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冲淤”一轮复习
2020-11-21安徽任红侠
安徽 任红侠
一、直击高考
“河流冲淤”对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选择性必修1中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的内容要求。“河流冲淤”在近6年的全国卷中年年出现,是高考重点,也是难点。在近6年的全国卷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在2019全国卷Ⅲ、2020全国卷Ⅱ中以综合题形式出现。下表为近6年“河流冲淤”考查情况。
表1 2015—2020年河流冲淤在全国卷中的分布
二、思维构建
(一)概念解读
“河流冲淤”是河流的冲蚀和淤积。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河流冲淤影响河床形态和河流附近的地貌,河流地貌主要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如沟谷、瀑布、阶地等,又包含河流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
(二)命题规律
以区域分布图、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特殊位置如河口地区河床和海床不同时期的冲淤变化等。
(三)知识网络
河流冲淤知识结构图
三、重点剖析
(一)河流侵蚀类型和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类型及其对河床的影响
河流侵蚀类型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三种类型。
溯源侵蚀是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源段,溯源侵蚀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是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谷加深,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上游段常形成V形谷。
侧蚀是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侧蚀常发生在河流中下游,使河谷展宽,出现河湾。
2.河流主要侵蚀地貌及形成过程
(1)V形谷(峡谷):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
(2)曲流(河曲):地势平缓、河床由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平原上,河流流速缓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曲峡: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4)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形成河流阶地。间歇性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与侧蚀交替进行,形成多级阶地。多级阶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出河漫滩的最低级阶地称一级阶地,其余类推。
(二)河流堆积和河流堆积地貌
1.河流堆积作用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时,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其发生要具备三个条件:堆积物、流速减缓、沉积环境。河流堆积作用使河床变浅、变窄、变道。
2.河流堆积地貌及形成过程
(1)冲积扇
季节性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的结构特点:a.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颗粒逐渐减小;土壤逐渐肥沃。b.水系呈分散状,水流不稳,河道较浅;农业发达,人口、农业主要在边缘地区分布。
(2)河漫滩
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往往在河流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3)三角洲
在河流入海口,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入海时,如果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加上海水顶托,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取决于三个条件:入海口处河流含沙量大小;水下坡度大小;海水顶托作用。
(三)河流冲淤
1.某一河段的冲淤
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如黄河小北干流段。
2.某一河口河床的冲淤
受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河床变深;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顶托)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河床变浅。
3.某一河口海床的冲淤
汛期,流水作用强时,流入海底泥沙多,海底以淤积为主;枯水期,流水作用弱,流入海底泥沙少,海底以侵蚀为主。
4.影响
比如河床的深浅宽窄变化、河中沙金的形成等。
四、真题透视
【例1】(2020全国卷Ⅱ,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物质的影响。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江中沙金要经历风化、破碎,然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河流搬运、磨蚀矿石,当流速减缓时,金子在河床沉积,形成沙金。
【答案】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例2】(2019年全国卷Ⅰ,9~11题)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考查河流冲淤的考题,汛期河流径流量、含沙量、干支流汇合处的水位差都会影响河流的冲淤变化。
9.D 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由堆积性河道可以反推该河道含沙量大,以泥沙淤积为主,结合该河段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河流含沙量大;游荡河道是该河段不同季节侵蚀与堆积交替进行导致,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含沙量大;冬春降水少,河流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该区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ABC项错误。
10.C 相对于上游以及下游地区来说,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河流的上游以及下游地区分别有支流汇入,河流流量中段较小,①②不是影响摆动范围小的因素,①②不符合题意。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岩石抗侵蚀能力影响,黄河小北干流中段河道较窄,从而导致该河段摆动范围较小,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11.C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但不会影响小北干流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项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C项正确。
【例3】(2016全国卷Ⅱ,9~11题)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如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河口河床冲淤的考题,汛期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使河床变低;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河道,使河床变高。河口处修建大型水闸,一方面切断潮流泥沙在河道淤积,另一方面增加河口的淡水资源。
9.D 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冲刷强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甲河床深,发生在河流汛期,是径流侵蚀导致,浙江东部河流汛期一般在6—9月;乙河床高,河床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潮流带来的泥沙在河道淤积所致,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所以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汛期向枯水期转变的时期9—12月。所以D选项正确。
10.B 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段的汛期径流量减小,使河道被冲刷的强度减小,河道中泥沙的沉积作用使泥沙积累,河床不断抬高。B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