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许昌市“15分钟健身圈”发展研究

2020-11-23孙艳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许昌市运动场体育锻炼

孙艳飞

前言

[1]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尽快把我国从体育大国变为体育强国,将体育体制改革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靠拢。我国把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来提升公民的健身意识,增强身体素质,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这一政策,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建立起覆盖面较广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社区体育的投入,缩小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小之间的矛盾,重点建设大大小小的体育场馆、多功能球场、公共娱乐活动中心等场地设施。许昌市政府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积极构建连接各城乡和社区的“15分钟健身圈”,为了培养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增强身体素质,更好地推动许昌市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使许昌向“健康之城”更进一步。

本文通过对全民健身背景下许昌市“15分钟健身圈”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将许昌市鹿鸣湖、许都公园、文峰广场、北海公园四个地方的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许昌市“15分钟健身圈”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更好地提高许昌市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为许昌市社区体育提供有效的建议。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全民健身背景下许昌市“15分钟健身圈”发展的背景及规模

[2]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许昌市政府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为了全面提升许昌市全民健身的意识,塑造终身体育的良好氛围,率先在城市社区构建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健身圈。许昌市政府对市区内废弃地、破旧厂房等现有的资源进行二次利用,积极构建健身娱乐的游园、绿地与锻炼场地。许昌市政府注重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建立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许昌市政府投入资金1.6亿多元,在中心城区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地、儿童游乐场共计500多个,使社区居民只需要15分钟就可到达距离自己最近的运动场地。

1.2 社区居民对运动场地及设施的使用情况

1.2.1 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性别

据201份有效问卷统计,许昌市魏都区的鹿鸣湖、许都公园、文峰广场以及建安区的北海公园所参与锻炼的居民中,男性居民的人数是89人,女性居民的人数是112人,参与锻炼的社区居民女性的数量大于男性。据调查有以下原因:女性对于自身身材形象的注重远远超过男性;女性的生活重心在家庭方面,男性在外工作较为疲惫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锻炼;许都公园、文峰广场和北海公园开展的健身操舞活动较多,对于场地的选择较灵活,女性可选择的运动项目较多,男性可选择的运动项目则处于相对比较被动状态。

1.2.2 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年龄段

调查发现,使用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最集中的群体还是中老年人,其原因有几个方面:20岁以下的一般是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参与体育锻炼;20—30岁,30—40岁的居民有的追求更高的目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有的要照顾家庭,忙于奔波,因此参与锻炼的机会较少;中老年人退休的较早,在家闲来无事需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增强自我身体素质、预防伤病、促进新陈代谢和帮助睡眠质量,需要社区体育活动来不断提高自我的体育需求;中老年人在空闲时间帮助儿女照顾孙子孙女,社区运动场地以及儿童游乐设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1.2.3 社区居民得知运动场地及设施的渠道

据201份有效问卷统计,对社区居民得知附近运动场地及设施的渠道进行分析,通过他人介绍知道的人数是117人,其次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的人数是53人,再次是通过电视而知的人数是17人,最后是通过报纸知道的人数是14人。其原因有以下方面:就政府而言,对于媒体传播渠道利用率不够,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传播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提高居民健身意识,积极落实全民健身政策;就公民自身而言,应多加关注许昌日报、许昌市电视台、许昌交通广播等的相关消息,及时了解身边的时事新闻,关注社区的发展。

1.2.4 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

据201份有效问卷统计,社区居民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自身身体素质的注重程度、居民的主观健身意愿以及对于运动锻炼的需求等也是影响居民参与锻炼的原因。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中增强自身素质占96.52%,87.57%的社区居民进行锻炼是为了休闲娱乐,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居民不满足现状的生活态度使其生活压力不断上升,48.76%的居民进行锻炼是为了缓解压力,通过体育锻炼释放情绪。39.30%的居民进行锻炼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朋友圈。30.85%的居民进行锻炼是为了减肥塑形,对于专门减肥塑形人群来说选择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可能性较小。仅仅只有28.36%的居民进行锻炼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以上说明,许昌市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不断进步,进行锻炼的居民数量在不断上升,健身圈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1.2.5 社区居民对运动场地及设施参与项目的选择

据调查,鹿鸣湖、许都公园、文峰广场、北海公园四个地点中,参与项目最多的是乒乓球,其次是篮球,再次是健身路径,这与四个地点场地的布局以及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鹿鸣湖运动场地及设施环绕在鹿鸣湖四周,因此居民参与健身路径的人数较多。许都公园距离农耕博物馆较近,公园附近覆盖大量植被等,由于空间的局限性,在角落摆放乒乓球台占地面积较小以及灵活性较强的设施最为合适。文峰广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在环岛附近,交通状况复杂,乒乓球和网球项目较为合适。北海公园植被规划合理、更有清潩河,环境优美,运动场地较大,不管是打羽毛球、网球还是健身路径都是很好的地方。运动场地及设施合理规划也是影响居民进行锻炼的因素,场地及设施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居民的个人意愿,合理分配运动场地及设施的资源。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布局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运动项目选择的重要因素。

1.2.6 社区居民到达运动场地及设施所需的时间

据调查,大部分社区居民能在15分钟左右到达运动场地,极少部分居民到达运动场地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到达运动场地及设施所需时间的长短与住宅地的距离有关,许昌市所构建的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基本上满足“15分钟健身圈”的要求。

1.2.7 天气因素对居民参与锻炼的影响程度

据201份有效问卷统计,认为天气因素对参与锻炼有一定影响的人数为114人,十分影响的人数为69人,不影响的人数为18人。由此可知,对于室外运动场地及设施来说,天气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2.8 社区居民对运动场地及设施的满意程度

据201份有效问卷统计,社区居民对运动场地及设施持很满意的人数为75人,持满意的人数为87人,一般满意的人数为35人,不满意的人数仅为4人,由此可知,许昌市所打造的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基本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居民对附近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认可度很高,但运动场地及设施后期管理工作还需加强。

1.3 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运营管理情况

经调查,社区每天都有专门的打扫人员对其清扫,场地及设施的卫生基本处于干净状态。大部分社区居民认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维护管理做得很到位,只有少部分居民认为运动场地及设施在维护管理方面还应提高,还有部分居民对其维护管理方面并不过多关注,社区内也有固定的社区体育管理员。许昌市“15分钟健身圈”的建立是为了培养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公益性服务这一特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还有待提高,部分社区运动场地周围的指示牌、安全警示牌、讲解和使用说明残缺或生锈、球网损坏不及时更换、乒乓球场地照明灯光线较弱等问题。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2.1.1 政府对全民健身背景下“15分钟健身圈”的宣传工作及传播途径还不到位,对公共运动场地及设施的管理意识还不够,缺乏相应场地管理的条例规定,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管理没有交给专业人士进行保养与维护,许昌市“15分钟健身圈”的打造推动了许昌市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2.1.2 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其周围的地理位置和从居民的需要出发,场地及设施实用性方面还存在不足,社区场地及设施的安全提示方面还应加强。

2.1.3 就居民个人来说,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社区居民没有合理利用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资源。

2.1.4 天气条件是影响居民参与锻炼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社区为室外运动场地,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2.2 建议

2.2.1 政府应加大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许昌市“15分钟健身圈的发展”,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着重对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注重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增加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制定相应场地及设施的管理政策,推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2.2 社区场地的布局应充分考虑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配置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资源,从社区居民的需要出发,考虑社区运动场地及设施的实用性。

2.2.3 社区居民应加强自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塑造终身体育的意识,合理利用所处社区的运动场地及设施资源,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许昌市运动场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大美运动场
许昌市关工委积极组织“五老” 参加“我爱母亲河”云上教育活动
2018年许昌市传统武术交流大赛拉开帷幕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家有运动场
提升三能力谋高分之路
运动场上笑点多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