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节视域下镇远龙舟文化发展研究*

2020-11-21程纪香关文涛

运动精品 2020年9期
关键词:赛龙舟龙舟比赛

程纪香 关文涛

端午节视域下镇远龙舟文化发展研究*

程纪香 关文涛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对端午节视域下镇远龙舟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传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端午节划龙舟不仅是镇远人民的一项民俗祭祀活动,如今更是发展为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相结合的娱乐活动。极具有民族特色和民俗特点。但目前镇远划龙舟文化活动的开展,面临宣传角度小,开展模式单一,经费来源不足,比赛组织影响力度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实行全民投资、全民参与端午节龙舟文化及非民族节日文化活动协同发展等建议。

端午节;镇远;龙舟文化

镇远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贵州东部唯一一个形若江南的水乡鱼米城市,也是云贵高原赛龙舟的天然场所,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镇远赛龙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是一项综合性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又是一项镇远的民俗体育活动,内容以划龙舟比赛为主,比赛过程主要分为传统的祭龙仪式、苗族服饰展示、运动员列队过街舞龙舞狮、彩船游江、放河灯、水中抢鸭子、放鞭炮礼花以及民族文化表演等。本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以镇远长久居民和政府相关人员为重点调研对象,以参赛队员及外来游客为调研中心,采取单独访谈、集体约谈等无结构访谈方式,对镇远的龙舟文化馆和龙舟传承人、当地世居村民等群体进行深度访谈,并作细致记录和归纳整理。以此探寻当前镇远龙舟文化发展及传承现状,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新的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

1 镇远端午节龙舟文化活动基本情况

1.1 镇远县赛龙舟的历史渊源

镇远,原意“远镇一方”,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内苗族、侗族等土著文化与古湘楚文化相互交融,自古以来,被称为“黔东门户”“湘黔咽喉”。城市因武而建而兴而存,盛极历代,曾是中曾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军事要道,有着驰名中外的和平村、周达文故居、中共镇远地下组织旧址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使得镇远文明独具魅力。作为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地方之一,被旅游专家标榜为“世界民俗文化保护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端午赛龙舟活动历史悠久,享有黔中大地“龙舟之乡”和“龙舟文化策源地”之美誉。相传,战国时期,镇远隶属楚国,楚人屈原投江而去,学生宋玉在《招魂》中哀怜道:“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遭放逐,魂魄放佚”,镇远人民感念其爱国精神,自汉朝,便自发组织纪念屈原,宋朝时,随朝廷定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纪念活动兴盛。家家以糯米、板栗、腊肉豇豆、稻草灰、竹叶等为原材料,包三角粽、枕头棕等,以祭奠和缅怀心忧天下、胸怀祖国、至死不渝的屈原;同时门前悬挂菖蒲和艾叶,以驱邪和招魂;同喝雄黄酒,以除虫害、保平安。节日主要活动即赛龙舟,龙舟赛结束后为抢鸭子。

关于镇远赛龙舟,明代嘉靖年间《贵州通志》篇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具利焉。”[1];清代《镇远府志》记载:“镇远府,端午作龙舟戏,结彩两岸,观者如堵”[2];清朝徐家干于《苗疆闻见录》中记载:“苗民好斗龙舟”[3]民国时期,官方及民间举办龙舟赛事绵延不断。抗战时期因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赛事并无间断。改革开放后,镇远龙舟队代表贵州、国家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镇远龙舟节正式命名。2006年端阳节,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向全世界直播中国端阳节赛龙舟活动,镇远龙舟走进全世界人民眼中。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全力保护。如今镇远赛龙舟活动连年举办,规模宏大。每年舞阳河畔,龙舟列阵如雁,观光游客不远万里而来,赛龙舟成为镇远城全民参与的民俗体育运动和民族传统文化盛会。极大充实镇远及周边地区的之文化生活,带动了镇远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全方位推动黔东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大大为贵州东线旅游增光添彩。

1.2 端午节龙舟文化活动特点

1.2.1 活动文化特征极具原生态性

清(乾隆)《镇远府志》中记载“苗人作龙舟戏,以大树控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2]且镇远龙舟以其地段划分龙头标志,红龙代表顺城街、青龙代表周大街、黄龙代表兴中街、白龙代表和平街等,不同龙舟代表镇远城区不同地段,且每一条龙舟都有着自己特殊的龙舟故事。根据龙头、龙尾的不同,要配以合适的龙身,龙身不仅指龙船身体,还有龙舟队员的衣裳,即龙袍。当队员站在龙船之上,与龙舟合二为一,风景唯美。时至今日,镇远端午赛龙舟依然保存了传统龙舟文化的古朴活动方式,极具原生态性。

1.2.2 活动参与人群极具全民性

镇远赛龙舟自古便是全县人民集体参与完成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是镇远全民偕欢的快乐节日。端午时节,青龙洞前大型祭龙仪式,全体运动员参与,围观民众众多。祭祀后,神龙下山,各县赶来参与盛会的民族文艺表演队围于青龙洞脚下。在苗族、侗族芦笙,土家族唢呐伴奏和汉族花灯舞簇拥下,参赛运动员代表进行陆上游行,接受民众的祝福与鼓励。同时文艺展演有传统龙舞、苗族踩鼓舞、侗族苗族芦笙舞、踩莲船、蚌壳舞等等,吹拉弹唱,边走边演。苗族姑娘身着盛装,身上的银饰在阳光下格外闪烁。游行的队伍布满镇远城区的主干街道,这盛大的游江表演,不仅仅是开幕式,更是镇远人民全民参与的隆重喜事。

开幕式后的赛龙舟,从早到晚,百只龙船你追我赶,场面壮观。河面上锣鼓喧天,桨影飞扬,劈波斩浪,河岸上人山人海,喊声一片,响彻山巅。镇远城内万人空巷,涌上舞阳河畔,场面壮观。在这天然的大赛场上,壮观宏大的龙舟比赛促进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它的全民性无可比拟。

1.2.3 活动时间地点极具集中性

镇远龙舟节时间集中在每年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地点以镇远县城方圆五公里左右舞阳河水域为主。无论是龙舟比赛,还是相关的文艺活动,都是在舞阳河畔、大工厂、老城区完成。

1.2.4 活动项目类型极具综合性。

端午节龙舟活动不仅仅是赛龙舟一项民俗体育活动,还要陆地上的舞龙舞狮、彩船游江、抢鸭子、放河灯、放礼花,以及书画、文艺表演等活动。活动项目各类繁多,极具综合性。在这个传统龙舟节日里,祭龙文化、雕刻文化、习俗文化、竞技文化、饮食文化,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当之无愧的龙舟之乡,向世人展示着镇远古老龙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无穷魅力。

1.3 端午节龙舟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赛龙舟做为镇远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镇远及周边地区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着极大的丰富作用。是镇远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动项目。政府资料显示,从第一届龙舟比赛开始,县政府每年拨款二三十万元用于举办龙舟赛。为了更好地开展赛龙舟活动,相继投入数千万元整治,改造和修建了龙舟赛场、河道、修建观礼台、观众看台、龙舟训练基地。从1985年起,支持镇远县龙舟队参加全国、全省龙舟赛,累计经费达数百万元。

1.4 重要价值

镇远赛龙舟活动,有着较强的民间风俗代表性,是镇远优秀文化遗存,对其进行挖掘、保护、传承,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首先是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爱国精神价值。民间插蒲艾、吃粽子的风俗与龙舟竞渡交相辉映,同时赛龙舟也极具追念先贤,顽强拼搏的爱国情怀。其次是极具文化创新及学术研究价值。镇远县在连续几十年的龙舟节活动中,不仅仅是传承了赛龙舟这一民俗体育活动,同时还创作了大量与之匹配的现代歌舞及美文书画,为创新传承传统文化打造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平台。龙舟比赛的动作、管理、文化传承,以及龙舟的制作技艺都有着极深的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最后是重要的实用和宣传价值。连年举办赛龙舟,对镇远城居民的创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极大地影响着镇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时随着镇远赛龙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露面,镇远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每年都会有国内外大量的媒体对其进行关注与宣传报道。镇远人民的视野也随之开阔,在这种连带效应的影响下,镇远城开创性的举办“三月三情人节”“九月九斗牛节”“土家唢呐节”等等项目与民俗节日,节目均已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能提升城市社会影响力,又可推动经济的发展,既收到了社会效益,又取得了经济效益。

2 镇远端午节龙舟文化发展现状与传承方式

2.1 龙舟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场地等

镇远龙舟活动以端午节划龙舟比赛为主,因镇远城以一条河为主,上百年来,镇远镇各村寨自发在舞阳河上进行龙舟比赛,各村寨积极参与,力争取得好名次,为村寨祈福,自申遗成功以后,活动规模增大,参与人口增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升。一般在龙舟比赛结束后,还会安排捉鱼捉鸭等水中体育游戏类比赛项目。

2.2 端午节龙舟文化活动参与人群

端午节龙舟比赛活动参与民众遍及全县及周边地区。龙舟比赛的参与队员主要是各村寨自发组成的青年男女,在当地村委等组织下进行训练,参加比赛。调研可知,每年各街道的居民和沿河、大菜园和小菜园等地的农民在常年的赛龙舟活动中参与率最高。而观看者一般是沿河两岸的居民、各村寨关注比赛结果的人,还有大量的外来游客,来一暏比赛的激昂场面。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调研、观看。

2.3 传承方式

划龙舟对臂力、体力的要求较高,传承人多以村寨中青壮年为主,但由于举办间隔时间较长,多数是非专业人员,多是为了比赛而进行突击训练,平时没有专门性的龙舟队。调研可知,镇远龙舟比赛赛事由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完成,且受龙舟协会的大力支持。民国之前,由城关各“牌” 组队参加;新中国成立之后,赛龙舟主要由街道组队参加,进行传承,参加队员数量上以百计。自1984年端午节,镇远县体委、县民委、舞阳镇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屈原”杯镇远端阳龙舟赛之后,赛龙舟活动均由县文体广播电视局承办。

传承人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课题对传承人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镇远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赛龙舟》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一名。其他传承人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现在主要龙舟传承人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现居住地址 周汉生男45岁高中家住舞阳镇东关社区 秦松英男40岁初中家住舞阳镇盘龙社区 申多梅男40岁初中家住舞阳镇盘龙社区 皇安东男70岁小学现镇远县舞阳镇东关社区周大街

3 镇远端午龙舟文化活动发展困境与分析

3.1 开展形式单一,龙舟标准不一

活动开展时间方面受到限制,多以端午节时开展,一年一次,间隔周期长,导致训练不系统,多是突击训练,而且大部分青年人士对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习以为常,内容模式的陈旧不能满足现代群体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加上活动组织模式也是千篇一律,多由当地政府、村委会组织参赛,活动流程简单,缺乏创新。继而导致对此项民俗体育活动关注度的降低。同时龙舟的制作、雕刻、扎作方式五花八六,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不利于镇远龙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3.2 体育旅游以观赏为主,无二次观赏欲望

目前龙舟比赛是镇远城最主要的体育旅游活动项目,端午节正巧是短期旅游小假期,龙舟比赛参与队伍多,观赏人数也多。在龙舟比赛的同时,也配有其他活动,如晚上在河上放河灯、苗族服饰展演、比赛结束时,会举行河中捉鸭等活动。主办方要河中放入鸭子,参与者在河水中进行捉鸭,这也是端午节活动项目中唯一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的项目。以娱乐为主要目的,但其他设施、方案并不完善,如更衣室的建设、活动后续服务等,没有相应完善的建设,因此参与者多以河两岸的居民为主,外来旅游观光者更多的是以观赏为主,难以进行亲身体验,因此只保留有观赏的记忆,无身体记忆,也就是导致很难激起游客二次观赏欲望的主要原因。在后期的发展与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加强活动条件的完善,增加外来旅游者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参与者留下身体的记忆,可极大助力镇远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

3.3 传统文化淡化,现代商贸成分加重

赛龙舟原有纪念屈原、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深层文化底蕴但已慢慢淡化,龙舟运动员及观众更多是关注谁得冠军,谁拿奖金,胜负更加重要,包粽子及抢鸭子都是如此,绝大数人已无从理解其文化意味,更无几人读懂宋玉的《招魂》。加上现代水陆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舞阳河两岸居民使用船只的机率大大降低,船只多用来观光旅游,不再是生活的一部分。现代商贸成分加重,可以制作龙舟的工匠几近断代。

4 端午节镇远龙舟文化发展思路

4.1 实行全民投资,扩大资金来源

目前镇远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多是政府举办,由龙舟协会联合一些商家出资,但毕竟资金有限,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每个村寨多只是出资一条龙舟用来参加比赛,因此主办方的压力很大。建议扩大广告效益,实行全民参与出资,扩大资金来源,以缓冲活动资金压力。全面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全民参与。这也为赛龙舟习俗的保护、创新和延续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4.2 实行全民参与,丰富开展内容及形式

目前活动多以表演和观赏为主,从活动祭祀、展演、比赛都是固定的人员参加,周边人们也仅是观赏,或参与晚间放河灯、比赛后的捉鸭子活动。要扩大活动的影响力,首先要丰富活动项目、形式,不仅扩大当地居民的参与,还要增多外来旅游都能的参与项目的建设与形式的丰富。对与龙舟风俗相联系的“风俗符号”,如粽子,艾蒲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进行特色分析;对祭文、祭祀锣鼓调、唱词以及舞水船工号子等进行挖掘整理,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有特色的项目进行包装和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力。

4.3 端午节龙舟文化与非民族节日文化活动协同开展

龙舟比赛不要仅和端午节相连,也要和非民族节日文化活动协同开展,以促进旅游、刺激消费。镇远赛龙舟有着良好的比赛基础,不仅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龙舟竞渡活动,也可以邀请外来相同习俗的组织来进行交流。同时应该与周边台江、施秉等开展有独木龙舟赛事的地方联合,举办传统龙舟赛,共同将黔东南龙舟赛传承及发展下去。

4.4 建设传承基地,完善管理制度

建设高规格龙舟训练基地,采取乡(镇)社区以及村组联动的办法,建立组队机制,保证龙舟队的稳定性;采取给龙舟队命名的办法,鼓励街道、乡镇、企业、事业单位积极参加活动。同时鼓励成立龙舟协会,以辅助龙舟队的组织、组队工作。对参加全国、全省龙舟赛中获得好成绩的龙舟队员进行奖励和表彰,并形成完善的制度。对赛龙舟传承人进行普查、建档、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

[1]鄂尔泰.贵州通志[M].古籍刻本,清乾隆六年(1741年).

[2]龚传绅,蔡宗建.镇远府志[M].古籍刻本,清乾隆五十八年(1993年).

[3](清)徐家干著,吴一文.苗疆闻见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4]胡小明,杨世如.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二)[J].体育学刊,2010,17(1):1-9.

[5]王凯珍,胡娟,杨风华.我国龙舟竞渡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10-113.

[6]李洪玉.我国龙舟运动发展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7):152-154.

[7]胡娟.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以龙舟竞渡为例[J].体育科学,2008(4):84-96.

[8]胡娟,王凯珍.从民俗到体育:龙舟竞渡的缘起及现代转型[J].体育文化导刊,2007(2):18-2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Dragon Boat Culture in Zhenyuan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ragon Boat Festival

CHENG Jixiang, etal.

(Kaili College, Kaili 556011, Guizhou, China)

2019年凯里学院“民族做特”专项课题(编号:MZZT201902)。

程纪香(198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体育。

猜你喜欢

赛龙舟龙舟比赛
赛龙舟
丘树宏的诗
端午赛龙舟
龙舟
观云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端午节,看龙舟
端午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