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体育产业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2020-11-23陶丽丽李倩影
陶丽丽 杨 扬 李倩影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体育产业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陶丽丽 杨 扬 李倩影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
为适应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克服体育产业管理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以“双创”能力的培养为导向设计构建体育产业管理课程体系。首先,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含专业基础和专门技术两个模块;其次,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专业拓展课程,含创新基础和创新思维塑造两个模块;最后,提出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
体育产业管理;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产值在北美、西欧、日本等许多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国内支柱产业之列。全球体育行业在过去3-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7.4%,已成为多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此,自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承担着服务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中国体育产业迈进高速发展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为紧密服务于体育产业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对承担着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出新的专业要求。然而,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体育产业人才缺口巨大。为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匹配,必须重视体育产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对课程实施全面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体育产业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1 体育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管理课程开设现状
体育产业主要面向体育服务业,范围涉及场馆运营管理、健身健美运营管理、体育赛事运营、体育产品销售、体育投资、体育培训和体育信息技术企业等。在我国71所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其中具有至少三年本专业招生的体育高职院校13所。体育产业管理课程在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是核心课程。
为了解体育产业管理课程在体育高职院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中开设情况,本文分别对13所体育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现状进行了调查。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管理学、体育赛事管理及体育场馆管理等课程开出率位居前列。以建校最早的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06年开设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开设有体育产业管理课程有《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管理学》《体育赛事管理》《体育场馆管理》《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等课程。由于各地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各体职院校办学历史、条件和区域特色不一,办学定位和人才需求存在差异。体职院校根据区域体育产业特色的专业方向,开设不同课程培养符合地方体育产业需求的体育职业人才。如体育内蒙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体育产业管理》课程1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产业经营》课程1门。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运营与管理开设两个方向,以满足从事体育产业相关企业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工作、客户服务、体育产品营销工作等工作。
《高等职业学校休闲体育专业教学标准》将《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1]作为专业拓展课程。9所开设休闲体育的体育高职院校开设相关课程。
从调查看,各体职院校均开出2—3门体育产业管理课程,说明,即使人们普遍认可体育产业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仍存在课程学分少、学时少、实践少等问题。从毕业生工作岗位情况分析,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相对集中于体育营销、基层管理岗位;从事职业三年后任职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较少。所以课程体系建设亟须加强。
2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突出的位置。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2]。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国家重大战略部署[3]。2015年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双创”教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落地[4]。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培育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新目标目标。
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关于完善教学标准体系的要求:“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5]目前校企合作全面展开,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设计提供企业行业要求。但由于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有待加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深层次合作力度不足。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和滞后性、高职类专业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较为缺乏、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整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之间的矛盾、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更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教学向“双创”能力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3 以创业能力培养导向的体育产业管理核心课程
截至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已逾3%,2019年大学生创业者达35万。2019年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先后吸引了124个国际和地区、4093所院校的457万名学生参加[6]。《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出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娱及零售业,“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7]。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把兴趣与职业结合,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为社会创造价值。
体育产业涉及学科比较多,专以所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共同组成的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内容是由运动、管理、经济学科等学科知识组成。而目前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或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的是在较强就业能力,对口就业的毕业生工作岗位相对集中于体育营销、基层管理岗位;从事策划与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较少。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课程于2009年开设,原名称为《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课程主要课程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向健身俱乐部输送会籍人才和俱乐部场馆管理人才。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制订了课程教学标准。自2011年起,与广西贝特尼斯健身管理有限公司、南宁市力贝特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万力健身等多家健身俱乐部合作“订单”培养,将课堂搬到企业,与企业共建课程。近十年来合作企业更换频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部分健身俱乐部遭遇关店危机。而《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指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风险因素为缺少资金(32%),其次是缺乏企业管理经验(24%)、市场推广困难(18%)。
所以,为了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从事体育产业管理工作,从创业能力角度出发,体育高职院校的体育产业管理课程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一是专业基础模块,包括《体育管理学》主要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体育管理原理、体育管理原则、体育管理方法等职业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体育市场营销》主要使学生注重营销案例分析,熟练营销实战演习,解决营销实际问题,《体育产业概论》主要使学生了解体育产业发展的动态与存在问题,能体育产业投融资和体育产业促进等问题进行分析。二是专业技能模块,直接影响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在就业创业中的核心专业能力,主要内容有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解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问题,以实现体育产业能够健康、顺利经营发展。开设体育赛事管理、体育活动策划与运营、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等课程,适应岗位晋升和创业需要。
4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体育产业管理核心拓展课程
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充实到体育消费市场之中,满足社会的需要。创业者实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对于创业能力来说,培养专业技术技能是满足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岗位能力要求的必要条件。但只讲技术技能不讲怎么经营管理和创新,就会原地不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打造“互联网+体育”融合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创新思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线下消费受到较大冲击,健身行业、体育赛事行业等等线上体育消费快速发展,借助VR、AR、5G等先进技术手段在线健身教练、直播健身、电子竞技游戏以及体育用品网购等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增长。因为要完善体育产业管理课程体系,还应该开设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体育产业管理核心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应包括:(1)创新基础模块,开设《市场调研与预测》《新媒体运营》《营销心理》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市场前景、熟悉新媒体运营管理。(2)创新思维塑造课程。《俱乐部营销与管理》《大学生创业案例研究》以及针对合作企业进行拓展的《企业文化》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体育产业管理的全过程,为进一步开展体育赛事运作、体育场馆经营、体育市场开发、体育咨询服务、体育工商管理、体育传媒等工作打下基础,促进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
5 “双创”课程体系促进体育产业管理发展
《职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 机融合,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专业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创 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达到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目的,体育产业管理课程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跟得上社会体育产业发展。
首先有利于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我国体育产业迈进高速发展期,对承担着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出新的专业要求。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体育产业人才缺口巨大。普华永道中国体育行业合伙人毕玮多认为:“创新离不开结构布局,人才是制胜关键。”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体育运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擅推广、精策划、懂管理,能够从事体育基础服务、营销、管理及与体育事务相关工作。
其次体育职业院校培养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最初岗位是客户服务、体育营销、基层管理岗位。构建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有利向中高层管理岗位上升。同时,在“互联网+体育”的环境下,拥有最基层体育产业管理背景的体育高职院校学生在在线健身教练、直播健身、电子竞技游戏以及体育用品网购等创新创业人才的创业前景也最为广阔。
双创”课程体系促进体育产业管理发展,有助于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体育”资源体系,实现优势资源和渠道的优化整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体育产业生态圈。
[1]高等职业学校休闲体育专业教学标准[EB/OL].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gzjxbz/gzjxbz_jyytydl/jyytydl_tyl/.
[2]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08/c_118069433.htm.
[3]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6]樊丽萍.利好!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超3%,2019年大学生创业者达35万[N].文汇报,2019-12-10.
[7]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麦可思研究所,2020(7).
[8]蔺文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1-222.
[9]王榕.CBE教育模式在体育运营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46-247.
[10]王蓓,谢慧松.2022年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冬季奥运项目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9):26-30.
[11]孙湘海.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8(4):115-120.
[12]金刚,张岩.中美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109-114.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Industry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Training of "Double Creation" Ability
TAO Lili, etal.
(Guangx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E, Nanning 530012, Guangxi, China)
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构建体育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管理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系列成果之一(GXGZJG2016A043)
陶丽丽(198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