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研究①

2020-11-22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脚踝踝关节韧带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踝关节由距骨与胫骨、腓骨远端关节面组成。关节囊前后较薄,两侧较厚,并有胫侧副韧带(三角韧带)、腓侧副韧带等增强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是屈戌关节,跖屈、内翻力量强于背屈、外翻力量,足外翻的肌群、韧带力量小于足内翻肌群、韧带力量。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关节窝内,关节稳固不易发生伤害;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关节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向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1]。踝腓侧损伤在运动损伤中是最经常出现的,在踝关节受伤情况高达90%,发生几率极高。踝腓侧损伤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要加强运动损伤预防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1 踝腓侧损伤分析

步态分析、足底压力测量及在踝关节损伤评估中的应用。步态分析技术与足部压力测试2个实验室通过在形式和外观周期性肢体运动进行分析。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田径、球类等项目的步态及足部压力对于踝关节存在直接作用,反映足部的构造、功能及整个体态控制的情况。

步态主要有站立时期与摆动时期2个分段,正常步态要经过足接触初期—足跟着地、足承重期—足放平、站立中期、站立末期、摆动前期、摆动初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等8个阶段。步态正常时,踝关节有很大的活动度。足部的蹬地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蹬地动作需要踝关节和小腿三头肌共同参与完成的,同时跖趾关节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踝关节腓侧发生损伤时,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行走时步态异常、步幅、步长情况变化,为减少腓侧负荷,会出现运动代偿效应,足着地瞬间加速过度到站立中期。踝关节腓侧副韧带发生损伤时的地面反力平缓变化,在支撑时相中前期,损伤者前后方向的力要比正常人大;在步态周期的60%之前,损伤者左右方向的力明显大于正常人。损伤者关节跖屈力矩变化与正常人差不多,损伤者侧外翻力矩、外旋力矩达到最大值,损伤者输出功率最大。

踝腓侧损伤发生时是前脚掌外侧第五踮骨基底部触地,承重部位疼痛,呈跖屈状态且踝背屈障碍,造成膝关节超伸出现踝关节松动,破坏全身平衡。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小腿三头肌、和腓骨长肌等肌肉绝对力量的对于踝关节也存在影响因素。

在跑、跳或改变方向的项目中,足内翻主要是踝关节内收过度超过承受的范围,跑步时脚踝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3倍,短跑项目中身体重心前倾,前脚掌着地后蹬,过程中踝关节做跖屈运动,踝关节稳定性差易损伤。

在中长跑、长跑、跳跃等项目中,主要是以脚后跟着地并迅速向前脚掌过度并且充分后蹬,脚后跟着地完成背屈动作,向前脚掌过度并且后蹬是趾屈动作;前者关节稳定性强,不易发生运动损伤。

球类运动中改变方向动作多,速度快,跑跳结合,跳跃腾空多,落地时重心不稳向侧边歪斜,足部被踩、或落在不平整的地面上等,出现前脚掌外侧触地,造成跖屈过度和内翻损伤。

2 踝腓侧损伤的预防

科学有效的训练可以改善踝关节的骨骼肌、韧带的虚弱的状态,提高运动表现能力;合理热身和拉伸肌肉活动,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可以加快营养与能量的运输,促进代谢。

2.1 科学的热身活动

科学合理的热身可以达到提高体温,激活肌肉,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重视热身活动的环节,并针对体育项目特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

2.2 爆发力训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快速动力性的负荷训练,包括分腿脚、下跳后转体跳、屈髋跳等,有利于调整体能状态,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的感知能力,快速反应。

2.3 肌肉力量强化训练以及柔韧性提升

拉伸踝关节胫侧三角形韧带、胫骨前肌、小腿三头肌,促进血液循坏,采用静力性练习加强外侧韧带的力量,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踝关节内外侧的力量关系。

2.4 运动鞋

让学生了解到运动鞋对运动的能动性影响。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生物运动力学规律的运动鞋能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提供缓冲环境和支持踝关节的正常屈伸。

2.5 肌肉贴

增强踝关节稳定性。引领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知识的学习,理解踝关节的生理解剖特点,讲述肌肉贴的使用方法。

3 踝腓侧损伤的康复

足踝扭伤严重程度分3级,都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等情况出现:Ⅰ级轻微疼痛,踝关节稳定无韧带伤情和撕裂、无淤血,行动自如;Ⅱ级中度疼痛,踝关节轻微松动,韧带部分撕裂有淤血,行动不便需休息;Ⅲ级严重疼痛,踝关节功能性不稳,淤血明显,运动能力丧失和功能障碍,不能负重和行走。

踝腓侧损伤后应不能运动并现场处理,不要在伤痛处按揉,使伤情得到控制。损伤后,在冬季可以直接用自来水冲洗,夏季使用毛巾包着冰块立刻施行局部冷敷14~20min,促进血管收缩,伤处血液循环速度降慢,降低温度,达到消肿作用,踝腓侧损伤后早期不可使用红花油、云南白药等活跃化瘀的中药保健品;冰敷后可用绷带、肌肉贴采用8字环绕进行加压包扎,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当天卧床休息,用枕头垫高患肢,不得低于心脏平面,可减轻血液瘀积。

伤后48h可以按摩踝部解溪、太溪等穴位,刺激放松胫侧三角形韧带,血液循环加强,促进消肿止痛,加快修复,促进组织再生,肌肉分解粘连,避免肌肉萎缩,增强肌肉的向心力与离心力,提高本体神经感受,增强生活工作能力。采用传统医学,用桂枝、鸡血藤、洛石藤、姜黄、红花等中药材一起煎水泡脚。

当踝关节炎症消退后,踝功能体现需要通过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力量练习、平衡能力训练、爆发力训练等内容进行康复训练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二次损伤的出现。

3.1 关节活动训练

踝关节受伤3d后,拉伸唤醒损伤周围的肌肉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可以进行转脚踝、提踵、足尖写字练习等简单的康复训练。静养过久会让脚踝关节粘连、肌肉功能减弱、出现肌肉无力的状态。

3.1.1 转脚踝练习

训练初期,手抓住足后部环转脚踝,逐渐加快速度和活动角度。中后期开始主动活动。

3.1.2 坐姿提踵练习

提踵是脚尖绷直—勾脚尖周期性运动,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体现。

3.2 肌肉力量练习

崴脚是踝部肌肉力量薄弱的体现。肌肉力量训练是踝关节损伤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关节活动没有存在功能性障碍,没有疼痛感觉,肌肉力量训练就可以进行,肌肉训练主要是提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加强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以自身体重与弹力带的阻力形式出现。

3.2.1 勾脚尖练习

站立位,将躯干靠在墙上,肩胛骨贴紧墙面,全脚掌踩地,脚后跟墙面隔一个半脚的距离;向上做勾脚尖动作至背屈最小角度,做3组,每组25次,增强胫骨前肌肌肉力量与耐力。

3.2.2 自重提踵练习

站立位,取一踏板,前脚掌置在板上,利用自身的重量做快上慢下的练习,促进腓肠肌、比目鱼肌的力量发展,向上1~2s,向下6~8s。

3.2.3 静力性“勾脚”

两人组合训练,两人面对坐在垫子上,腿伸直,脚垂直地面,两人相隔50cm,环状弹力带套在脚尖上,阻力方向与背屈方向相反,对抗阻力完成静力性动作,背屈至最大幅度保持30s,加强背屈肌群胫骨前肌等力量,提高踝关节向稳定性。

3.2.4 抗阻“绷脚”

坐训练凳上,环状弹力带一头套在骨盆位置,一头套在脚尖,阻力方向与跖屈方向相反,对抗阻力完成“绷直脚尖”动作,跖屈至最大幅度做3组,每组16次,增强跖屈肌群力量,提高踏蹬能力。

3.2.5 扛阻外翻练习

坐姿,用环状弹力带套住两脚脚尖,阻力方向向内,抗阻力向外,脚踝抗阻力向外运动是外翻练习。左右脚替换,做3组,每组16次,增强长短肌力量,提升踝左右侧向运动能力。

3.2.6 扛阻内翻练习

坐姿,用环状弹力一头带套住脚尖,另一头固定,阻力方向向外,抗阻力向内运动完成内翻练习。左右脚替换,做3组,每组16次。提高胫骨后肌力量,提高踝左右侧向运动能力。

3.3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力是踝关节功能的体现之一。平衡训练从侧平举单脚支撑开始,循序渐进,进阶到抱胸前单脚支撑、闭眼抱胸单脚支撑等训练,训练时间从60s开始,随着运动强度增加,时间依次为45s、20s。

3.4 爆发力训练

脚踝是否康复,以单脚起跳和稳定落地进行检验,脚踝肌肉力量、关节稳定性逐步恢复,可以开始进行跳跃稳定性练习。单脚稳定地起跳、落地,说明脚踝不会存在功能性障碍。主要练习有横着跳,竖着跳、左右跳,前后跳、金鸡独立旋转。

猜你喜欢

脚踝踝关节韧带
老人怎么练脚踝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崴脚可不是小事
老人多做脚踝操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足部按摩(二十二)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
七分宽腿裤展现性感脚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