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存型”创业项目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探讨

2020-11-23李耀富郭必裕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存型创业项目大学生

文/李耀富 郭必裕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面向所有大学生,理论与实践并进。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几乎对所有大学生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创业实践教育则是短板,基本上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要项目、资金、场地、还要冒险,“生存型”创业项目具有门槛低、风险小、投资少,又能全面了解创业规律,以“生存型”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开展项目式创业实践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有着现实意义[1]。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短板在于缺乏创业实践

调查显示,创业意愿的两大主要阻碍因素是:“缺少创业实践机会”(83.60%)和“缺少良好的创业教育”(80.91%)。在创业中希望得到哪些方面支持的调查中显示,75.1%的学生选择希望通过创业实践来锻炼自己,感受企业运作的真实情况。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数仍停留在开设创业课程,学生缺少创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大学生对创业实践的需求强烈,创业实践不同于在实验室做实验,而是一种开放式的“社会实践”。创业项目应有差异性,创业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场地和一定经费的投入,对所有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对高校及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我国高校开设了一系列的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呈现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创业与就业结合。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以创业带动就业。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变为《就业与创业指导》《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一般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由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对全体学生开展教育。第二种是创业与创新结合,目的是鼓励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创业项目进行创业,并在创业中不断创新提高竞争力。将创新与创业结合在一起,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从你开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等;第三种是创业教育课程。有的高校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SYB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指导》等课程,由商学院或学生工作处对学生开设选修课,这些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在一些课程中要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撰写创业计划书等,也是理论层面居多。

2012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各地开展了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认定。从2012年的第一批到2018的第四批,分别认定了15家、22家、34家和55家,各省也开展了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认定。通过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创业政策、加强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帮助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许多高校建起了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学院,使学生有机会带着创业项目进行创业实践,撰写创业计划书,组建团队,成立企业,进行产品研发,进行代工生产,开展市场调研、市场营销,并进行创业活动,甚至参加省、国家的创业比赛,但这些活动往往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

二、以“生存型”创业项目弥补创业实践短板

当前我国高校的一系列创业活动,包括“创青春”“互联网+”等的创新创业大赛每年参赛人数越来越多,都最终能出校门进省赛和国赛极少,以赛促学带有明显的精英化色彩。学校建立了创业园、创业实验室等机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的体验过,更没有参与他们组织的相关活动,能够进入里面的,基本都是有创业项目的学生。这造成了创业意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更加需要进行创业意识培养的学生反而没有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业实践教育成为创业教育的短板,只有大力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才能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2]。

(一)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应是普及型

根据教育部2010的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是面对所有大学生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创业实践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少部分大学生的能力,而是为了提高所有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给每位大学生有一个创业实践的机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2019年7月31日教育部发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旨在通过资助大学生参加项目式训练,国创计划实行项目式管理,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技术、场地、实验设备等条件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

(二)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应遵循创业规律

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条件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但模拟实践如同在学驾驶中模拟驾驶,不同于实地的驾驶,创业活动如同产品生命周期一样,具有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这个在创业模拟中难以模拟。创业规律每个时期时间的长短不一样,种子期也就是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再好的项目没有能力驾驭,也没办法落地,由于种种情况,导入期可能很长,导入期出现问题,或产品性能不能满足客户需要,或产品性能不稳定,如果产品性能不能满足客户需要,就需要根据客户的使用情况进行再开发,如果开发不出来,产品进入不了市场,得不到市场认可,后面就进入不到成长期,即使进入成长期,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必须扩大生产、扩建厂房、增加设备、增加原材料、扩大招工等。创业规律遵循生命周期理论,由种子走向成熟,是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要一步一步成长,企业才能壮大起来。所以,创业是好比种植一棵苹果树,要结出苹果需要由种苗一步步培育。创业的规律性,没有经过一次实践的从头到成熟的实践,难以真正理解创业的每一方面需要的能力[3]。

(三)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应是低风险的活动

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能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所以,在实施创业实践中安全应是第一的,这种安全不仅是身体安全,还有心理安全、经济的安全,而创业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其显著特点是风险。除非模拟形式的创业,真实的创业实践就有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在资金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员风险等。由于启动资金不足,或资金使用不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没有钱进货、没有钱发工资;由于市场出现新的替代品,而使产品被淘汰;由于用人不当,造成创业团队不团结,人心分散。创业中只要有一个风险把握不当就有可能造成创业的失败。“生存型”创业初始投入的资金不大,用人不多,项目比较成熟容易成功,是一种低风险创业活动,即使创业实践失败,损失不大,不会给学生带来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生存型”创业项目满足所有大学生创业实践

“机会型”创业往往是利用科技成果项目的转化,开拓新的市场,创业门槛高、创业风险大。“机会型”创业项目的专业性和高风险性,并不能适合所有大学生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相对应的“生存型”创业项目,专业性不强、风险不高,对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具有普适性。通过“生存型”创业项目,一个低门槛的创业项目,如从事兼职服务平台的经营活动,首先要搭建好平台,找到创业团队,到用人部门找兼职的岗位需求,联系肯德基店、麦当劳店、房地产公司联系需要兼职岗位,对上岗人员的上岗要求,工资计算办法,工作中的保险等,全部理清,组织创业团队将收集到的岗位需求发布给学生,学生上岗前必要的培训,上岗后的工作考核,工资发放等,才完成由项目导入市场,完成导入期。随着联系岗位数量的增加,对学生发布信息渠道进行优化,设计网络平台,对接企业岗位和学生,对学生培训的量增加,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岗位需要从上岗人员要求、工资形式、上岗时间的长短、上岗时段、学生上岗路途的远近、交通方式、学生上岗工作的考核等等[4]。

三、利用“生存型”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在水中学游泳一般都先在浅水区学习在水中呼吸,在水中头的姿势,手的姿势和腿的动作等,只有在浅水区把握游泳的要领,才能逐步进入深水区进行比赛,否则,一下子就进入深水区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为更好利用“生存型”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教育,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业实践应淡化功利性

商业创业是为了追求利润,是用一定的启动资金去挣钱,其目的是创造经济价值。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能过于功利。创业是要以经济效益为直接目标,但经济效益不应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唯一驱动源,而应兼顾社会效益,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创业中获得创业知识、创业能力,而不是以追求利润的大小为唯一目的。特别是生存型创业,其特征就是创业者为生存需要,为解决生活经费来源问题而进行的创业活动,本身就具有追求利益求得生存的特点。但在使用“生存型”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中,应把创业能力的提升作为第一要务,把如何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作为创业追求,淡化创业的功利性。

(二)创业实践应有真实性

创业活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同游泳、开车一样,创业中还碰到很多现实的、复杂的、多变的问题,通过运营一个具体的创业实践项目,从中去感悟并提升能力。例如,开一个服装销售的网店。在创业中的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如进货,到哪里进货,进什么货,进多少货,向谁进货,进货价格怎么谈,进货要准备多少资金,进货款如何支付等等,仅就进货而言就会碰到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只要有一个含糊不清,这个进货就会吃亏,如果以高价进货,如果以成本定价,销售不出去;以市场价销售,又会造成销售亏损。进货进得太多,造成商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只能低价处理,造成亏损。创业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创业者必须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才能不被问题难倒,向书本学,向团队成员学,向同行去学,才能快速成长起来,面对各种创业中的问题应对自如,创业者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有效应对,处理得当。

(三)创业实践应强化育人特性

大学生“生存型”创业的目的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积累经验、技术和能力,在取得应有的回报的同时成就自我人生价值。创业活动一般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团队行为,创业者要对团队负责,对员工负责,因此,创业者在运行项目的同时,也是在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创业会面临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不断提升实力,因此,创业者应学会在竞争中提升和发展。创业面临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必须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律保护自己,保护客户,保护社会环境等,在创业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5]。创业是一个综合素质的教育,必须注重在创业实践中强化法人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树立创业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社会价值,盈利只是提供社会价值的一种补偿和回报的情怀。

总之,创业实践的目的是为提高能力,而不只是为了追求利润;是为了培养创业素养,而不是为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创业活动类似游泳,“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如同在浅水区和深水区游泳,为使更多的学生有创业实践的机会,在创业实践中学会处理各种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创业能力,高校应建立创业项目库,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来实施创业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生存型创业项目大学生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我国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大学生之歌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