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2020-11-23王金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舞蹈体育教师

王 培,王金丽

体育舞蹈是集运动、艺术、舞蹈、娱乐为一体的一项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运动项目。[1]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深受人们喜爱,参与人数迅速增长。少年儿童的发展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少儿是体育舞蹈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少儿阶段是整个人生的基础阶段,培养良好的意识行为习惯极为重要。由于体育舞蹈场地设施简单,少年儿童通过学习体育舞蹈,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少儿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开展并结合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大量有关我国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文献资料,认真阅读有关论著、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

1.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问体育舞蹈专业的教授、老师、机构负责人等收集相关信息。

1.3 课堂观摩法

通过观摩体育舞蹈学校、俱乐部、培训中心的少儿体育舞蹈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并结合课堂教学视频进行综合分析。

2 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设施和教学氛围不佳

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是开展好体育项目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学尤其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更离不开良好的场地设施。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学设施包括地板、音响、把杆、多媒体设备等。很多少儿培训机构为了节约经济成本,不会去花费高额费用去购买专业的多媒体设备,同时也不会去使用专门软质的聚氯乙烯舞蹈地胶板,而仅仅只用一般的纯木质板,这种地板又硬又涩而且表面粗糙,对于穿着带有一定高度鞋跟的少儿来说最为伤脚;据调查发现很多学校仅有一到两间艺体活动室,但学校开展的众多舞蹈、器乐活动均在一间教室进行。少年儿童的特性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环境情况的不佳会严重影响到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少年儿童对待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态度。况且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不仅要让少年儿童学会学习,也需要培养少年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具备多种特性的竞技体育运动,中等强度的练习密度和不同组织形式的舞种对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与人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培养目标出现偏差

现在有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学习都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且家长把比赛成绩、拿第一等作为学习体育舞蹈的目的。也有很多的舞蹈培训机构盲目看重比赛成绩,将其作为衡量教学训练水平的标准和培养目标,不仅忽略了儿童身体发展规律,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会误导学生家长形成只要学会了就可以出去参加比赛而且可以获得很好的名次的意识。应当有正确的比赛意识,将比赛作为学生锻炼胆量培养自信心的过程,同时也教会学生通过比赛去认识自己的不足。因此,不能盲目追求比赛成绩,各培训机构以及家长应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学习体育舞蹈,培养兴趣、锻炼身体等。并且随着体育舞蹈慢慢进入市场化,很容易出现非艺术本身的问题。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舞蹈艺术创新慢慢变成了舞蹈艺术商品化,舞蹈作品逐渐开始产品化和模式化。[2]现如今很多的体育舞蹈艺术培训机构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几乎全部围绕考级、升学等功利化目标,打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响亮口号,不顾实际教学效果和质量安排考级,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舞蹈技术。同时过多的安排学生去参加商业表演,并将获奖的学生作为教学成果大肆宣传,成为其招生的工具,从而为机构谋取更多的利益,导致学生成为教师赚钱的工具而并非知识技术的接受者,教师也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相背而驰。

2.3 体育舞蹈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及教学方法的单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使用示范法和讲解法,形成“教师机械带练、学生呆滞跟学”的景象,时间久了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无法自由思考也无法理解舞蹈技术的理论与内涵,这就严重打击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体育舞蹈教师应针对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此外,从事体育舞蹈教师的文化素养不高,大部分是代课兼职,流动性很大,授课教师的频繁更替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对于运动生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不能在教学训练中形象生动易理解地向学生准确的表述运动的身体肌肉的原理和名称,无法把握幼儿教育理念、少年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特点等实践经验,由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有限,导致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教授不清,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的质量。

2.4 “成人化”教学模式的影响

据调查发现,现阶段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习惯用成人经验去教授少年儿童,忽略了少年儿童和成人在思想和认识上的差距,很多教师不能及时转换教授成人和儿童的区别,在语言表达中最为明显。成人大部分接受了很多的文化教育,对于教师在讲解动作位置及肌肉结构运动等概念能较好地领悟,但对青少年儿童这一群体来说,如果教师采用与成人教学模式一样的教学语言,少儿往往不能理解,教师则需要转换角色,采用比拟化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促进儿童想象。针对不同人群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语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这些能力是目前很多体育舞蹈教师所欠缺的。其实少儿可塑性很强,模仿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形体塑造方面也比成人强,但由于受生理结构的影响,年幼的孩子肌肉能力较弱,这也会直接导致他们对自身肌肉控制能力的不足;相比较而言少年儿童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对待学习的专注和持久性也不如成人。因此幼儿和成人教育模式的差异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2.5 少儿体育舞蹈发展操之过急

(1)年龄:少儿从10-12 岁学习最好,但在中国无论是体育舞蹈还是其他舞蹈,很多孩子都是在 5、6 岁就开始学舞蹈了,据调查8岁以下往往是体育舞蹈比赛中参赛人数最多的组别之一。经过舞蹈工作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少儿(14 岁以下)体育舞蹈的学习可分为启蒙阶段(6-9 岁)、进入阶段(10-12 岁)、专业学习(13 岁以后)三个阶段。[3]不同阶段对儿童进行不同素质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

(2)项目内容偏重于拉丁舞:体育舞蹈有标准舞和拉丁舞两大类,但学习拉丁舞的人数占了绝大部分,学标准舞的少儿寥寥无几,体育舞蹈的舞蹈风格主要有:欢快、激情、柔情以及悲伤等,这些风格在拉丁舞中最为体现,少儿天性活泼好动,加上家长普遍对拉丁舞了解更多,因此造成了体育舞蹈学习人数不均衡发展的局面。

(3)男女比例悬殊:体育舞蹈有双人舞和团体舞等几种舞蹈形式,但是现如今学舞的女生较多,男生较少。“若干年后,因为没有舞伴,女生也会变少”这是Leonrid在2016年CBDF青少年国标舞教学与表演创作论坛中的一席话,使得台下不得安静。[4]学习体育舞蹈的少儿男女比例严重偏差,据调查每班男女比例为1:7,然而在广州市少儿的体育舞蹈培训市场中,男女比例达到了1:9,意味着10个人中仅有一名男生,若搭手练习,仅有一名女生有舞伴。[5]体育舞蹈是一项男女配合的舞蹈,若男女学生数量存在的较大差异,那么在合手练习时会对落单的女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课堂的组织增加了难度;教师在教授单人舞蹈动作时,课堂中女生居多、男生偏少,男生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因为教师会把大部分的关注点放在女生,男生会站在一旁观摩,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利于体育舞蹈的持续发展。

2.6 家庭经济情况和消费理念

学习一门艺术往往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对于多数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服装、小课、比赛等等费用均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这也是阻碍学生持久学习体育舞蹈的重要问题之一。

3 结语

虽然体育舞蹈在我国开展火热,但在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学设施和教学氛围不佳;(2)培养目标出现偏差;(3)体育舞蹈教师教育理念的滞后及教学方法的单一;(4)“成人化”教学模式的影响;(5)少儿体育舞蹈发展过急过快(6)家庭经济情况和消费理念。

猜你喜欢

舞蹈体育教师
最美教师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我们的“体育梦”
圆我教师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