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体质状况研究
——以2010年至2014年为例
2020-11-23高晓君
高晓君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1]。青少年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从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特别是2007年4月29日全面年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同年5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但现实情况却是我国青少年运动参与水平依然低下,运动健身氛围仍不够浓郁,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3]。肥胖、近视仍是困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顽疾,更令人遗憾的是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低龄化趋势愈加显著[4]。
研究旨在通过对2010年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甘肃省7~18岁汉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甘肃省两次体质调研中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情况,为甘肃省今后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的决策和更好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共计调查7200名7~18岁汉族学生(其中男生3600人,女生3600人)。2014年共计调查7200名7~18岁汉族学生(其中男生3600人,女生3600人)。其中7~13岁为小学阶段,13~18岁为中学阶段。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指标
本研究所选择身体形态指标三项(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指标两项(肺活量、脉搏);身体素质指标六项(50米跑、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女)、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50米×8往返跑/800米跑(女)或1000米跑(男)、坐位体前屈)。
1.2.2 测试方法
测试过程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手册提供的测试细则进行测试[5],测试设备均为国家体质健康调研组审定后的测试产品,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2.3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2.1.1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身高变化情况分析
7~1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的身高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0.8cm、2.0 cm、1.7 cm和1.8 cm;13~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的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0.5 cm、1.8 cm、0.7 cm和0.8 cm;小学阶段乡村学生的身高增幅均超过了城市学生、其中,乡村男生身高的增幅最大,中学阶段乡村女生相比城市女生的身高增幅最小,平均增长仅为0.1cm。从测试学生身高统计结果看,小学学生身高增长幅度大于中学学生。
2.1.2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体重变化情况分析
与2010年相比,7~1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体重分别平均增长了1.2kg、2.7kg、2.3kg、2.7kg;13~18岁年龄段的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体重分别平均增长了2.3kg、4.0kg、1.7kg、1.4kg;城市男生和乡村男生的体重与年龄呈正相关,且乡村男生在小学至中学阶段中体重平均数的增幅明显且远超同年龄组的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小学至中学阶段的乡村女生体重的平均增长值超过城市女生,大学生城市女生的体重平均增长值超过乡村女生。
2.1.3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胸围变化情况分析
小学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胸围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平均增长了0.5cm、0.9cm、1.0cm、0.2cm;中学生阶段的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性的胸围分别平均增长了1.3cm、2.5cm、0.5cm、0.1cm。小学阶段的城市男生胸围均值增长值低于乡村男生胸围平均增长值0.4cm,城市女生胸围平均增长高于乡村女生胸围平均增长0.8cm,这与中学阶段胸围变化情况趋于一致,但城市男生胸围平均增长值低于乡村男生1.2cm,城市女生胸围平均增长值高于乡村女生0.4cm;在整个中学阶段的乡村男生胸围平均增幅超过城市男生,其中,13~18岁乡村男生的胸围平均增幅最大并达到了2.5cm;大学城市男生的胸围均值超过乡村男生0.6cm;小学至中学阶段中的城市年女生胸围平均增幅超过乡村女生胸围平均增长值,但在大学阶段中,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胸围平均增长值较2010年呈下降趋势,且城市女生的胸围平均值较乡村女生胸围平均值下降幅度更大。
2.2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2.2.1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肺活量变化情况分析
小学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肺活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平均增长了-35.3ml、-103.8ml、-116.1ml、-177.6ml;中学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肺活量分别平均增长了542.5 ml、561.6 ml、0.1 ml、156.7 ml;与2010年比较,小学阶段学生肺活量下降趋势明显,值得高度关注;但中学阶段汉族学生的肺活量指标均成正增长,乡村男生的肺活量指标增长幅度最大,均值达到了561.6ml,城市男生增肺活量平均增长幅度较大,其次是乡村女生的肺活量平均增长值、城市汉族女生的肺活量均值增长幅度最小仅为0.1ml。
2014年甘肃汉族学生7~9岁的城市男生肺活量均值水平低于2010年平均水平,10岁时的肺活量均值开始超越2010年的平均值并逐渐上升;2014年乡村男生的肺活量平均值在12岁之前低于2010年时的平均值,但在12岁以后就出现了大幅上升的态势并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大的特点;7~10岁的城市女生2014年肺活量均值在低于2010年的均值水平,但11~14岁和17岁时的肺活量均值较2010年略有小幅上升,而在15岁、16岁、18岁的肺活量均值又小幅回落并低于至2010年时该年龄段的平均水平;2014年乡村女生7~12岁的肺活量均值低于2010年,但在13岁之后小幅上升。
2.2.2 脉搏情况分析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通常用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来计算,安静时的脉搏越低说明心脏静息能量节省程度越高,心功能良好,其安静时的正常值的范围随着生长发育过程有逐渐减缓的趋势,不同的性别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甘肃省汉族小学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的脉搏平均值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12.25次/min、12.62次/min、13.20次/min、13.98次/min;初中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的脉搏分别平均下降了8.20次/min、5.29次/min、9.05次/min、5.86次/min,这说明7~18岁汉族学生心脏功能整体持续向好。
2.3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身体素质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2.3.1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50米跑情况分析
在小学阶段,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50米成绩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0.16s、0.24s、0.20s、0.22s,在中学阶段,城市男生和城市女生50米成绩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0.05s和0.03s,而乡村男生和乡村女生50米成绩较2010年却分别增长了0.13s和0.03s。
2.3.2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立定跳远情况分析
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在小学阶段,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与2010年相比均呈现负增长趋势,分别增长了-7.37cm、-9.24cm、-4.95cm和-8.68cm。在中学阶段,城市男生和乡村男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均值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1.30cm和0.07cm,而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继续小学阶段的负增长态势,分别下降了1.74cm和2.71cm。
2.3.3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及男生上肢力量情况分析
小学阶段,城市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与2010年相比为-1.59次/min,乡村女生增长值为4.87次/min,在中学阶段,仰卧起坐的成绩与2010年相比均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3.09次/min和6.66次/min;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是反映上肢力量的重要指标。小学阶段男生的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成绩与2010年相比其增长值分别为14.6次和2.51次;在中学阶段,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成绩增长值为-1.3次和-2.47次;统计数据表明大学阶段的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成绩增长值为-0.8次和-0.67次。这表明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整个过程中,男生的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成绩与2010年相比均呈现出下降趋势。
2.3.4 2014年与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耐力及下肢柔韧情况分析
甘肃省汉族学生在小学乡村男生的耐力素质均数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1s,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耐力素质均呈下降趋势且城市男生和城市女生的耐力素质下降比较明显。但是从13~18岁的年龄段看,学生耐力素质均值上升变化显著表明耐力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分别增长了7.3s、3.2s、6.8s、3.6s;柔韧方面:坐位体前屈较2010年下降较为明显,13~18岁均值增长值与2010年相比,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分别下降了2cm、1.9cm、1.1cm、0.8cm。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甘肃省汉族学生总体上在身高、体重、胸围三个指标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表明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处于生长的长期趋势之中。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趋势中所表现出的与其年龄增长和性别差异相矛盾的一些特征。小学阶段的城市男生身高均值增长值明显低于与乡村男生、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身高均值增长值;在体重方面,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而体重增长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城市男生的体重变化却与此相反,而乡村男生的体重增长最大的时期出现在13~18岁阶段,而后出现下降趋势;胸围方面,城市女生和乡村女生的胸围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城市男生和城市女生胸围变化情况是7~18岁持续增长,19~22岁年龄段时出现下降趋势。
3.1.2 2014年甘肃省汉族学生在身体技能方面与2010年相比较,小学阶段呈现下降趋势,但到13岁以后至大学阶段的学生肺活量均值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脉搏有所下降,心功能有所提高。
3.1.3 身体各项发展不均衡:甘肃省汉族学生50米跑与2010年相比有所提高;立定跳远、男生斜身引体向上/引体向上有所下降;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在小学阶段至中学阶段呈现增长态势,而进入大学后反而有所下降;耐力素质情况与2010年相比下降较为明显;7~18岁学生坐位体前屈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到了19~22岁这一年龄段时,却呈现出小幅增长趋势。
3.2 建议
3.2.1 扎实推进学生体质工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和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观念。
3.2.2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处理好发展学生体能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锻炼方法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全面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健身、乐于锻炼健身的行为习惯。
3.2.3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指导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