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双赢模式探究

2020-11-23高雅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3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校企实训

文/高雅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一)智力互引

目前,最常见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之一是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企业站在岗位工作技能需求角度对现有方案提出优化建议。一方面,企业将骨干员工作为导师推荐给合作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讲座,提供一系列实践操作指导。另一方面,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营销实践工作,承担企业员工培训及一些横向课题的研究,给予企业智力支持[1]。

(二)服务互给

企业劳务需求与学校实训及就业相对接也是校企合作常见模式。学校定期组织人才招聘会,企业根据自身用人需求来校召开宣讲会,招聘在校生兼职实习或毕业生工作,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此种模式是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组织管理,协同教育培养[2]。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企业为学校解决实习实训、就业等问题。

(三)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此种模式的实质是学校和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校内实训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工学交替、产教耦合的理念下对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在学期中穿插企业实践环节,可以优先选择这些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或者由企业方注资,在校内建立相关实训室,配备专业实践相关仪器和设备。

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收益不明显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注重形式,很少能做到长远战略性合作。另外,校企合作普遍缺乏一定的深度,合作周期较短,且具有临时性特点,企业不愿意投入相关人力物力资源到合作项目中。同时,相关项目可能未与企业当下用工需求相结合,因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培训、接待成本,产生的效益少。教师顶岗实践所产生的企业效益也不明显[4]。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企业无法获得较高收益,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于高职院校中。事实上,许多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时都没有掌握足够的销售技能与实践技巧,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产品与行业知识背景匮乏所导致的结果。除此之外,学校提供的校外实训场地质量不高也是导致合作深度欠佳的重要原因。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特点。很多高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只是为了完成相关考核指标,而没有与企业开展实质性的合作[5]。

(三)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还处于较为单一的阶段。以我校商学院校企合作为例,模式基本上分为“认岗”“跟岗”和“顶岗”三类。大一的学生进行“认岗”,学生们进入企业以参观的形式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职责进行基本了解。“跟岗”针对大二学生,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以产教融合的理念为依托进行短期性企业实习,一般为期1个月~2个月。在此过程中企业教师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且企业案例教学资料由于保密要求等原因,校方很难拿到比较有价值的资料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校企合作教学效果不理想[6]。“顶岗”则是针对大三毕业生,可通过合作企业的面试筛选进行实习工作。整体来看,这些合作模式还处于较为基础且单一的阶段,基本上还是以满足企业方用工需求为导向开展的实训活动。难以达到学生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提升、企业效益提升的理想效果。

(四)校企双方智力引进需求不对等

当下,院校引入企业资源大多是依靠私人和校友关系,这样的方式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导致校企合作时对企业的贡献程度较低,在研发和营销实践环节中对企业帮助不大[7]。因此,深入企业的优秀教师可能因缺乏工作经验而无法得到企业方的认可和信任。很少有员工认同教师的基础理论,对其的依赖程度和吸引力都较低[8]。

三、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中企业诉求分析

(一)需要高质量的营销人才

目前市场营销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企业急需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企业方经常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挖掘高质量营销人才,以此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使就业及实习同步进行。2016年,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在校企合作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留住人才,是所有被调查企业一致认可的合作动力。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营销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只有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并且掌握最新技能,如大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等,才能够在市场中展现较好的引导性作用,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营销人员的短期性、临时性需求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对营销人员产生短期性、临时性的需求。例如,展销会或节假日促销活动需要大量人员对产品进行推广、销售,完成调研、策划、促销等工作。如果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将自身的劳务需求与院校的实训项目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进入企业即可解决企业面临的短期性用工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培训和人工成本。

(三)企业在校园中的品牌推广需求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项目能够借助学校实训平台帮助企业打开校园市场,提高自身的品牌效益。一方面,以校企合作实训项目为契机,企业方可深入学校进行宣讲。在此过程中,即可将企业文化、品牌理念等信息传递给师生群体;另一方面,对产品进行展示推广促销,以此实现企业利益的提升。同时,由于学生团队的参与和学校场地、配套资源的支持,企业产品宣传和促销活动费用能够很大程度上进行压缩,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能够达到少风险、低投入、高回报的推广和销售效果。

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双赢模式

(一)优化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与理念

据调查,学生在实习阶段,企业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以及耗费大量的成本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自身技能水平低以及态度不够积极使得实际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教师应当结合目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应该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养成,包括策划方案写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相关软件使用技能、抗压能力等。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改良传统技能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最终使学生掌握的技能可以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而有效降低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减少企业的培训费用,提升学生能力促使企业的利润提高。

(二)通过实训平台服务企业

学校可依托于校内实训平台,如实训超市、校园展销会等对合作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以此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加销售额。我校与欧莱雅公司合作举办的欧莱雅义卖活动正是契合此理念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一方面,学生以义卖活动主办方的身份全程参与策划并实施促销活动,专业技能在实际市场环境中得以锻炼与提升。增加了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相关工作岗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义卖的推广宣传与现场体验、售卖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认可度,最终实现在短期内(2天~3天)产品销售额激增的效果。同时,义卖主题也为欧莱雅的品牌形象塑造和宣传起到积极正面的效果。

同时,学校亦可面向企业的外部服务。城市会展中心每年会举办大量的各类型产品展销会:如酒类产品、农产品、服装类产品等。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大量短期临时促销人员,短时间内很难从社会上招聘到符合需求的人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可抓住此机会,与相关企业联系,搭建临时校外实训平台,让学生承担相关销售任务。除了展销会,每年“618”“双11”活动前夕,相关物流企业也有大量的临时用工需求。但由于其时间节点特殊,为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校方可考虑调整实训周时间,使之与企业用工时间契合。

(三)服务企业商业项目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会有一些调研、策划、活动执行类的营销实践。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可考虑将此与专业核心课程,如“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现代推销技术”等进行融合[9]。由教师组建团队,承接企业调研、策划、销售等项目。以学生开展具体工作,教师全程指导的方式完成相关项目。在此过程中,校方可与企业一同进行考核,选出优秀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五、结语

探索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双赢模式对于进一步拉近学校和企业距离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双向服务、共同发展的理念作为校企合作的黏合剂,抓住企业诉求,在双赢角度下搭建校内外实训平台、开展实训活动才能够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或增加收益的良好合作效果。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