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培养核心素养
2020-11-22刘兵华
刘兵华
本文以2020年全国I卷理数17题为例,通过多角度的思考与深层的挖掘,渗透数学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试题及分析
题目(2020年全国I卷理17)设{a,}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为a,a的等差中项。
(1)求{a,}的公比;
(2)若a=1,求數列{na,}的前n项和。
点评:(1)主要考查等差中项及等比数列概念,属于基础概念题;(2)主要考查“等差x等比”型数列求和问题,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解决这种题型的关键是将其转化为可利用公式求和的数列。笔者尝试从学生最熟悉的方法人手,层层深挖、适当点拨,多角度进行一题多解,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解法探究及模型建立
解析(1)由题意可知:2a=a,+a3,即2a=a;9+a,q
因为a≠0,故q+q-2=0,解得q=-2或q=1(舍)。
(2)此时a,=a,q"'=(-2)",记数列{na,}的前n项和为Sn。
下面,从不同角度探究第(2)问解法。
解法一:错位相减法。
在解决“等差x等比”型数列求和时,由于有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作铺垫,错位相减是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最常规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灵魂在于“错位”,故书写的格式非常重要,同时“错位”也能很轻松地解决作差后的项数问题。
模型建立:设{a,},{b,}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它们的通项公式分别为a,=an+b,
b,=q”-‘(q#1),求数列{a。.b,}的前n项和Sn。
解法二:分组求和。
在教完错位相减法后,我鼓励同学们用其他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后来有同学提出这种解法。利用分组求和的方法将陌生形式转化为可求和的等比数列,体现了数学分类讨论和化归的思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解法三:裂项相消法。
对于等比数列b,=b.qn”-'(q#1),我们可以将其列项等到b。=(b,-bl),也就是说等比数列可以采用列项的方式求和。那么对于“等差x等比”型数列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呢?可以由特例人手观察系数特点,2”=2"+1-2",从而探索出用待定系数法进行列项。
解法四:导数法。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它与函数存在诸多共性。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时我们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可先让学生观察其式子特点,从而联系函数求导后存在形式类似之处。由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三、反思总结
“等差x等比”型数列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题型,也是高考数列题的常考点,解法
是最直接的常规解法,将数列转化为可直接求和的等比数列,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建模素养。解法三通过裂项相消来求和其实学生也不陌生,但对于这种数列求和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运算和分析能力。解法四运用函数思想来研究数列,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从学会做一道题成长到解决一类题,进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己探究和提出问题的层面。在解题中思维得到锻炼,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徐学军:《从错位相减法到裂项相消法》,《中学数学教学》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