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
2020-11-22刘兆成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刘兆成/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一、前言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近年来教育部提出的、和学术性及基础性大学相对应的一种新的本科教育类别,是职业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构成因素。和传统的本科院校比较起来,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偏重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策略和方法,也必然要和传统本科院校的开设方法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提升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问题
(一)课程建设的论证缺失
现阶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都存在建设不够标准、视野比较狭隘、建设论证缺失的问题,一些高等院校在确定课程建设内容的时候,未能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和教学研究,这导致课程内容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存在较大出入,有关人员未能意识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在新时期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只是简单的根据教学经验、对过去的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调整。这种课程建设必然存在理论不稳固、建设视角过分单一、行业和人才机构未能参与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局限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将会非常有限。
(二)课程体系存在漏洞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它往往需要系统化进行,才能取得最终的实际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体系都存在漏洞,这种漏洞主要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课程的入学教育安排不够完善,现在的课程体系基本囊括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教育,却未能对大学生入学的适应方法、毕业以后进入新单位的适应方法进行指导。第二,课程进行未能实现全程化,也就是说没能根据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建立有效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策略,这使得职业指导在某些阶段必然出现缺位错位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第三,课程设置未能考虑到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很多应用技术型大学将课程重点放在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对未来的就业、面试、求职等进行了详细的教育,但是却忽略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幅度缺失,不利于他们以后的顺利就业。
(三)课程教学策略过于陈旧
现阶段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然而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不够丰富、课程教学策略陈旧的问题,导致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学生未能从课程中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支持。具体来说,这一问题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部分教师的教育学及心理基础理论素质不过硬,很难深刻的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在教学中自然就很难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导致教学设计不科学、吸引力不高等问题。其次,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把关注重点放在知识技能培训上,却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和想法。另外,一部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教学手段略显僵化,往往过分看重理论教育忽略了实际指导、对第二课堂未能合理的利用,这使得课程的最后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最后,还存在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都是由教师进行,直接给学生打分判定成绩,却没有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评价,这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很难完全公正全面。另外还有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在这个课程中,过分看重笔试的分数,却没有考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表现,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发生较大的偏离。
(四)课程指导效果比较有限
大学生的成长非常快,在本科院校学习的四年期间,他们的能力水平、阶段性就业指导需求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只有根据他们的成长情况以及实际需求给予恰当的指导,才能取得最佳的就业指导效果,然而问题在于现阶段大部分应用技术型大学并未能做好课程分段设计,对学生的指导也是一刀切形式,不利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发展。还有一部分高等院校,在前三年没有安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只在学生即将离开学校的时候开设一学期的课程,或者通过毕业就业报告会等形式简单传达相关知识,这种不够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创业支持,更没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和个性化服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
三、应用技术型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一)提升课程体系完整性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打开视野,坚持学校、行企、人社三方面共同合作的工作原则,坚决做好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协调,通过对学生、用人企业、人才单位、学校四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调整。首先,要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他们的需求变化。真正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去,从根本上明确大学生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要求和评价,对教学工作进度等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其次,要真正到学生的对口就业行业中去,找到优质的企业与人才机构,共同对新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判定标准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的内容,保证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能够保持先进性。再次,要聘请行企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员参与到课程建设当中来,结合教师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家的实践经验,架构一个新的、更具实际意义的课程教学体系,对过去陈旧没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将学习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深入掌握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及技巧。最后,要对职业规划和发展教学工作的规律进行研究,为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对政府就业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就业政策变化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从多个角度共同着手,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二)加强课程体系系统性
大学是一个人调整自己职业规划、理顺就业思路的重要阶段,在大学期间大学生需要制定出优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行业情况开展自主实践,为了更好的适应大学生就业的系统化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调整,加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让课程能够在整个大学阶段为学生提供足够有效的支撑。第一,务必要架构课程的系统化体系。连接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教育的有关内容,对大学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具体化指导,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就业指导方面的需求和实践能力发展特征,开展系统化的高效教育,从而从大学入学、学校学习、职场适应等方面分别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第二,务必要提升职业素养的培训效果。职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成败,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评判标准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很多用人单位在考察员工的时候都会关注他们的职业素养,没有职业素养做支撑,学生的就业发展将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为了彻底打破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传统问题,我们必须要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职业素养培养与就业指导课程结合起来,群策群力共同采取措施,为提升大学生就业实力做出努力。
(三)关注课程教学模式多样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探索,又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往往要求教师具有突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师必须要尽可能提升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并且对实践技能进行探索尝试,以此为基础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咨询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课后实训辅导教学模式等新的教学模式,一切以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为出发点,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职业素质教育效果上,设计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对过去固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筛选,改变过去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让学生的能力能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另外,教师必须要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打破第一课堂的限制,做好课后及线上课堂的指导及培训工作,通过制作电子课件、录制微视频等方式,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全程式指导。
(四)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
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特点以及问题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想要让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将他们根据学年分成几个群体,而后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指导培训。具体来说,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就业创业没有概念,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能够让他们快速的适应新的人生阶段,更能够让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成型,有助于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学生开始逐渐进入就业创业素质的稳固期,他们能够利用学校提供教学资源,根据培养目标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检验和锻炼,这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好的个性品质。在这个阶段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主要是帮助他们理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素养进行培养,认清就业的情况和形式,掌握求职就业的技巧。
(五)保证课程评价体系科学性
为了让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真正发挥作用,我们需要保证课程评价体系科学性,也就是要重构评价体系。首先,要对课程评价标准进行改进,从评价内容、项目类别、衡量指标等方面入手,为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评价有效性做出努力。其次,要联合企业和第三方机构进行联动评价,学校方面主要负责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评估,而企业和第三方则负责建立反馈机制,将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实践情况提供给学校,使学校能够据此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策略。最后,除了传统的问卷和笔试之外,学校还需要开发线上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系统,让学生更加便捷的参与能力评价,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四、结语
应用技术型大学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更能够让学生的职业素养更上一层楼。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人员必须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其进行课程改革,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