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3+3”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
2016-11-25吕秀娟
吕秀娟
【摘 要】在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下,“3+3”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按照职业要求开发“双证融通”的双证课程,以职业资格能力为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构建四种能力标准一体化的课程模块,促进 “3+3”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衔接教育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体育服务与管理;双证融通;课程内容
1 “双证融通”和“双证”课程界定
1.1 双证融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历证书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它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各用人单位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者上岗的必备条件和晋升工资及确定其它待遇的重要依据。
双证融通,即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相贯通和相融合。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因此,双证融通制度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制度设计,是对传统高职教育的规范和调整。
1.2 双证课程
“双证课程”主要是指学历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受教育者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以取得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教育为特色而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双证课程”要依据四个层次的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而进行设置和重组。
2 确定可考取的体育类国家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确定目前纳入我国国家职业大典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有4种: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和游泳救生员。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指导师4个等级;体育场地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5个等级;游泳救生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体育经纪人分为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最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根据中职和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合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确定中职阶段学生可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初级和体育场地工初级证书。高职阶段可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初级和中级、体育场地工中级、游泳救生员初级证书。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了学历课程的学习,又使学生由易到难逐步完成了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形成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等级的对应体系。
3 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
按照职业要求开发“双证融通”的双证课程,整合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将学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整合为专业课程内容,保证课程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行业标准。以职业资格能力为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构建四种能力标准一体化的课程模块(见图1)。
依照“能力递进、分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理念,“横对接、纵衔接”的架构技术,整合和重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毕业实习等几类课程,模块化任务分解,做好中高职两阶段之间课程教学内容的递进性、连贯性,做好岗位群职业行动能力分段模块化培养的衔接,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3.1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确定课程类型
双证课程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标准,以发展学生技能为主要目标和方向,设置和定义4种课程类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专业方向平台课程和通识课程与其他证书课程。
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主要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课程,中职阶段职业资格证书以取得初级体育场地工为主,同时允许和鼓励学生进行球类的国家裁判员证书的考取。
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行业通用技能。目的是拓宽学生的专业发展空间,服务于学生专业发展。因此,我们设置此专业课程,不仅为了确保学生掌握行业通用能力,而且重点的是突破专业方向课程的狭窄性,同时辅助发展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是课程内容设置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专业方向平台课程主要发展学生的核心技能,本类课程使学生在掌握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是学生在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项技能上有强项或出类拔萃,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坚持的基础。
通识课程与其他证书课程主要是培养和服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中、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课程的科目包括:德育、体育、艺术、语文、数学、计算机、外语7门课程。因此通识课程应根据国家的文件推行并结合学校发展,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以及课外拓展的其他实践证书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2 合理衔接中高职课程内容
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学生身体运动能力以及心理的发展过程,安排由简到难,由基础到专项,由基础理论到实践技术的过渡性、承上启下、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专业课程内容。中职阶段尤其是中职教育过程中尽量减少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应注重学生体育运动基础能力和运动基础知识的奠定,为后续高职阶段的学习奠定知识以及身体技能的基础。在高职阶段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内容应安排合理,应根据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分配在恰当的学期内,而不应集中在某一学年进行考取。通过“3+3”分段课程内容的培养,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能力提升与学历提升三者的完美结合。
3.3 强化实训课程的内容
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市场需求,实训课程设置为健身服务与指导、休闲与康复、体育营销与策划以及场馆服务与管理四类模块内容。课程内容不仅要专注学生动作技术掌握熟练性,而且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服务和指导能力,实现学做教同步发展。高职阶段按照学生在校三年时间,把实训内容按照四模块统筹分配到各个学年中,实训课程应与专业方向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紧密结合,前两学年实训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促进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发展。第三学年的实训注重综合实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营销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技能。
4 结语
“3+3”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构建和衔接,应以“双证融通”为导向,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社会市场实际岗位需求,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为目标,确定四大类课程内容,做到课程内容由简到难、逐层递进的合理衔接,通过实训课程强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能力提升与学历提升三者的完美结合,促进 “3+3”中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衔接教育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薛浩.社会体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J].体育科学研究,2015,19(10):80-84.
[2]李建国.“双证融通”高职院校培养服务型人才的基本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24):26-27.
[3]李月芳.探索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技术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59-64.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