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背景的志愿服务路径探索

2020-11-23马英改孙晨童王冰月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文/马英改 孙晨童 王冰月

大学生专业背景志愿服务是以大学生所学专业为背景,运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近或相关的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1]。如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科普活动、药学专业的学生进社区开展用药安全知识宣传、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开展灾后心理援助等。基于专业背景的志愿服务是高等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对于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进入了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发生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青年垦荒”和“学习雷锋”。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热潮,学习雷锋成为群众参与志愿活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1990年~1997年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阶段,我国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在国家的扶持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快速发展。1993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计划由团中央发起,超过2万名铁路青年在京广铁路沿线进行志愿服务活动,高举“青年志愿者”的旗帜,为沿途的旅客送爱心。此后,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全国迅速展开。1998年到2003年之间是深入发展的第三阶段——成熟阶段,以“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为主题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皆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在志愿服务工作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志愿服务形式变得多样化,志愿服务机制日益优化。自2003年以后,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周密规划,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这一年的核心事件召开,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得到了展示,体现了我国青年风采。同时,也推进了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里程碑,在国际上也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新亮点。2017年8月22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专门性法规。《志愿服务条例》中强调了志愿服务的组织化和专业化。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法律强调专业化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不仅对大学生学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且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专业背景志愿服务对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面对现在成千上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自身专业的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大学时期,将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特色融入参加的志愿活动中才能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实践更好地锻炼自己,锻造“工匠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健全身心发展

将专业特色融入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兴方式,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有助于将大学生在活动中将相对被动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对于大学生本身而言,志愿服务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是大学生内化社会价值观念、展开生活交际圈、积累人生经验的重要平台。通过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自身专业特色,使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积极自觉地接受社会上的积极思想,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外化,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为稳定的道德政治和道德素养。同时,也能够发现自身能力方面的不足,从而正确评价自己,并不断完善综合素养和健全身心发展。

(二)有助于锻造大学生“工匠精神”与实践能力

工匠精神是指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通过专业化志愿服务,大学生将专业技能熟练掌握,驾轻就熟,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把平凡的志愿服务做到不平凡,这个过程就是在锻造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让一丝不苟、细致入微成为伴随大学生志愿者一生的品质。积极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在实践中酝酿、升华、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凸显其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进行大学生职业定位与创新创业

习总书记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高校将专业创新融入志愿服务,有助于巩固和深化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为大学生从“学校”转变为“社会”奠定了基础[2]。通过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探寻创新创业的契机,让大学生体会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激发创新欲望,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参与意识和能力,开拓大学生的眼界,增加大学生体验社会的机会,了解自身专业的就业创业市场。有助于享受特殊的待遇并获得创业创新的机会,为自身的职业定位确定方向。

三、专业背景志愿服务的开展现状

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体是由一群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在校大学生组成。在不同专业和思想聚积的大学校园里,自身全方面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发扬大学生专业特长、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形成高情商、好品行都有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大学生专业性志愿服务已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一)走进校园——心理发展

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交往,大学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有太多的疑问,从而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创办了校园心理咨询室、心理小卡片等服务性活动。这种志愿服务不仅使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运用实践,架起了心理学与校园公益服务之间的桥梁,也让处在迷茫人生路上的大学生走出“心理灰色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然而这种志愿服务在实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心理援助是一种长期的志愿服务。因为大学生作为学生仍有学业要兼顾,不能够长期及时疏导有心理困惑的学生,造成志愿工作岗位短缺,志愿活动成效不佳等状况;并且这种志愿服务的时效较长,可能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使其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二)走进教育——科技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技学术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而身为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对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义不容辞。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手拉手协会”就是与凤凰山小学合作,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技能拓展,此外,还会有一系列的专业化志愿服务:为中小学生讲解科学小实验、带领学生参观连锁装置的制作并讲解、普及科学知识等。这类志愿活动锻炼了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了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符合我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但这种具有师范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后还有一定的不足:一是这种活动一般需要与外校进行沟通合作,二者要进行时间课程的安排,前期准备工作繁忙冗长;二是师范专业学生毕竟不是专业教师,所授知识有时太过死板,在授课技巧上也常有不妥之处,大学生缺少做此类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以至于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志愿服务缺少专业性、特色性和创新性。

(三)走进世界——语言发展

随着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各方面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体现世界的和平美好,促进各国间良性竞争,国际的大型赛事时常在我国举办。面对这种大型赛事,高校外语专业的大学生用他们过硬的专业,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外国人提供志愿服务,达到不同国家的无障碍交流,一举一动都体现着“志愿服务精神”。

但是外语专业志愿服务仍存在一些缺漏。部分外语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有限,很多知识只停留在书本,应付考试,并不能使其很好地融入生活,达不到此类志愿者的水平;志愿服务活动分布不均,一些国际赛事一般会在一、二线等大型城市举办,然而大学分布散落,参加志愿活动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浪费太多,造成许多优秀外语专业志愿者被埋没。

四、科学、有效开展志愿服务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已成为高校改革的核心问题[3]。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对策要继续健全,重视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能力应用水平

运用专业知识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最具大学生自身特色的,因此深入学习大学校园所授的专业课程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是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它保障了大学生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的高水平,因此深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决定志愿服务整体效果的枢纽。

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志愿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付出就可以完成,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学阶段的青年脑力好有精力,可以充分吸收任何知识,所以大学生应该有效把握这一阶段,努力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和综合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比如,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可以志愿去支教,为贫困地区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外语可以做大型赛事的志愿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因此,深入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会更有质量。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高效开展志愿服务

1.建立健全招募制度

各种志愿服务都从招募志愿者开始,采取一种适合的招募制度是志愿服务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效果不佳的根本因素就是招募制度太过随便,大学生只要报名就可参与,导致招募上来的志愿者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滥竽充数者众多。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若想比以前有更明显的进步,应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基础上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招募制度。

招募制度主要目的是选拔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使开展的志愿服务拥有一支高标准的服务团体。因此要结合志愿活动需要,规定适合的招募要求,每一轮的选拔都不得违反要求,打消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来去自由”的观念。招募志愿者在精不在多,避免“形式主义”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事情发生。

2.合理开发培训形式

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服务能力。根据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可以把培训制度划为三种: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和集中培训。短期培训可以通过会议的方式向志愿者们讲解此次活动的主要流程、各项要求及注意事项;长期培训是指把志愿服务培训作为一项必备课程,定时定点周期性举行,最大范围优化大学生志愿者;而像大型赛事等社会性志愿服务则需要采取集中培训,确保自己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完全在线,必要时可向学校申请进行校外集中培训。

3.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现在的社会,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每天都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当今社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不仅需要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支持,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也应该被充分利用,通过数据把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壮大。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采取“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把互联网作为消息发布的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线上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和线下志愿服务齐头并进,有效配合,通过互联网把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到其他领域,与其他行业融合,整合资源配置,高效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互联网不仅可以进行人员招募,也可以让志愿者在线上为人群提供帮助。比如“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就是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志愿活动的典例,它所建立的“宝贝回家寻子网”是中国国内首家专门面对未成年人的公益寻人网站,通过互联网提高寻人效率,使寻人公益活动更加便捷。所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开展线上志愿活动,把一些适宜的志愿活动转到线上,避免了志愿服务资源浪费,提高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作用。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