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点、线”结合的滨水空间提升设计及工程应用

2020-11-21王光荣蔡慧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江宁滨水绿地

王光荣,蔡慧娟

(1.南京市江北新区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江苏 南京 211800;2.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6)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城镇人口越来越集中,楼房越建越高、越建越密,人们开始意识到滨水空间是一个城市最珍贵的资源。 滨水空间的提升改造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还是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举措。

滨水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设计体系。厉泽萍等提出基于产城融合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 韩拓等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城市滨水景观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喜爱,也成为城乡规划建设的关键内容[2]。李迅探讨了滨水空间的生态性、边界性、可及性、渗透性等特征[3]。 林慧颖等对国内外滨水公园的恢复性理论与恢复性知觉在环境中的体现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4]。 段莹超探讨了城市滨水型景观道路的横断面、边坡绿化和亲水景观的设计问题[5]。 由此可见,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河道设计的发展趋势。 笔者重点分析滨水空间提升设计的主要目标及理念,试提出以功能为点,河道为线的“点、线”结合的设计方案,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南京江宁河河道整治二期工程中,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 滨水空间提升设计

1.1 设计目标

滨水空间提升的设计目标主要围绕功能、文化、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在功能方面,提供不同的水岸活动,创造生动的公园活动空间,强调亲切的人性尺度设计。 在文化方面, 力求重建市民和水乡文化的联系,创造区域性水岸文化。 在景观艺术方面,着力重现江南水乡园林艺术空间,延伸和重塑河岸景观。

1.2 设计理念

滨水空间提升的设计理念通常建立在对项目的理解与设计目标之上。 在景观艺术的设计方面,分别从河流文化、水乡生活、传统园林与自然生活(如图1所示)中获取设计灵感,以蜿蜒的艺术形态来体现秀美的水岸场景。 在设计中,提取河流的曲线、生命与水互相融合的律动,以及自然中的秀美水韵来编织景观空间,展示水岸魅力。 通过曲线化的游览路线、蜿蜒起伏的地形, 塑造出具有韵律感的景观空间与流线,并使其与河道的整体气势相融合。

1.3 设计思路

2 工程应用

2.1 河道概况

图1 滨水空间提升设计理念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waterfront space improvement design idea

江宁河发源于安徽省当涂县, 流经南京市江宁区和雨花台区,经江宁河闸汇入长江,是当地重要的泄洪通道。江宁河堤防用来保护江宁街道集镇、滨江新城、板桥新城的居民、农田,宝钢梅山公司、绿洲机器厂等大型企业,宁芜铁路、205 国道、宁马高速公路以及宁安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防洪效益显著。江宁河流域属宁芜丘陵区,中南部低山起伏,濒江西部及通江河两岸多为冲积小平原,江中有诸多沙洲,地势东南较高、西北较低,呈簸箕状的盆地地形特征。该区共有低山、高岗、缓岗、冲积平原和沙洲五大地貌类型。现状河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河岸硬质化严重(主要为混凝土护坡),河道生态功能缺失;(2)沿河植被稀少且品种单一,基本无景观品质;(3)滨河空间形式单一;(4)缺少市民活动空间,居民文化生活与河流文化割裂;(5)缺少地标性景观空间,区域形象不够鲜明。

2.2 总体设计

通过分析场地现状和前期城市规划可知,本次设计范围内的集镇南岸段与柏桥洲滩湿地靠近商住用地规划段, 河道北面的地块未来规划为生态绿地,作为北面工业园区的屏障,人群参与活动较少。 河道南面的两处绿地靠近城市生活区,是未来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起到城市客厅的作用,可作为滨水的城市公共绿地,近水且狭长的空间也易于提供丰富的活动场地,还增加了亲水面。 该工程在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时,景观设计分3 部分进行,即集镇南岸段、柏桥洲滩湿地段和其他驳岸标准段,具体如图2 所示。

图2 江宁河滨水空间提升设计功能分区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waterfront space improvement design function division of Jiangning

2.2.1 亮点设计

该工程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亮点在集镇南岸段的主入口空间。通过营造引人注目的空间,连接贯通全园的游园道路,依次串联各个滨水空间活动场地,展示景观上的城市天际线与河道上的多样生境体验打造。

2.2.2 竖向水位设计

江宁河的常水位为6~7 m, 洪水位为11.32 m,景观设计中的步道、 平台、 绿地等高程全部在8.0 m 以上,其中滨水步道高程统一设计为8.5 m。在洪水位下,大部分靠近河岸的场地被淹没。 柏桥洲滩湿地现状高程在10.5 m 左右,后期设计中保持了该地段的大部分标高,土方未进行堆高设计。 在洪水位下,柏桥洲滩湿地也会被淹没。 城镇段的城市公园内的活动场所标高大部分设计在11.5 m 以上,避免了被淹没的危险。 江宁河滨水空间提升竖向设计如图3 所示。

图3 江宁河滨水空间提升竖向设计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waterfront space improvement vertical design of Jiangning

2.3 分区设计

2.3.1 滨河绿地公园节点

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机械装置、机械零部件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课时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集镇左岸滨河绿地属集镇重点打造段, 绿地占地面积约41 000 m2,东西长约530 m,南北宽约80 m,其平面布置如图4 所示。绿地南侧毗邻花园路(规划中),南北有江宁镇桥、瑜桥贯穿,往来交通便利,未来本段河道南北两岸为高密度开发居住区。 结合河道及岸坡绿地,打造一处集镇休闲绿地,作为未来集镇居民的一处大的开放型休闲绿地空间。 绿地以植被绿化形式为主,强调其生态功能,辅以休闲步道,兼具休闲、游憩的生活功能,部分洪水位高程以上绿地适度布置休闲活动场地, 作为服务周边集镇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

图4 滨河绿地公园平面示意图Fig.4 Plan sketch of riverside greenspace park

因靠近城市两条主干道花园路和宁桥南路的交汇点,所以此处发挥着景观客厅和城市地标的功能。位置上的重要性与交通上的便利性使得此处适合于打造公园主入口,作为人群汇集的主要节点。通过环形的草坪空间设计来增强场地的凝聚力与专属性。环形草坪的一端连接主入口广场。在广场上,以水波纹的扩散为灵感,设计铺装条纹。广场的两边分别设计有仪式感的灯柱、阵列树池以及休息坐凳,树池、灯柱的排列以及铺装的张力一起构成了主入口的仪式空间,使得入口空间瞩目开阔。

环形草坪的另一端连接江宁河。在此处,设计了最重要的滨水广场。 滨水广场的弧线设计增大了亲水面, 广场后面的台阶与绿化增加了广场的景观层次,增强了滨水的观景体验。 在广场的铺装中,设计了飘逸的线条,使之与水的流动、河的蜿蜒相融合。中心的环形草坪空间面积大,视野开阔,圆环的造型增强了空间的向心感,使整体的设计统一灵动。在草坪中,设计了叠级的花池与可供人休息的台地草阶。环形的广场铺地设计是从入口的铺装形式过渡而来的。在对景的一侧,设计了标志性的廊架。廊架下,设置了环形坐墙,供人休息与停留。

2.3.2 柏桥湿地公园节点

湿地公园(如图5 所示)的建设主要利用现有河头洲滩建设一处郊野型湿地公园,以生态修复为主,兼具科普、教育、休闲功能,着力恢复河道绿洲的良好环境,为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栖息地。在进行湿地公园设计时,考虑对部分现状滩地进行地形重塑,从而形成不同水深的水生植物种植区, 提高水岸带植被群落的丰富性。 通过设置不同大小的湿地净化池,收集场地内的雨水,并经净化处理后,排入江宁河, 以避免雨水夹杂枯枝败叶与其他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在场地内种植不同品种的花草与树木,打造一处生境多样、植物繁茂的野外湿地公园。公园内设计栈道园路等步行交通系统,以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同时提供休闲平台、廊架等设施,方便市民休息和停留观景。

图5 柏桥湿地公园平面示意图Fig.5 Plan sketch of Baiqiao wetland park

2.3.3 驳岸标准段的设计

堤防迎水坡绿化主要以草皮防护为主, 增加组团植物搭配,丰富河道岸坡景观层次。 背水坡设计,根据现状退让条件,可适度丰富植被绿化,以保障河流廊道的生态宽度。堤顶道路两侧以行道树为主,首选当地乔木品种。

2.4 植物设计

2.4.1 种植原则

(1)适地适树。 根据场地内部小环境的特征,选择适合的树种。研究河道水位变化区域,将场地划分为陆生生境区、季节性淹没区、水生生境区。其中,在季节性淹没区域,需选择耐湿、耐涝的植物品种。

(2)生态节约。 以本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成熟的树种,确保植株良好生长。选用易成活、粗放、适宜性强、轻管养的植物。 在保证植物景观性的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重点体现自然之美。

(3)景观特色。选择疏林草地和湿地花卉的种植形式, 使整体景观协调统一, 意在增强场地景观特色。 重点展现“春花·秋色”的季相变化,小尺度空间的春景体验,浪漫、宜人;大尺度界面的秋景风貌,有特色,震撼感强。

具体典型断面绿植设计详见图6。

2.4.2 种植分区

(1)滨河绿地公园。以阳光草地和花海为主要种植形式,保证开阔的景观界面,以期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区域。以常绿树种为生态基底,以春花和春色叶树种为特色,打造浪漫宜人的公园空间。沿水种植耐水湿和水生植物,利用观赏草的粗犷,在城市中引入自然趣味。 该区主要种植植物为:榉树、香樟、吉野樱、垂丝海棠,花海观赏草。

(2)柏桥湿地公园。 连续的滨水下凹绿地是公园的特色,它在丰富景观特色的同时,还起到城市海绵的作用。 该区域多选择耐水湿植物和秋色叶树种,以打造大尺度界面、有震撼感的秋景风貌。 大面积种植耐水湿观赏草,以体现粗犷、野趣的自然之美。该区主要种植植物为:池杉、乌桕、五角枫、耐水湿观赏草。

图6 典型断面植物设计示意图Fig.6 Design sketch of typical section plant

(3)河道绿廊。该区域为河道堤顶的迎水坡和背水坡。 根据场地特点, 在堤顶种植杂交马褂木行道树,在坡面点缀开花植物组团,在滨水步道边种植耐水的湿地植物。春季观花,秋季观叶,打造开敞简洁、景观统一的河道绿廊的线性空间。 该区主要种植植物为:杂交马褂木、北美海棠、紫叶桃。

3 结语

滨水空间提升设计的重点在于,针对现状河道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保留生态本底为基础,创造多样的滨水空间形式,适度引导人群活动参与的设计策略,增加城市绿量,将水文化、河流文化引入居民生活,打造一条兼具生态与实用功能的河流型生态廊道。

猜你喜欢

江宁滨水绿地
刘江宁作品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走进绿地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谈南京江宁博物馆藏青白瓷 明如镜 声如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