教师仅需熟练使用一个教学平台,但学生却需面对多个不同教学平台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不同教学平台、不同学习模式之间切换往往手忙脚乱;第三,家庭环境舒适、轻松,学习和生活难以进行选择。温馨的家庭氛围,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易沉迷于手机和网络,同时,学生在家庭中不仅是一名学生,也是家庭劳动的分担者,生活和学习兼顾乏力;第四,教学设备、学习设备及网络等硬件条件难以保障。部分同学只能用一部手机来完成本学期所有线上课程的学习任务,手机多APP切换影响听课效果,网络质量难以保障,学习效果较差。
二、信息化技术支持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分析
为评估授课效果,面向京津冀地区共计6所高校本科在校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生源地涉及全国各个省份,有效回收问卷共计2965份。针对学生对线上授课满意程度、授课的教学平台、存在问题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现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教学效果。
(一)平台使用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腾讯会议、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腾讯课堂、钉钉、中国大学MOOC(慕课)五大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效果更好。
(二)学生满意度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学生对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方式获取知识的效果普遍满意,但部分学生持不满意态度;为进一步确定学生的真实意愿,对课程全面采用线上授课形式进行调查,59.9%的学生表示部分课程可以继续使用;在喜爱的教学模式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总体上,学生对全面线上教学效果基本满意,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不满情绪,全面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仍存在不足之处。
(三)存在问题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相比,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出现问题主要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和知识讲授效果较差,同时存在授课平台过多、课程作业量大、课堂互动效果差、网络信号难以保障、内容枯燥等问题,新的培养模式的全面实施仍然任重道远。
图1 信息化技术支持下授课现状问题调查结果/%
三、措施与建议
(一)以教促学,以效促教,不断探究、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各高校均在为开学做准备工作,此时,正处于传统授课模式与新模式衔接的关键时期。在居家教学大环境下,综合考虑利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翻转课堂、知识讲解、课堂讨论、答疑等互动形式,多点布局;结合内容,围绕知识目标,开展有深度、有思维拓展性互动教学;重点了解学生学习真实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切实保障教学效果,构建衔接课程内外的“基础学习+练习+考核+提高学习”考核体系;充分利用教学平台,注重过程检测,丰富考核形式,及时查漏补缺,关注学生差异,积极开展线上课程沙龙、组织课程讨论等答疑活动。通过课堂互动、过程考核、学生反馈信息等,及时检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形成“以教促学、以效促教”不断改善升级人才培养方式。
(二)整合优质资源,加强平台使用管理
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才培养中不仅是指资源的网络化,还包括优质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在复杂混乱的资源中筛选、建立符合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专业培养目标、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优质教学资源整合的关键。教学资源整合应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满足“两性一度”要求为追求,打破教学资源壁垒,实现各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结合办学特色,重组、优化课程资源配置,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需求、分层次设置多样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结构,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完善线上课程建设体系。
(三)加大信息化设备建设投入,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信息化设备是线上教学的物质基础,线上教学技能是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具备良好的线上教学技能才能使信息化教学设备物尽其用,同时,完备的信息化设备才能让教师人尽其才,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由于线上教学需求激增,师生对信息化设备需求加大。因此,为保障后续各高校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应确保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数量、质量,及时提供技术维护,加强教师线上教学技能培训,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线上教学技能。
(四)加强授课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外督内查,保证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授课质量监督是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保证教学过程质量,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应建立外部监督和内部自我监控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外部课程质量监督,建立校院级教学监督管理平台,组织线上教学专家进行线上课堂,及时反馈线上教学存在问题,科学评价,给予改进的意见;完善内部自我课程监控,以学生体验为主要参考因素,实行教师监控,基于OBE教学理念,自查每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完成度、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切实落实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形成他查、自查并举,外督内查的教学监督管理机制,以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有所获,达成能力培养目标;学校线上教学有序、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