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服务模式研究

2020-11-23丁一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3期
关键词:网瘾社会工作者辅导

文/丁一

社会工作是一门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专业化服务活动。目前来看,社会工作还没有走向社会化和职业化[1]。然而,以“助人自助”为主要工作原则、以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介入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一、“网瘾”青少年群体产生的原因

“网瘾”青少年群体不是因为某一单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通常来说是由青少年自身因素、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2]。案例1(来自新浪微博):李黎(化名)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都忙于工作而很少有时间与他进行交流。李黎性格内向,不愿与他人交往,上小学时就开始喜欢玩电脑游戏,到了高中,为了逃避学习上的压力,经常逃课去网吧上网打游戏。在他看来,游戏能够让他暂时逃离现实生活,在虚拟的游戏中获得满足感。案例2(来自东方网):某重点大学17级学生吴明(化名),从入学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在学年成绩考核中,4门专业课程挂科,最后被学校退学。从上面两个案例能够总结出“网瘾”青少年群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分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成熟,他们开始希望得到自由与尊重,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够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独立承担外界的压力,也缺乏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3]。因此,当青少年的这种心理与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有的青少年会对自我价值感到迷茫,会选择逃避生活,将自己的心理与精神需求寄托在其他事物上,而包罗万象的虚拟网络对于青少年就是最好的寄托。除此之外,青少年群体由于自控能力差等特点,使他们容易沉迷于网络。这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家庭因素分析。青少年活动最基本的场所就是家庭,所以家庭整体环境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因为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强迫孩子进行各种培训,这使得青少年受到的压力与日俱增,一些青少年因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而最终选择网络来暂时逃避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此外,家长的理性思维以及对待网络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对待网络的态度与使用情况。大多数家长对待青少年使用网络往往会从感性的角度加以反对,而家长这种因为没有真正理解青少年的心理而采取的做法反而造成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更加沉迷网络。

再次,学校因素分析。青少年活动的最主要场所就是学校。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使得处于上学期间的青少年需要面临各个学科以及学科中不同等级的考试压力,加上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比较激烈。所以青少年对未来感到迷茫,进而选择躲避到网络世界中抛开所有烦恼重获轻松。校园里青少年接触时间最多的非同学莫属,而青少年会开始上网到最后对网络“上瘾”很大原因来源于同学的“引导”,让青少年从开始到好奇到最后的无法自拔。

最后,社会因素分析。青少年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分子,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当前大众媒体肆意宣传网络游戏、聊天交友软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关注目光与尝试兴趣。此外,多数网络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而对国家的相关规定表面上遵从,实际上却想另外的办法为未成年青少年提供上网的渠道,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是十分不负责的行为。

二、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服务模式

(一)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个案辅导服务模式

个案辅导服务模式,即主要以某单个个体作为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服务对象通过心理咨询服务或者人际交往与生活辅导等服务。个案辅导服务模式的主要原则是个别化,即因不同原因造成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要采取区别化的处理措施[4]。在处理“网瘾”青少年案件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与“网瘾”青少年患者建立专业关系,以平等的姿态对待“网瘾”青少年患者,从而获取“网瘾”青少年患者的信任,共同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在双方关系确立后,社会工作者要为“网瘾”青少年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他们走出迷茫与困惑。其次,来自学校与家庭的压力会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因此社会工作者要站在“网瘾”青少年患者的立场上理解他们所面对的压力,然后要引导“网瘾”青少年患者正确对待压力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压力,提高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让青少年拥有更多的自信去适应社会。最后可以为青少年推荐一些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对“网瘾”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中也要让他们去尝试接受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从而让他们有效戒除网瘾,健康成长。

(二)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团体治疗服务模式

“网瘾”青少年通常在性格上比较内向、孤僻,这时社会工作者就可以组建一些学生社团等类型的社会团体,培养“网瘾”青少年对团体活动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社团活动中,从而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社团中并逐渐较少使用网络的时间,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之后,把已经成功戒掉网络成瘾症的青少年与正在治疗的“网瘾”青少年组成一个互助团体,并通过一些团体活动加深成员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要让那些成功戒掉网络成瘾症的青少年向正在治疗的“网瘾”青少年交流经验,并做到互相鼓励与支持,从而探讨戒除网瘾的有效办法。

(三)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社区参与服务模式

社区参与服务模式,即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会内的有效资源开展介入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促使社区内的每一名居民,当然不排除“网瘾”青少年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并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进而促使社区能够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与进步。

首先,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广播站、宣传板等资源,让社区的人们对网络能够形成正确理性的认知[5]。当前社区居民虽然肯定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但是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大多数人还是消极看待,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如编写网络知识小手册、开展网络主题讲演等来向人们宣传网络的价值以及正确使用方法,从而使青少年家长能够对网络形成理性的认识,不再盲目阻止青少年使用网络。

其次,要对社区内存在的网吧进行严格的管理。社会工作者的精力与能力都是有限度的,所以在对“网瘾”青少年进行社会工作介入时,可以寻求社区资源的帮助与支持,同时通过与网络协商或者利用强制性法律手段来让网吧自觉采取措施预防“网瘾”青少年的产生,如限制未成年人上网的时间与次数,等等。

(四)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的社会工作行政服务模式

社会工作人员也不能独立解决所有问题,在解决一些重要问题时,也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并完善对青少年心理辅导和福利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并设立监督部门促使该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这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让社会工作的介入更加符合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现“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

三、结语

社会工作在介入“网瘾”青少年问题解决时,应该针对造成“网瘾”青少年产生的不同因素灵活地选择处理的方法。也可以将上文中提到的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服务模式进行有机配合,从而更有效地治疗青少年网瘾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网瘾”青少年产生的原因是怎么样的,也不管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社会工作者都应该首先对“网瘾”青少年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调查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工作计划与目标。在对“网瘾”青少年进行服务实践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基本的介入程序来实施计划,同时在对患者服务工作完成后,应该对工作目标达成与否以及工作的效果进行具体的评估。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要对参与服务的“网瘾”青少年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与服务,关注“网瘾”青少年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当社会工作达到既定的目标,那么介入就可以停止,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则需要继续介入,这是社会工作介入“网瘾”青少年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标志。

猜你喜欢

网瘾社会工作者辅导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中学生网络依赖(网瘾)形成的个人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大学生“网瘾和手机病”成因及应对策略
独立院校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