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小骨瓣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及临床效果研究
2020-11-21尚成生
尚成生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 110000
高血压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慢性内科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随之增高,因长时间的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伴有血压的严重升高,可能出现脑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针对高血压脑出血者多以及时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为主要方法[2]。随着微创技术在的临床推广,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通过钻孔引流等微创技术亦日趋成熟[3],但手术效果有待提高,且存在一定术后并发症,同时部分患者因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可能性明显增高[4]。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5],可显著缩短脑组织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医源性损伤等均有重要价值[6]。故本研究主要探讨超早期小骨瓣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7年1~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 例;年龄55~70 岁,平均(68.9±2.5)岁;既往高血压病程:15~40年,平均(28.5±2.9)年;入组时格拉斯哥评分6~11 分,平均(9.2±1.3)分。对照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55~70 岁,平均(69.0±2.6)岁;既往高血压病程:15~41年,平均(28.6±3.0)年;入组时格拉斯哥评分6~12 分,平均(9.3±1.4)分。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及入组时格拉斯哥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头部磁共振确诊;②监护人签署入组同意书;③年龄55~70 岁;发病前精神状况正常,语言及听力状况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功能不全、各种原因所致休克、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恶性肿瘤、合并明确脑血管畸形者;②发生脑疝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瓣脑出血清除术,所有患者均要求在确诊后6 h 内实施手术治疗,在术前检查明确血肿部位为,对血肿部位头皮行5 cm 切口,随后通过开颅钻头进行颅骨钻孔并稍加扩大,切开硬膜后,使用探针对血肿深浅进行确定,注意探测血肿过程中保持探与轴矢状面垂直直至到达血肿部位,负压抽吸对血肿部位进行减压,随后切开2 cm 左右皮质,缓慢暴露脑组织,并通过双极电凝彻底止血并将血肿清除,随后垫进明胶海绵放置引流管,及颅内压探头,妥善固定后术毕。对照组则行晚期小骨瓣脑出血清除术,手术时间一般为确诊后6~72 h 内,手术方法同前。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术前及术后3 d 两组血管内皮生长能力、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血管内皮生长能力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主要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主要观察血管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炎症因子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主要观察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颅内压通过术毕颅内压探头测定,脑灌注压以桡动脉持续测定的平均动脉压与颅内压之差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管内皮生长能力指标的比较
术前两组VEGF 和bF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VEGF 和bFGF 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观察组VEGF 和bFGF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管内皮生长能力指标的比较(pg/mg,±s)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管内皮生长能力指标的比较(pg/mg,±s)
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
观察组(n=40)术前术后3 d对照组(n=40)术前术后3 d 36.8±2.5 80.2±9.3ab 36.7±2.6 63.1±5.7a 11.9±0.8 42.9±6.3ab 12.0±0.9 23.4±3.6a组别 VEGF bFGF
2.2 两组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
术前两组ET-1 和N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ET-1 水平低于术前,NO 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观察组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NO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s)
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
观察组(n=40)术前术后3 d对照组(n=40)术前术后3 d 105.8±10.2 43.8±3.3ab 105.9±10.3 77.8±8.9a 26.9±0.5 51.1±5.3ab 27.0±0.6 38.2±1.3a组别 ET-1(ng/L) NO(μmol/L)
2.3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
术前两组hs-CRP 和TNF- 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hs-CRP 和TNF-α 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观察组hs-CRP 和TNF- α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s)
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
观察组(n=40)术前术后3 d对照组(n=40)术前术后3 d 29.8±2.5 8.9±0.6ab 30.0±2.6 16.7±1.9a 158.8±12.3 61.7±5.3ab 158.9±12.4 129.3±10.9a组别 hs-CRP(mg/L) TNF-α(ng/L)
2.4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比较
术前两组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颅内压低于术前,脑灌注压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灌注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比较(mmHg,±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比较(mmHg,±s)
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bP<0.05
观察组(n=40)术前术后3 d对照组(n=40)术前术后3 d 199.3±9.5 137.9±8.7ab 199.2±9.5 188.3±8.1a 47.0±3.6 95.3±6.8ab 46.9±3.5 59.9±6.2a组别 颅内压 脑灌注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高血压较为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且具有较高的致残与致死率[7],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病程较长,合并多种内科疾病[8]。目前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仍以手术干预为主,其中小骨瓣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9]。针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实施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脑疝形成[10]。故手术时机的把握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d,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能力中VEGF 和bFGF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小骨瓣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生长能力。另外比较术后3 d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发现,观察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中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NO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小骨瓣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积极意义。而且比较术后3 d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发现,观察组炎症因子中hs-CRP 和TNF- 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小骨瓣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显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最后比较两组术后3 d 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发现,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提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小骨瓣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提高术后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均有重要价值。
以往研究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0 min内形成血肿[12],且发病后2 h 达出血高峰,随着血肿压迫时间的延长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甚至脑疝形成,故早期进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对降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13-15]。本研究观察组实时超早期小骨瓣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耗时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通过本研究观察组的超早期血肿清除,显著缩短了血肿形成时间,减小血肿大小,并有效地遏制血肿发展,降低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伤,并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因血肿长时间压迫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重要价值,与临床报道较为一致[16-18]。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小骨瓣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降低血管内皮功能与机体炎症因子,而且还能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