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施

2020-11-23三明市农业学校林观钎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融通职业技能实训

三明市农业学校 林观钎

双证融通指的是在职业教育中学历证书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能力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和贯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对应的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水平的衔接与对应,是适应新形势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双证融通是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途径,通过双证融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更加符合行业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6年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双证融通改革试点以来,专业教学团队结合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了“五阶递进,双轮驱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三年制学历教育为基础,以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递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评价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改革中通过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教学条件、双证融通评价体系建设等实现4个融通,即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相融通;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融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通;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相融通,把符合企业需求的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专业知识等融入到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的全过程。

2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2.1 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汽车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对行业、企业专家及职业技能鉴定专家调研和座谈,共同分析企业对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的需求及汽车维修工(四级)国家职业标准的内涵,确定了汽车维修专业双证融通技能标准及相关知识。以汽车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项目教学法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为主线、以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为主干的课程体系。

(1)调整课程结构。结合汽车维修工(四级)国家职业标准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将专业课程结构调整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体育、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办公软件、经济政治与社会;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汽车文化、汽车定期维护与保养、汽车构造、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综合实践模块包括钳工实习、跟岗实践、技能鉴定专门化训练。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建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与保养等4门双证融通课程,课程涵盖了汽车维修工(四级)国家职业标准80%以上的理论知识和90%以上的职业技能内容,其他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涵盖国家标准的其他内容。双证融通课程结构将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四级)和岗位所需核心技能的内容相融通,更加突出了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

(2)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汽车专业教学团队结合中职学生各阶段学习特点与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鉴定标准的理论和技能知识点,按照课程内容由浅入深、阶梯递进的方式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编写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密切联系并且符合专业课程标准的实训指导教材,包含专业实训大纲、实训项目安排表、实训工作单和项目评价表等。将4门双证融通课程建设成为网络精品课程,开发了4门双证融通课程对应的多媒体课件、微课、实训工作单、项目考核表等教学资源。

(3)转变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相适应的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学校的网络平台、QQ群等,达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在课前利用手机、计算机及其他终端平台获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中将仿真实训操作、实训动手操作和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结合在一起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并巩固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2 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围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双证融通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标准,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一个技能标准设置一个实训项目,一个实训项目布置4个实训工位的要求,不断补充和完善各实训工位的硬件设备;引进和借鉴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及运作模式,模拟企业工作真实环境,完善产教融合的运作管理机制,使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有机融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和跟岗实习的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际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2.3 双证融通的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汽修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1人,其中专职教师11人,企业聘请的教师10人,取得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和技师资格的共11人。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完善了企业兼职教师的工作机制和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培养机制,吸引更多的能工巧匠参与职业教育,构建了一支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跟岗实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安排外聘教师参加教师技能方面的培训,提升外聘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了“技师进课堂,讲师进车间”的教师学习氛围。

2.4 双证融通的评价体系建设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实现的关键环节是教学实施与学业评价,双证融通评价体系建设的主体由学校专业教师、职业技能鉴定专家、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结合学生学业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双证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项目化,在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分项目进行过程考核,确保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项目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化从对学生认知和技能领域评价扩展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评价,围绕学生行为规范、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业成绩、职业技能及岗位成长等,兼顾学生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将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的综合评价机制;评价方式过程化,打破传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将学业考核贯穿于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安排考核项目并根据教学的进程安排项目考核,将全过程的考核成绩测算成总成绩。

3 实施成效

全面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后,我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受表彰的比例都有较大提高;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数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展示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水平;用人企业对我校汽修专业毕业生认可度不断提高,近几年学校推荐汽修专业学生就业期间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超过95%,学生就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猜你喜欢

融通职业技能实训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什么是绥芬河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数据融通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