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
2020-11-22唐爱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唐爱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毕业论文,能反映出申请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准,也可以从侧面衡量学位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硕士论文中问题的探究可以为剖析翻译硕士(MTI)教育中的问题,为提升MTI教育质量提供依据。本研究将从微观的角度,对某校第一届口译硕士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改进MTI教育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分析的对象就是某校12名口译硕士的毕业论文,它们都是口译实践报告-学生亲自进行一次口译实践,并就口译中存在的问题及所用的策略写出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这些论文的正文部分基本上由Introduction、Preparation、Case study及Conclusion构成,并附口译的转写文本。实践任务形式为交替传译,涉及的领域包括旅游、林业、宝石加工、木业、戏剧文化、经济、宴会、水资源、生态资源等。从口译实践报告我们既可以了解学生口译实践的大致情况,又可以了解其论文攥写的水准。
三、口译能力的构成要素
国内外关于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的研究主要有PACTE、Nord以及EMT的翻译能力模式。PACTE(2000)研究小组认为翻译能力由双语能力、言外能力、相关的翻译知识、工具能力及策略能力构成;Nord认为翻译能力包含传译能力、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专业能力及技术能力;EMT欧盟硕士培养联盟则认为翻译能力主要指提供翻译服务的能力、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挖掘能力、主题知识能力以及技术语用能力。尽管上述有关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的阐述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都承认翻译能力包含语言能力、主题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工具技术能力。
就目前来看,口译届关于口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是相关研究表明,研究者较为一致地认同“口译技能”(也就是“口译能力)主要由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及口译技巧构成的观点。王斌华指出口译员的源语听辩理解能力和目标语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其双语能力的主要标志,“言外知识”包括百科知识和专业主题知识,“口译技巧”包括听辩理解、逻辑分析和整合、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转换、口译表达等方面的技巧。接着他又提出了译员的能力由智力性因素(包括双语能力、言外知识、口译技巧)以及非智力性因素(译员心理素质、译员职业素质及译员身体素质)构成。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具有瞬时性,因此口译活动需要灵活的应对策略,紧急情况下,需要译员采取紧急应对策略,所以除了需要掌握笔译所需要的能力之外,译员应具备相应的策略能力,这其中也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属于“口译技巧”的范畴。此外,口译的瞬时性表明高质量的口译行为必须要有充分的译前准备。而实际上译前准备涉及到“言外知识”的能力的提高以及工具技术能力的运用。
四、存在的问题
(一)口译任务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源语为英语的听辩理解问题
(1)英语长、难句的听辩问题。从论文中口译的转写资料来看,英语长、难句的听辩对MTI口译方向的学生造成不少困难,导致其错译、漏译现象严重。对于不少的英语长、难句,学生抓不住语块信息或句型结构,抓不住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只听出了支离破碎的信息。12项口译实践中有5项口译实践涉及了英译汉口译,并且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以下现象:对于讲话人较长时间的讲话的口译出现的错译和漏译现象问题突出,包括单词、词组,甚至句子的错译和漏译。其主要原因在于译员需要承担较大的听力负荷,难以充分理解并贯通密集的信息内容。英语并非译员的母语,在听辩能力上原本就存在着困难,而一旦英语输入的信息密度加大,译员的口译工作便达不到预期效果。
(2)口音适应性问题。根据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调查,86%的译员认为高频率出现的复杂难辨的口音是口译工作的潜在威胁和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而对于口译经验尚不足的MTI口译方向的学生来说,情况尤其严重。从毕业论文中对遇到的挑战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到带有浓重地域特色的口音及语言习惯的英语使学生极不适应,对其听辩能力造成极大的挑战,进而使口译工作陷入被动局面,错译、漏译现象也因此变得更为频繁。
2、言外知识不足
言外知识的欠缺主要体现在对专业主题知识的译前准备不充分以及百科知识的欠缺。言外知识不足是个普遍的现象,单从学生的论文中就可以略见问题很具代表性:12名同学中有7名同学明确地列举了言外知识不足给其口译任务造成的挑战。
无稿口译中显现的言外知识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词汇准备不充分上。虽然从论文中的译前准备中的自述部分可以看到所有学生都进行了词汇准备,但是从口译的录音转写文本来看,词汇准备得不够充分、细致,如S9有关记者的所属机构翻译有错,把中国建材杂志译成“The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daily”,而实际上对于参会的记者所属机构,译员应该事先与会议主办方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事先准备。
3、口译技巧的欠缺
(1)以英语为目标语的组织表达能力较差。以英语为目标语的组织能力较差导致口译时意思表达不明确或错误、重复、回译、停顿时间长或出现众多影响表达流畅度的口头禅,如“嗯”“呃”。从论文来看,以英语为目标语的意思表达不明确或错误是此次研究的12份论文当中都提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尤其是对较长的汉语源语的英译。
(2)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在遇到听不懂或者不明白的且重要的源语信息时,学生常常采取被动的省略,而不是积极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诸如询问讲话人、利用其他的语境线索推测甚至猜测、概述、手势语比划等紧急应对策略以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二)论文攥写的问题
1、语言表达问题
本研究中所有的论文是用英文攥写而成,大部分学生的文章中出现不少语言错误。笔者统计了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其中各种错误类型及数量列举如下: 表意不清楚(8),错误用词(11),时态错误(10)冠词错误(5),介词错误(4),句子不完整(3);连写句、语态、主词动词一致性及连词错误(各2处)。在研究的12份论文中,无一例外地出现语言表达错误,约200字的英文论文摘要中,出现如此高频率的语言错误,确实令我们深思。
2、口译录音资料转写规范问题
毕业论文中口译录音资料的转写问题主要体现在:该有的影响口译流利性的迟疑和口头禅(如“呃”(或“Er”“Em”))、停顿时间长短、重复、修正及讲话人并未被全部或完全没有标识清楚。有的地方出现字体或单词拼写错误,有的句子出现标点符号缺失或标点出错问题,有的漏译的信息也没有标注清楚。
3、论文内容问题
几乎所有的论文的主体部分都涉及:口译任务描述、译前准备、口译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到结论,其“八股式”倾向很严重。这些论文主要就是有关此次口译实践的心得体会,对于论文重点部分,也就是口译中的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学生基本都是简单罗列出其在口译过程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其实有的算不上困难),但并未针对这些问题陈述自己相应的解决办法,而是笼统地陈述了自己在口译时使用了哪些策略。另外,在阐述问题时,学生并未就口译实践过程中某一特定的现象或问题进行有重点、深入地讨论,存在着 严重的“去学术化”倾向。
五、结语
本研究依据口译能力的要素,分析了MTI口译方向硕士毕业论文中体现的主要问题。虽然研究所选取的材料只局限于某高校的首届口译硕士论文,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也可以反映出口译硕士教育中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