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精神教育——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的呼唤

2020-11-21彭国华

运动精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运动精神

张 莉 彭国华

体育精神教育——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的呼唤

张 莉 彭国华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文章对体育精神的内涵进行解读,探讨体育精神教育在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必要性,阐述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中回归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表明:(1)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创造体育实践活动历史过程中所积淀与提炼出来的一种体育价值观念或者体育行为准则;(2)体育精神教育是新时代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途径、落实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全面提高学生身体体质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完善体育显性课程的教学方式、加强体育隐形课程的建设力度是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策略。

体育精神;教育;学校体育;学生

张旺指出:人是精神的存在,教育要肩负起培养人的精神世界的使命[1]。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在解放和开拓人的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体育就是一种精神存在。体育就是通过感性实践方式来关注人的精神解放,引导人的精神生活世界。王岗指出:事实上,体育的真正作用就在于对人的“精神”所起的作用[2]。体育在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开拓能力、团结奋进、敢于自信、顽强拼搏、不畏艰难、诚实守信、公正精神以及精英精神等方面都具有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精神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1 体育精神的内涵

目前,学者对体育精神内涵解释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有学者认为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3]。第二种,有学者认为体育精神是指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最积极意识的总和[4]。第三种,有学者认为体育精神是指有明确规则规定的竞技性体育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信念与价值观念[5]。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结合研究需要,笔者将体育精神界定为是指人们在创造体育实践活动历史过程中所积淀与提炼出来的一种体育价值观念或者体育行为准则。总体而言,体育精神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意思:首先,体育精神具有创造性、动态性、规律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其次,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高级产物,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最后,体育精神具体内容表现为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永不放弃、顽强拼搏、遵纪守法、挑战极限、开拓创新等方面。

2 体育精神教育在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必要性

2.1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途径

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生存价值观有侵入学生群体的趋势。在学生看来,读书就是为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些学生为了使自己考个理想的大学,不惜考试作弊,甚至走后门、送礼、请客,弃自己的义与精神于不顾。另外,现代大多学生都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从小就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青少年在承受挫折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在面对痛苦和磨难时,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当前某些青少年出现自杀的行为,除了心灵的冷漠等原因外,不能不说还与他们的耐挫能力太差有关。以上现象都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对将来社会生活的适应。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中的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礼仪精神等都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能够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融洽、和谐、友好。另外,体育运动中超越自我、顽强拼搏、挑战极限精神能够赋予人一种正能量,让人冲破阻碍,支撑着人走出生命的低谷,升华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这一层面来看,学校在体育课程中加强体育精神教育,有利于新时代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2.2 落实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思想习惯等方面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依然带有浓厚的学科色彩,大部分教师都还是停留在对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评价这一层面上。有些教师即使在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案中有所提及体育的精神教育,但实际上没有落实到实践操作当中。另外,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风险,不少学校和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直接对一些难度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了缩减,致使学生很难体验到内涵丰富的体育精神。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6]以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7]等学习要求不相符合。而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将多种多样的体育精神元素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正是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2.3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体质的重要方式

我们从2000-2014年我国四次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来看:“青少年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视力不良问题居高不下,大学生的力量、耐力、柔韧性、爆发力、速度等身体素质指标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8]。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儿童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主要大城市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儿童达3496万”[9]。可见,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生的身体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其与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薄弱有紧密联系。体育精神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以体育理论知识与操作性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从思想上去深刻地认知、理解体育健身的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去主动、自觉的关注体育、了解体育、学习体育,进而将科学参与健身运动作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此意义而言,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对于新时代遏制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提高学生身体体质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3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策略

3.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根本准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知和主观要求。”[1]学校在体育课程中树立起体育精神教育的理念,意味着体育教师无论是在设计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编写体育教案,还是安排体育教学内容、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将体育精神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重要价值取向。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回归体育精神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知。所谓回归体育精神教育,并不是忽视技术知识的教学,而是在学校体育课程中教师既要重视体育运动技术知识方面的传授,又要重视体育运动精神教育,将体育精神教育作为提高体育课程质量、提高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助推器。另外,体育精神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

3.2 完善体育显性课程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有关体育精神方面的理论课教学。众所周知,体育作为一门身体文化,许多体育精神都蕴含在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当中。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大力挖掘体育运动项目文化中的精神元素,让学生从体育运动项目文化中理解体育精神,从理性层面明白何为体育精神、体育精神的作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取讲解法、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奥运冠军等典型事迹与优秀案例,讨论与阐释体育精神的具体内容,使学生从思想上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意义与价值等。另一方面,优化体育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事实上,“精神作为一种纯粹的活动,需要内容去充实。”[10]因此,体育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精神的魅力,必须要尝试将体育精神渗透进学校体育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中。譬如,在体育技术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精心组织一些集体性体育竞赛活动或者游戏性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身体实践中去感受疲劳时坚持不懈、困难时坚韧不拔,去学会尊重对手、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去感悟什么是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团结精神。

3.3 加强体育隐形课程的建设力度

学校将体育精神教育融入到隐形课程当中,有利于传播体育精神文化,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体育精神文化的洗礼与熏陶,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体育精神品质。首先,学校积极开展体育精神教育方面的主题活动。学校体育主管领导或者体育负责人,要定期举办体育专家名人讲座、体育文化知识竞赛、体育问题辩论赛等涉及体育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不断丰富与充实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知识,努力提升学生的体育精神文化素养。其次,学校大力营造体育精神文化氛围。一是学校在校园过道以及体育教学场馆或者训练场上,要悬挂与张贴形式多样的体育名人海报与体育精神警句。二是学校要借助学校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学生体育社团、体育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网站、宣传栏等重要载体与平台,大力宣传与弘扬体育精神文化,营造学校人人都讲体育精神、支持体育精神的良好氛围,合理引导学生将体育精神内化为自觉意识与行为规范,并将体育精神逐步付诸到学习、日常生活当中。

[1]张旺.人的类生命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10(8):31.

[2]薛有才著.体育文化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2.

[3]王丙振.体育精神与健康人格的关系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8(9): 154-155.

[4]李可兴,王晓丽.高校体育精神的特质与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 1196-1197.

[5]马瑞,俞继英.美国青少年体育精神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 75-78.

[6]许弘.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2): 99-101.

[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2:76.

[8]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6(6): 5-8.

[9] 体育课时多了,学生体质弱了!为什么?[EB/OL]. [2018-05-10] http://www.sohu. com/a/313069366_613653

[10]韩秋红,王艳华,庞立生.现代西方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社,2010:61.

Spirit Education of PE--The Call of School PE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ZHANG Li, etal.

(Dongg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ngguan 523419, Guangdong, China)

张莉(1988—),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运动精神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体育运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