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0-11-20吴杨

高教学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研究生

吴杨

摘  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翻译专业的人才,而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以其较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成为新闻翻译行业中的中坚力量。作者基于此,以新闻翻译为例,结合研究生翻译教学理论,在分析日常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后,详细探讨在翻译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实现社会紧缺性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新闻翻译;研究生;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3-0110-04

Abstract: As a talent training ba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ously send translation talents to the society, and translation graduates become the backbone of the news translation industry with their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took news translation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postgraduate translation teaching,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aily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how to achieve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postgraduat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major, and realized the high level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of social shortage.

Keywords: news translation; graduate students; translation teaching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外语类学科中唯一的专业学位,它的设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的重要使命。隨着各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新闻作为各国之间的桥梁,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翻译硕士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与此同时,也要意识到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前进,这些都对翻译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在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数量需求的基础上,保证翻译人才的专业素养,就成为了学术界以及教育界研究与探讨的焦点。

一、当前研究生翻译教学理论模式概述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内心的需求出发,具有较强的情感性。这种以学生心理需求为中心,教师的教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与计划,安排一系列可行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内心充满了满足感与归属感,将会把学习当做有意义的事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任务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在学生彼此之间协作交流的基础上按计划完成任务,这样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它们分别以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为依据,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本质进行了研究。

二、当前新闻翻译课程教学现状

新闻翻译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实际翻译的准确率与速度,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不能仅仅教授理论知识,将课堂变成空洞的说教。这就使得教师面临一大难题,翻译理论是翻译学习的基础,如何在传授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高校都将翻译理论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翻译理论的讲解上,枯燥无聊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一方面对于翻译的学习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实际的翻译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与提高。翻译专业硕士毕业的学生有着丰富的翻译理论知识,但翻译实践能力却差强人意,这并不能达到社会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一)教学素材较为简单

就目前而言,新闻翻译专业所用的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且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翻译人才的高要求。一方面,新闻翻译专业的教材内容简单,虽然授课老师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向学生展示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近期发生的新闻报道,但这些只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而且由于学生对老师补充的内容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这些内容并未发挥真正的效果。教材还有一个弊端即为主要是提供新闻体裁、新闻正文词汇及新闻句式翻译等方面的知识,而缺乏翻译理论指导知识,导致学生无法习得相关翻译知识及技巧。另一方面,当今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教材中陈旧的新闻内容、翻译方法与技巧早已被社会淘汰,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脱节,影响翻译的准确性、恰当性。

(二)教学侧重讲授知识,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当今研究生新闻翻译的教学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而且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教授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的授课内容可能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最重要的是,教师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翻译实践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难在课堂上兼顾理论知识传授和翻译技巧实践训练,因此只能将翻译实践以布置翻译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不重视翻译实践,被动、机械的完成翻译练习,而且翻译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也没人纠正,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三)教学反馈不及时

由于教学课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不对等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缩短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使得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学生无法就自己的困惑得到及时解答,这样将造成教师无法及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学生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翻译专业研究生教学的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模式紧紧围绕任务这一个中心,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在深入剖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将其转化为可以实现的任务,以恰当的方式向学生传达任务内容,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任务进行及时调整,通过良性的互动合作模式,能有效地实现既定的任务目标。

(一)互动性原则

全面的相互沟通交流,营造和谐、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翻译教学课堂,教师虽处于主导地位,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传统的翻译教学课堂在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占用的课堂时间存在一定问题,课堂时间较少使得学生无法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翻译技能,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任务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心理需求放在首位,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翻译技能与技巧,增加教师与学生直接的沟通交流,教师通过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教学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外,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灵活运用教材中Task板块,编写一些方便记忆、简单生动的句子进行背诵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们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可操作性原则

新闻翻译教学的内容要以培养学生的翻译素养和能力为核心,设计的任务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当前由于翻译专业所使用的教材过于简单,内容过于形式化,使得学生对翻译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了解课本中的翻译知识,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切实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它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塑造与培养上,在教授翻译内容和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学生在不断完成翻译任务的过程中,激发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发展自己的翻译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具备翻译思维,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翻译知识与技能,在新闻翻译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例如由economy联想到 economic、financial condition等诸多单词。通过这种联想方式不仅帮助学生们巩固了已经学过的英语单词知识,也促进了学生们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统一性原则

传统的新闻翻译教学课本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这些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提出,极大地改变了研究生新闻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教师按照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翻译技巧;其次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承担引导责任,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保证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最后侧重于学生翻译思维的培养、翻译技能的提升。按照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要求,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收集最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新闻素材,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定学习重点,做好教学内容的设置与PPT的制作;学生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辅助了解相关内容;其次,在课堂上,可以适当配合学生们的兴趣,设置生活性强的翻译课题进行课堂模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对小组的讨论结果以表演的方式进行汇报,这样的情景模拟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极大程度上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真实模拟性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胆量,使他们能更好地面对今后工作中各种各样的翻译任务,提高自己的社会工作适应性,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将会就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翻译思维方法,翻译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最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翻译能力欠佳的学生,重点传授他们翻译技巧与方法,对于能力提高的学生,增加情景模拟,在实际的新闻翻译训练中提升翻译能力,为今后从事新闻翻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好对内容的灵活调整的工作。

四、基于理论模式的实践研究

根据院校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群体人数众多且英语学习程度不一致的特點,探究切实有效的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问题的办法,在此提出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建议。在高校翻译教学的过程中面向所有学生,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将教学内容设置为阶段性的可执行的翻译任务,交给学生选择和接受,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翻译教学中来,通过真实的翻译工作案例来锻炼提升自己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下面就从任务型翻译教学涉及的方面来分别论述。

(一)加强教师群体的理论学习

想要突破翻译教学的传统限制,彻底将翻译理论和技巧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教师应用的指导作用和教学水平,就需要教师学习和加强自身的翻译能力,在具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理解翻译的各色学派,了解翻译的目标以及翻译的过程。刘宓庆教授曾强调:“要使学习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必须强化实务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使翻译实务教学摆脱从‘经验到经验的错误路子。”要避免从经验到经验的问题就需要教学工作者提升理论学习的程度,尤其在翻译工作中不再仅仅依赖经验,对翻译领域的诸多流派和理论有所了解。例如功能学派、解构学派等,通过对这些流派的学习和解读,结合实际的文本和翻译目标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翻译道路,也能更进一步的在面对不同目标时,选用不同的翻译方式和途径,达到更佳的翻译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文提出的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就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到翻译过程中,使学生主动且有兴趣的学习翻译的理论,并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一过程想要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以及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整合,转变成任务型教学模式需要老师们的设计,包括任务的分级、可行性的评估、任务内容和任务目标的构建、任务提交时对实际效果和完成质量的考核评定,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校学生一起补全。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以此调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学生群体的人数多、汇聚的思想和意见也更发散,在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会缺失明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时刻的关注和引导,教学活动的进行必须有着明确的目标做导向。例如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建立沟通便捷自主性强的小组和团体的时候,需要配合科学有效的衡量评价制度来保证小组的活性和每位小组成员都在最大限度地积极为小组做出贡献,能够切实地实现小组中分工配合,互帮互助的作用。翻译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交际行为,那么围绕翻译的教学工作就必须为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知识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在恰当的语境和环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以此达到掌握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师生沟通

现代的教学理念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群体首先找好自身的定位,再利用互联网和现代化带来的沟通工具,例如在微信上建立学习小组,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将教学任务下发到学生手中,也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状态的变化,再根据大家对于英语、翻译等知识的学习程度制定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不盲目求快,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一步步接近完成,确保学生知识的落实。

(四)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1. 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型的翻译教学任务是为了通过发布任务完成任务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生中展开合作互动,借助翻译的机会落实理论知识,理解理论知识。对于任务的种类有以下几种构想:

(1)理论性的翻译任务,由翻译理论、学说、流程中提炼的翻译任务。使研究生小组可以根据翻译文本和目标,结合所学的翻译理论自行组织分析研讨,再有导师介入对这部分进行总结和剖析。分析学习之后,学生还可以就下一步需要运用的翻译手法和技巧等展开讨论,将学习过程中接触的诸如增译、减译、缩译、改译等翻译技巧应用到真实的翻译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际应用主动探索,结合实践进行反思,才是将理论知识、翻译技能变成自己的财富。

(2)应用型翻译任务,可以根据新闻快讯等内容设立专题性的、应用型的翻译任务,将对新闻类内容的解读融入到教学任务当中,既可以增加翻译实例,加强学生对真实语境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时势的掌控,为毕业后的生涯打下基础。新闻的范围包括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传统纸媒等等,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收集到的新闻内容,小段的新闻内容可以在课堂上直接通过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进行即时翻译,锻炼同学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可以就大家感兴趣的内容组织即兴采访、访谈,以此为出发点发散开引领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

(3)专题性任务,在应用型任务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或者当下热议的时政新闻等,布置专题性的研讨任务。让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根据翻译题目寻找相关文本,寻找相似题材、类似体裁或者文本特征的新闻报道。在应用的基础上拓展,结合联想记忆的方式让学生对翻译的运用以及相关领域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记忆,最终可以呈现为答辩或者课堂陈述与大家分享。

2. 任务结果

翻译任务的执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知识体系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纠正翻译过程中的漏洞和错误,在改进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翻譯技巧,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认识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翻译是一门表达的艺术,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翻译成不同的意思,新奇的组合可以打破常规吸引更多的读者,诗意的表达也会更传神的传递原作者的思想。反过来,一个汉字也可以对应不同形式不同时态下的多个单词,就比如“消失”这一单词就有七八种近义词的表述形式,很容易让翻译者产生疑惑。想要很好地杜绝这一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之前对发布的任务有所了解和准备,在同一出现歧义和带来疑惑的地方为学生提前解惑,或者在任务前讲授相关的翻译技巧和词汇知识,让学生在应用时不是盲目的。翻译是灵活多变的过程,需要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诸如拆分、转换、合并等技巧,能够熟练的掌握两门语言的用法规范。要想实现这些,就需要教师关注任务的整体过程,有目的的设计任务。

定时、定量、定性的检查任务执行情况,了解任务进程,把握任务结果,及时帮助学生纠正翻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在任务成功完成之后,成果的展示是对教学任务双方的肯定,能够有效地促进下一步任务的执行和完成。除此之外学生从任务中的收获和疑惑,与学生呈现的翻译结果一样都是任务结束后的收获,都需要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引导、激励的作用,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在接入任务的新阶段必须监控学生执行任务的情况,了解处理任务过程中学习兴趣和状态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学习效果,分阶段性的获取任务反馈,及时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出调整。就任务成果,大胆地鼓励小组之间相关交流分享,促进互相学习,不仅能将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

五、结束语

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为了践行协作共赢的理念,必须加大对各个国家经济、社会等时事新闻的了解,因而新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以其较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成为新闻翻译行业中的中坚力量,但现行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无法达到社会对翻译人才能力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实现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为国家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新闻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孟丽.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新闻英语翻译教学改革[J].海外英语,2016(04):108-110.

[2]齐亮.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12):32-34.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