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离异家庭环境下导致的神经性敏感问题
2020-11-23孙庭真
文/孙庭真
有关研究表明,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性发展、学业以及身心健康都会受到父母离异的消极影响,更有研究表明造成现代儿童易患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离异[1]。在青少年神经性敏感患者临床工作中也有医生观察发现,其中有离异家庭背景的病例占比较大。
一、案例概述
服务对象:小S,是笔者的发小,从小到大的好友,她之前和笔者分享过她的成长历程,笔者觉得这对于精神健康来说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在她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因为家庭纠纷离异了,法院将她判给了她的母亲,但是由于她母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能照顾到她,所以是由她外公和外婆带大的,她和笔者说过,正是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她的内心渴望得到关注,不过事与愿违,外公外婆年纪越来越大,学习内容越来越繁重,文化水平不高的外公外婆也遇到了难题,就只能拜托小S的阿姨和姨父来照顾,提供学业方面的指导和生活方面的照顾。在小学的时候,小S会有少数的同学嘲笑她父母离异,说她是“没爸爸的小孩”,这导致小S郁郁寡欢,笔者也都看在眼里,也和她说不要去想,开导了她,拉她去玩,她嘴上说没事,可是笔者却发现小S更加失落了,也变得更加不愿意与人交流,笔者想和老师反映,但是她说不要,笔者也只能作罢。
有一次发生的事使笔者印象很深刻,大概五年级,她被发现偷窃学校小卖铺的文具,并且当天就被通知了家长,她并没有和笔者说为什么,笔者只知道回到家后的她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小S和她家人说了被嘲笑的事,她的家人只有无奈,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安抚,只是告诉她以后千万不要再做这样的事,让她写了保证书。从此以后,小S开始变得小心谨慎、敏感,在乎他人对她的看法,并且很看重自己的存在感。在她的家人面前,也变得乖巧懂事,不会去争辩,努力地表现自己完美的一面,只做可以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事,别人觉得对的事,自己的主见越来越少。她自己也感觉越来越压抑,越来越分裂,在外人面前努力优秀,在自己这里十分压抑。在学习上,由于小学的落后,导致学习基础不扎实,尽管托关系读了好的初中,但是由于学习差距,中考依旧没能发挥好,读了三星级高中,不过她和笔者说在她读高中的时候,是她学习以来最开心的阶段,因为她得到了老师的看重以至于获得了学习的动力,小S在高中期间获得很多称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并且在高二的时候,被评选上了学校学生会的主席,每次聊到这里,笔者都能感觉到小S的自信。
这几年小S在学习上努力前进,但是她的精神状况却停滞不前,直到现在还是存在敏感的心理,他人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小S的行为,有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可能会导致小S的情绪低落,甚至她会检讨自己是否做了错事,作为好友的我们为此一直不敢与其开过分的玩笑,不过小S现在这样的心理状况,她的家人并不知情,小S也不愿意向笔者透露,所以笔者也不了解造成该情况的真实原因,不知道是因为学习的压力还是家庭环境所导致的。她和笔者哭诉过这些事,笔者也给她开导过,但是她和笔者说,这样的情况对她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很难去改变,所以十分苦恼。但是她还是不愿意和外人说这件事,只因笔者是她的好友。
二、案例分析预估
这是典型的心理危机模式和家庭结构模式干预案例。原生家庭结构出现问题、学习环境适应问题、早年成长期和童年时期的叛逆行为、对未来的期望,种种因素都在无形中加重了小S的心理负担,导致小S出现压抑、敏感等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释放,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三、服务计划及理论分析
针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需求国内有关学者研究表示主要有以下五种基本需求:学习方法指导需求、心理独立需求、交友需求、恋爱需求和人生目标设定需求,这五种需求的满足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2]。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七项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乐于交往并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精神压抑患者,其主要表现有思维、感知和行为障碍,原本个性的改变以及出现脱离现实的精神活动等。反观小S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以及家庭背景与普通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社会工作者选用了不同的方式解决服务对象危机,为了遵循个性化原则,对小S的独特性给予尊重,社会工作者在其出现情绪波动时给予适当的引导,通过与当事人或者家人朋友的沟通交流消除处于萌芽状态中的危机。
如在本案例中,在小S本人本身存在压抑、敏感的情绪,所以相比于正常的个人在建立专业关系会具有一定的困难,而且预估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小S性格较为敏感,所以很容易隐藏自己的问题,会在社会工作者面前表露出良好,没有问题的姿态,这样很容易出现预估偏差,在这里可以提供一个思路,可以利用第三者辅导帮助,通过她的好友或者是她信任的人,帮助她放下心理的第一层戒备,或者是能够将她自己的问题透露给社会工作者,一开始不需要全部透露,可以循序渐进,慢慢建立专业信任的关系,然后是介入,往往出现了问题,并且主动陈述,困难就会减少。其次是评估,介于小S的独特性,她根深蒂固的习惯问题,情绪问题,自我保护意识,会影响她的治疗效果,从而会影响社会工作者的评估,机构的评估,所以需要合理的计划,根据小S的情绪转变改善,减少问题产生。随着小S的问题慢慢改善,可以准备结案,这个时候要避免离别情绪,在不伤害小S的情况下,撤出该案。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完成接案并建立专业关系
案主名为小S,年龄23岁,初次面谈时间为2020年5月2日上午10时至11时30分,服务机构为南京青雁社会服务机构。问题描述:小S由于儿童时期父母离异,导致其缺乏父母关爱,并且因为该原因导致会被同学嘲笑,以至于小S性格敏感,容易自我封闭,与人接触时比较谨慎,有时会因为一句玩笑感到非常紧张,自身感觉缺乏安全感,渴望被关注,比较容易和习惯伪装自己,人前人后性格大有不同。所以前来救助,希望可以帮助她改善这类精神状况,减少压抑情绪和心理敏感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敏感问题在小S身上越来越严重,并且越来越隐藏自己的压抑情绪,由此联系我们机构,基于这一点,青雁机构本着社会工作的“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宗旨,为了帮助小S解决这些问题,遂与服务对象小S建立了服务关系。
(二)预估及收集相关资料
通过与小S的交谈,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S目前是一名大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父母离异,母亲在外务工并再婚,父亲也再婚了,从小是由外公外婆和她的姨夫姨母带大,外公外婆就是普通居民,养老金两人加起来几千块,姨夫姨母是企业员工,年收入加起来几十万,生活尚可,姨夫姨母有一个儿子,今年11岁。母亲在她18岁时换工作回家,但是小S表示还是喜欢和外公外婆生活,所以只是偶尔去母亲那里居住。
(三)制定服务计划与实施方案
短期服务计划目标:以改善小S情绪为目的,通过不断创造小S与家人和朋友接触沟通的机会,逐步减少小S的敏感情绪,通过解决精神压抑走出心理困境。
长期服务计划目标:帮助小S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合理认定人生和自我的价值来深化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交往的理解。引导其用阳光正向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不断提升自我认同感,避免用焦虑的心态处理今后遇到的生活困难。
方案的具体实施分为以下几步:第一,通过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大致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基于对服务对象个性的了解,向其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目标,第一时间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与服务对象家人沟通,进一步了解家庭状况和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第三,与服务对象朋友沟通,整理服务对象的人际关系、生活性格和日常活动信息。
五、案例总结评估
首先,要鼓励服务对象不管在出现心理问题还是生理问题时立马寻求帮助。案例中的小S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选择将其放在心里,没有在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或者身旁朋友寻求帮助,导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对此,我们要鼓励服务对象及时解决问题,如果有困难一定要与身边亲密关系的人沟通交流,尽快找到解决问题或释放负面情绪的出口。其次,需要大学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备一些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及时有效地给予问题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最后,要主动陪伴和鼓励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其化解危机。在本案中,社会工作者陪同小S完成了整个治疗的过程,并通过多种途径缓解了其家庭存在的问题。所以说,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正视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多鼓励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自己从根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心理障碍[3]。
六、案例反思
本次案例的主要接案目的就是彻底打开服务对象心扉,当今时代下的人们不仅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上的关爱需求。从接案到介入,社会工作者一直在帮助服务对象分析问题,权衡利弊,结合与服务对象家庭的协调工作为服务对象选择最佳服务方案[4]。生活在大学之中,对于服务对象来讲可以有利于她结交更多的朋友,敞开心扉,因为小S所需要的不是那几米空间,而是需要一份属于她的关爱和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