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论谈”2020主题活动之“老城·新街”
2020-11-21庞凌波天妮
庞凌波,天妮
2020年9月26-27日,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新街口街道办事处成功举办了“白塔寺论谈”2020主题活动之“老城·新街”(图1、2)。论谈由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和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共同主办,由“白塔寺再生计划”实施方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寓意“坐而论道、谈笑风生”,致力于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西城区落地实施提供一个权威解读、经验分享、思想碰撞的平台。论谈活动共计4场,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城市象限、北京道朴文化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控规实施的具体路径与案例,以及“老城保护·永恒的遗产、变化的生活”“街区更新·存量空间的品质提升”“民生改善·社区治理的创新开拓”3个话题进行了分享和对话。
据悉,“白塔寺论谈”将每年度举办,为持续推进以白塔寺街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供助力。
王波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工委书记
“白塔寺论谈”是首次与大家见面。此“论谈”与彼“论坛”一字之差,寓意有别,这个名字甚至旁边的引号都体现着领导的关心和集体的智慧。新街口街道致力于营造坐而论道、谈笑风生的写意。2020 年8 月21 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论谈应运而生,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权威解读、经验分享、思想碰撞的平台,为控规落地实施做出贡献。□
张立新西城区委副书记
这次“白塔寺论谈”以“老城·新街”为主题,其中,“老城”预示着老城保护的责任,“新街”既概括了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暗含了论谈举办的所在地新街口街道。希望大家记住白塔寺,记住新街口,希望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让老城区得到更好的保护,实现复兴。“白塔寺论谈”的设立和推广,对促进老城保护更新、解读学习《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保护老城风貌和实现现代生活是摆在控规实施中的一个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政策机制和实施路径的创新,西城区将以街区保护更新为抓手,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推进控规扎实有效落地。当前西城区正在实施宫门口东西岔保护更新项目,作为核心区控规发布后首批实施的老城街区保护更新项目,西城区将努力打造成为老城保护的示范项目。□
杨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
以“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发展保障首都核心功能的实现
首先介绍了首都规划“四梁八柱”的形成背景。2014 年总书记第一次视察北京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一核两翼”的规划。其中“一核”就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两翼”分别为通州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图3)。
其后,回顾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北京共编制了7 版城市总体规划,从1953 年第一版《改建与扩建北京规划要点》,到2017 年9 月13 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最新一版总体规划确定“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新的城市空间格局,历版总体规划对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比较历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其实质是围绕着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回答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和“怎么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图4)。
随后,介绍了最新版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并将总体规划的内容概括总结为7 个主要部分,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和阐释。这7 个方面分别为:(1)以更坚决的态度,落实城市的战略定位;(2)以更宽广的视野,放眼京津冀谋划首都未来;(3) 以更长远的眼光,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 ;(4)以更刚性的底线约束,划定3 条红线;(5)以更科学的要素配置,统筹“三生”空间;(6)以更真诚的行动,着力改善民生;(7)以更深化的改革,构建规划统筹实施机制。规划批复后,为了推动新版总规的实施,建立了“事前有组织,事中有督查,事后有体检评估”的规划实施体系,总规实施3 年的评估结果表明,6 个方面工作得到了优化提升:(1)城市战略定位得到落实,首都功能得到优化提升;(2)城市规模得到严格控制,切实做到减重、减负、减量发展;(3)底线得到严格坚守,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确立,“两线三区”大格局得到进一步清晰和完善;(4)“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六大空间秩序得到优化;(5)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得到完善,城市韧性,包括空间韧性、设施韧性和组织韧性不断加强;(6)以治理“大城市病”为重点,围绕“七有五性”民生需求,城市运行系统进一步完善。□
石晓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发挥规划引领和治理作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首善之区
从4 个方面介绍了与核心区控规相关的重点工作。第一个方面是规划的编制。核心区控规的编制是总体规划实施102 项任务的第一项,于2020 年8 月21 日由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强调规划的重点是“两个突出、六个注重”,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注重中央政务功能保障、注重疏解减量提质,注重老城整体保护,注重街区保护更新,注重改善民生、注重城市安全,并针对控规实施做出要求(图5)。
第二个方面是控规的相关体系,包括:(1)开门编规划的体系,体现“开门问策、集思广益”;(2)面向实施的技术体系,从街道细分街区、地块,分层分级分类指导;(3)面向保护更新实施的体系;(4)控规的成果体系。在成果体系中,提供导则和图则作为参考性文件,加入规划实施要点,与实施紧密结合,便于执行。导则和图则的实际作用以新街口为例,通过对街道历史背景和现状情况的研究和调查,新街口街道划分为7 个街区,并对地区进行定位,重点关注文化设施,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以及对城市设计提出具体要求,通过项目库的方式将控规落实在空间上。
第三个方面为规划的目标,即“纲维有序、高效运行的国家中枢;古今辉映、礼乐交融的千年古都;舒朗庄重、蓝绿环抱的文化名城;功能融合、内外联动的宜居城区;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
最后一方面是关于规划的实施。明确首都规划是中央事权,发挥首规委的职能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央地之间、部门之间、两区之间、部门和两区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机制对规划实施的重要性。□
刘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边兰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老旧小区改造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对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历史街区的更新两个重要方面,从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的思考、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对老旧小区改造与完整社区建设,以及怎么回应服务城市、创造美好人居环境这4 点,分享了对于过去工作的思考和对于未来工作的看法(图6)。同时,结合如福建的完整社区营造、上海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北京劲松和双井街道、杭州上羊街社区居委会等国内案例,以及法国里昂、英国拜克住区等国外案例,提出在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街区更新工作中需要的:(1)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在居民自治的基础上推动街区更新改造;(2)从过去强调开发,到注重开发地块背后的邻里更新;(3)将空间的改造和社会的自治相结合,这3 点认识上的转变。□
徐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新街口街道责任规划师
老问题,新思路
北京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街道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政府的街道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时也要面对更复杂的问题,责任规划师作为联系规划和实施的桥梁,要助力街道做好城市建设与更新,要研究新问题,提供新思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有效治理“大城市病”,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自己的贡献。报告以点带面,结合实例,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责任规划师对工作的一些思考,供大家讨论(图7)。□
茅明睿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新基建与微更新
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基建”与“微基建”的概念,引入“微型新基建”这一概念,作为应对城市更新、特别是街道更新的新工具和新方法。通过双井的街区微更新的案例,作为城市开放公共空间使用的“井点一号”(图8),作为自助式再生资源回收与文化空间使用的“井点二号”,以及可持续更新的设计节,完整详细地从场地调研、活动发起、活动组织、营造理念、设计方法等整个设计流程,介绍了“微新基建”的实际应用方法。特别介绍了循证设计的运用,仿真模拟的过程,以及实施后,通过计算机视觉分析、物联感知分析等方法进行的方案后评估。通过真实的案例,验证了新基建与微基建的结合对于街道、城市更新的价值:让空间变得可感知、可运维、可运营。□
唐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特别研究员
迈向更混合、更有活力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变革
聚焦讨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功能管控。首先对功能混合的必要性予以分析,通过日本东京城市综合体等案例,提出功能管控工具变革的实际需求。然后比较国内外包括德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上海等城市的土地功能管控方式,为北京控规如何激发更好的城市活力和实现更混合的功能组织提供经验借鉴。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探讨提出6 个工具箱的做法来进行城市建设的功能混合引导,分别是:功能混合正负清单、用地混合比例要求、垂直混合规定、激励机制、特别意图区以及动态维护工具箱,期望控规从过去的图则管理转向“图则+政策”的双重引导,以维持和激发城市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图9)。□
岳拓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新宇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
从一个国外案例,看北京老城保护——永恒的遗产和变化较小的生活
胡新宇从传统人居环境的共性原则开始,和大家分享了彭布里小镇——这个查尔斯王储非常在意的项目,以及其所观察到的一些或许对北京老城可资借鉴的发展经验。
首先,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看“网红”文旅景点的成功可能有几点要素:第一,是不忘初心,要记得我们文化的根在哪里,即“原真性”。第二,是城市发展的整体性策略、整体性考虑。第三,是从细节的角度考虑,“尽精微:小而美”。
英国彭布里小镇的营造,充分体现了几点很重要的原则:(1)混合建筑功能;(2)人性化的建筑尺度;(3)创造社区当地就业机会;(4)通过设计,增强社区凝聚力;(5)社区营造需要耐心。值得借鉴的具体设计细节有:对既有建筑予以保留、注重住宅建筑的不同样式与风格搭配、注重交通分级,合理规划路网、尝试有趣的交通管控方式、为道路尽头打造一道风景、完备的公共设施、打造更多半露天的活动空间等(图10)。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从建筑形态到文化气息都与北京老城迥然不同的案例,但是其精神内涵和北京老城又十分相通。□
齐晓瑾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文与创意研究所副所长
老城生活的居民视角
2019 夏秋,齐晓瑾团队和法国社会专家维罗尼卡·弗拉内(Veronique Flanet)、北师大民俗学家鞠熙团队一起使用古城居民生活调查问卷对位于山西的祁县古城进行了抽样访谈。这个源自法国古城调查的问卷非常细致,站在居民视角,从5 个方面勾勒城与人的整体性格。在古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这份以居民为主体出发的12页问卷含65 个问题,包含家户、居住情况、邻里、对古城的感知和愿景等5 个方面。在法国开发署的低息贷款项目设计中,社会经济调研将导向后续的政策制定,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等提供扎实的现状分析基础(图11)。
这个问卷更多考虑的是人——它理解只有居民留下来,才能够保证文化品质及其延续性。其中最突出的是想了解人居住的困境和对地方的情感联系,问卷设计里包含了对古城的深入理解。□
宋维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设计师
对话:南锣鼓巷的“后腾退时代”
本次分享围绕南锣鼓巷四条胡同在“申请式腾退” 后的难题与挑战,面向未腾退的直管公房留住居民展开了全覆盖、地毯式的访谈调查,针对未腾退原因、自建房现状、院落修缮整治、平移置换等展开“对话”并分析现状,旨在推进南锣鼓巷文化精华区建设的进程中,同时全面关注老城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复杂的现实民生,在探索“共生院”模式下的胡同新生活中,以期切实为有效制定政策与下一步实施方案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与有力支撑,从而将南锣鼓巷推向一个实质性的“后腾退时代”(图12)。□
李茹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侯晓蕾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
基于社区营造的老旧社区景观微更新途径探索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趋势。城市微更新关注空间重构和社区激活、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尤其对于老城区而言,复杂而丰富的社会现状和历史文脉要求多元化的微更新途径(图13)。
侯晓蕾结合近年来在老旧社区城市更新领域的研究实践,介绍并分享了自己和团队对基于社区营造和多元共治的景观微更新途径的研究探索。景观微更新的核心思想是关注平民的景观、百姓的生活。运用专业知识对老旧社区的小微空间进行设计和艺术提升。希望通过艺术和设计的提升,微介入的方式使这些“平民的花园”得到提升和再生,同时保留其原有的味道,并结合其可持续创新机制,综合探索老旧社区的景观复兴之路。□
王雷北京道朴文华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77文创创始人
77文创的城市更新实践分享
王雷分享了近年来在核心城区所做的文创园区项目实践,以及文化运营层面的经验。77 文创,作为文创场景的打造者以及文创生活的营造者,持续地关注有机更新,关注激发城市活力,旨在重塑文创生态,打造文创地标,这几年也围绕上述方向打造了一些主题园区。77 文创近年来最重要的不光是聚焦存量空间的开发和运营主题,更多是在文化内容和产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从发现存量的文创资产到将其变成主题文创园区,再聚集核心的文创资源,最后深入到文创产业的研发和运营,在这个闭环中,园区本身的生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77文创国子监是以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为核心的一个园区。美术馆的屋顶花园利用废弃材料做了屋顶菜园以及屋顶立体绿化。2015 年我们把雍和宫园区这个废弃的童装厂改造成为科技创新孵化器。后疫情时期,77 文创生活节给北京的文艺青年以及文化爱好者带来了很多欢乐。利用排练中心、屋顶平台、前院和后院、空中连廊等各种空间,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以表演艺术为核心,融合了表演艺术里很多的门类。每年的生活节都是非常欢乐的海洋。文化经营方面的工作有77 精酿和缘庆书苑等,也有很多的活动在这里举办(图14)。
希望园区不光只是一个产业聚集地,而是能为北京增加更多的文化内容,增加更多的文化活动,让大家在这样的空间里享受更美好的文创生活。□
张喆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所项目经理东城区东花市街道责任规划师
浅谈前三门大街的历史与未来
前三门大街地处北京老城核心,这里曾是北京内城南城墙和护城河所在地,明清北京城南城墙自西向东分布3 座城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故称“前三门”。
1960 年代中期,北京开始修建地铁,原有城墙被拆除,前三门护城河也改为暗沟。1970 年,随着地铁工程完工,施工回填形成了约90m 宽的大马路,这便是前三门大街的雏形。后来这里建设了北京最早的高层住宅,大街也随之修建完成。
回望历史,这里有着600 年的 “城门”“城墙”“护城河”,有近现代的“铁路”和“地铁”,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着,又制约着,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无法共存,但它们就是这座城市成长的珍贵印迹。本次交流中,张喆与大家一起重新回顾了前三门这条老城新街的前世今生,也重新梳理了老城前三门这片独特地区的历史演进和当代价值(图15)。
大街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植根于北京整体发展脉络中,尤其与长安街关系紧密。早在《“十二五”保护规划》中,就提出“长安街—前三门”一带地区的整体概念。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我们立足城市总体规划,深入认知“一带地区”,它集中突出展现了多朝代历史变迁印记的叠加,是北京近现代进程的集中体现,是新中国政治文化的集中代表。□
郭海龙新街口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郭海龙主任介绍了新街口街道的基本情况及重点工作。新街口街道位于二环以内,以新街口南北大街、西四北大街、阜内大街、西二环、北二环为边界。辖区面积3.7km2,居民约10 万人。2020 年新街口街道重点工作包括:
(1)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期间,新街口地区21个社区划分为122 个防控网格,原有247 个出入口缩减为145 个,投入人员力量3500 多人,24 小时专人值守卡口,曾连夜建成新街口森林公园核酸检测场(图16)。
(2)物业管理:目前,新街口街道物业服务党组织覆盖率、业主组织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平房区自2018 年陆续实现准物业覆盖,2020 年进行了平房区物业引入的探索创新。
(3)垃圾分类:从751 个垃圾桶站点位逐步调减到498 个,持续推行不落地模式,通过开展校外少先队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及家庭习惯养成,也通过积分奖励、百家商户精准分类等活动,推行垃圾分类工作。
(4)改善城市环境和秩序:2020 年计划拆违10,000m2,已完成80%,还包括完成补植绿地3000m2。实施小微空间改造提升,近期准备在大乘巷教师楼小区、玉桃园三区12 号楼对小区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同时,实施街巷空间改造提升,已在宫门口东岔和西岔推进架空线入地。□(本文图片1-2 由世界建筑杂志社提供,3-16 由演讲嘉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