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1-01-26李旭天
张 帅 李旭天
体育强国建设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张 帅 李旭天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下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在体育强国建设下,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体育强国等政策的推动、居民体育消费不断升级、体育产业融合持续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创新型驱动发展不足、政府与市场职责划分不明确、政策法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建议:协调体育产业区域性发展,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体育强国政策积极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科技为先导,推动创新型体育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体育产业;体育强国;体育融合;发展趋势;创新驱动
体育产业早已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又一大支柱产业。2019年九月份国务院关于出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下述简称《纲要》)的通知,对体育产业提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1]这将是在我国新时代内,引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在这新时代之际,体育强国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1 我国新时代的体育产业发展变化的动力
结合近几年的体育发展趋势,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科学健身观念深入人心,运动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随之而来的全民健身热潮,体育消费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量(总产出)为2.2万亿元,促进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已经是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2]。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也不再局限在体育领域。体育产业与医疗、餐饮、娱乐等各个领域进行融合,体育融合新趋势已悄然兴起。同时,体育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发展出许多新兴的体育产业,一些商业体育机构依托数字新媒体、互联网+、体育新零售、人工智能等全新科技与商业模式,探索城市大型体育场馆的一体化智慧运营。这些创新不仅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也是推动了业态黏合,顺应时代的发展。
1.1 体育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经济环境的变化势必引起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体育融合的趋势同样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强,体育产业融合在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时,也不断扩展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体育与其他不同产业融合时必然有不同的特点,每一种融合的特点都是体育产业一种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我国的体育融合分为功能融合、资源融合以及技术融合。
1.2 体育产业发展理念的变化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当前实际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政策文件尤为重要。《纲要》的发布既是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体现十九大精神,也是更好地发挥体育产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独特作用。为了确保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逐步走向成功,《纲要》提出了体育强国建设的具体内容,着眼解决当前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问题,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次,也提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协同推进,共同发力,确保体育产业从制度上获得根本保障,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体育人才的培养等。因此,体育强国政策导向性的作用必然会引起体育产业改革创新,结构不断完善,资源、技术、管理等进行整理融合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助力体育强国构建。
1.3 居民的健康需要促使体育消费结构升级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激发了人们的体育参与热情拉动了体育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体育需要已是体育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主要矛盾之一。面对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升级我国政府为了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加快体育强国建设[3]业结构面临调整的形势下,今年又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4]消费的持续提升是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如图1),为了更好的适应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升级,体育产业势必要不断的扩大规模,丰富了我国体育产业结构, 为居民健身、休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中高端项目开始加速,户外运动等新型体育产业模式:如野外露营、攀登、以及专业装备骑行等;健身、培训等体育产业快速增长;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互联网+体育”以及人工智能与体育相结合。这些不仅推动了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 也促进了体育消费升级。
图1 体育消费近几年增长趋势与预测
2 体育强国建设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体育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区域间的经济水平发展不平,体育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等,人才的欠缺等原因,造成了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体育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二,体育产业的区域性的发展不平衡(包括城乡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东部与西部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以上两个方面体现了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
2.1.1 体育产业的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现有的体育产业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受经济制约形成不平衡、不充分,这也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相一致。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规模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相关的体育组织与管理缺乏经验、体育人才的匮乏和西部人民体育消费意识不足等,都直接影响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在总产值所占的比例。其次,我国城乡之间体育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乡村同样逐渐显现出体育产业供需不平衡,农村体育市场尚未得到激发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的体育产业发展。
2.1.2 体育产业的结构性发展不平衡
在体育强国建设战略下,我国体育产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但是,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体系不完善和结构落后等,制约着体育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3509.2亿元和3264.6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2.9%和14.0%,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是比较小[5]上可以看出体育制造业发展水平及程度比重都比体育服务业高出很大一部分,突出了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性。
2.2 政府与市场职责划分不明确,政策法制不完善
我国体育产业近几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趋势,但是一些关键的体制机制性的因素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正如《意见》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发展潜能,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产业都是政府主导推动发展,使之存在政府越位管理市场,出现了管理不符合市场实际需求或者管理落后产业的发展[6]与市场职责划分不明确,忽视了市场配置的作用是制约着体育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纲要》也指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提高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能力,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制。体育政策依旧需要不断完善,在一些体育产业领域缺乏有效政策法规,使之无法发挥出政策的激励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
2.3 体育产业创新型驱动发展不足
创新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不充足,促进融合发展。在智能制造、大数据、3D打印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应用不充分,产品供给不丰富和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不足,实施“体育+”行动,还需进一步加强体育融合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在《意见》中都得到相应的体现,说明了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型驱动发展不足亟待解决。
3 体育强国建设下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与推进路径
3.1 协调体育产业区域性发展,推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
面对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体育强国建设深入推进对推动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要协调体育产业区域性发展,缩小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体育产业差距。首先,鼓励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以当地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体育产业。例如,支持新疆、东北三省等地区大力发展滑雪、滑冰等产业。其次,加大政府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政策倾斜,不断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最后,利用网络引进先进理念,将体育资源向西部和农村地区汇集,合理开发体育产业。深入结合2019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实施“体育+”行动,促进融合发展[7],需要加快体育产业转型,提升体育服务和竞赛表演所占比例。首先,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升体育服务产业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加快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体医结合、体教融合、推动冰雪运动以及体育旅游业发展,从而实现体育产业有效供给,调整结构。最后,引导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生产方式,推动企业自主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等,以科技和创新的手段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
3.2 发挥体育强国政策积极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纲要》中制定了各项政策和具体的落实举措对体育产业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有明确的指引。深入贯彻文件精神,首先,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的作用,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政府要做到简政放权,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激发出市场的活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体育市场中。同时,要束缚权力,防止对市场资源配置起阻碍作用。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对体育资源配置等作用,推动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动。最后,政府要有序引导,完善政策法律法规。产业有序的发展离不开透明公平的管理机制,政府要严格执行有效的监管措施,继续细化政策法规,使之有可操作性,配套相关的经济、行政、法律等保障体育企业相关权益。体育部门同其他各个部门协同联动,落实责任,确保有效。
3.3 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融合
3.3.1 体育产业的功能融合
功能融合是指体育功能与其他领域的功能上起到互相促进,功能上相互融合。例如,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发展出的体育旅游业就是体育健身娱乐功能和旅游休闲娱乐功能相辅相成,不仅人民的幸福生活得到提升,更能推动体育和旅游的发展。
3.3.2 体育产业的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是指由政府主导和由市场作用把体育资源或者与其他领域的资源整合,建立资源协调体系,整合产业价值链,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中国,政府将通过干预和政策制度等手段,进行规划管理已有的体育资源。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号召,体育资源融合也逐步出现规模。例如,形成以运动鞋等体育用品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像国内的361度、特步、安踏、乔丹、贵人鸟等诸多体育品牌。聚集在晋江地区,逐渐形成国家体育用品产业基地,对周围及本市体育资源进行融合。根据统计2016 年该市区的体育产业法人单位将近1万家,从业人员约40万人,体育制造业总值达1500亿左右,占据 GDP 总值的 34%,纳税额为52亿元[8]
3.3.3 体育产业的技术融合创新
技术融合是指以新兴的科学技术,新材料,新手段等高新技术手段和方法与体育相结合改变体育产业社会生产关系,实现体育产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逐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体育融合有效的促进新型的体育产业发展,其中技术融合更是催生了许多的新型的体育产业模式,例如,大数据、互联网+、虚拟AR技术、材料科学、检测技术、生物科技等一系列新兴的应用技术不断与体育相结合,在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等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技术创新与体育的融合已经逐渐成为体育产业蓬勃发展重要驱动力之一。
3.4 以科技为先导,推动创新型体育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创新型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体育强国的建设,而科技创新有效的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具体而言,要在互联网+基础上,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于体育消费服务上,进一步推动科技与体育融合发展。例如,5G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体育赛事直播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利用其低延时,稳定性高可以开发应用沉浸式体育运动体验等。大数据时代到来,可以为体育决策提供更科学地依据,帮助运动员科学训练,帮助企业更加精准提供体育服务。智能穿戴设备的开发,满足人民对体育产品的需求,打造智慧健身中心,提升体育服务品质。这些种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创新型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将会成为体育产业优质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4 结论
体育强国建设的再次提出,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规模的上升。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强国建设中体育产业的作用和价值将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进一步体育产业融合的升级、培育市场主体、倡导健康生活、推动体育消费进一步提升等方面,不断创造新的体育产业模式,满足人民对幸福的向往。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仍面临许多问题。因此,需要社会,政府和企业深入贯彻体育强国战略,迎接挑战,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管理机制,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中国政府网[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2]陈钢.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6).
[3] GB/T 7714蒙延荣.一种陆上健身划船器的运动功效研究与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15.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2019〕43号•中国政府网[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17/content_5430555.htm.
[5]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R].2019-01-08.
[6]陆东东,陆春红,陈刚.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及前景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8,197(11):10-13.
[7]体育产业的一场“及时雨”——专家解读《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政府网,[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20/content_5431712.htm.
[8]吴学峰.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产业融合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5):36-39.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ower
ZHANG Shuai, etal.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Xinjiang, China)
张帅(1995—),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产业。
李旭天(1970—),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体育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