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20戴伟

高教学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戴伟

摘  要:课程思政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动能,各类课程都需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高素质应用型水产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积极挖掘该门课程教学中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以“人物故事”明德,以“育种案例”励志,找准契入点使之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汲取专业知识营养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价值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0)33-0091-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s the new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All kinds of courses need to undertake the centr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 A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aquaculture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Aquatic Anima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for aqua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talent" as the core, and actively explores materials for the potent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Character stories and breeding cases were used to cultivate morality and inspire ambition, respectively. Materials for the potent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spontaneously, which enable students to rece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le absorb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ding to the organic unit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Aquatic Animals;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and talent

高校作为我国整体教育序列的最后一环,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求高校专业课教师也要加入思政教育队伍,依托专业课教学渗透思政教育,明晰了高校各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全国高校陆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各类专业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

专业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以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为主线,以水产动物遗传变异基本规律为基础,以水产动物育种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育种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立足于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发挥好价值引领作用,我们深入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尊重课程自身教学规律前提下,结合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和课程性质灵活植入思政元素,并将其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明确“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德育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教育落实于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格局,激活创造活力和探索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家国情怀,增强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培养职业精神。

二、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素材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课程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遗传学方法改变水产动物遗传结构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为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良的种质资源,使水产品养殖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水产品作为人类优质蛋白质来源,在改善人类膳食营养结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自古以来,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工作和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等思政教学资源。

(一)文化自信素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者和继承人,肩负着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大背景下,在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是对当代大学生传承、审辩和创新文化的能力进行塑造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沿着中国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我国劳动人民在该领域展现的智慧,其中蕴含着许多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先进内涵价值认知的优秀素材。我国是鱼类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就重视养殖鱼类的选择、驯化和改良[3]。早在公元前46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范蠡所著《养鱼经》中即有关于鲤鱼选种留种的记载[4],而我国对金鱼的祖先——鲫金色或红色突变体的选择则可以追溯到晋朝[5]。新中国成立后,鱼类育种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突出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近代育种学家们在育种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杰出科研成果也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思政素材。如在核移植技术章节中,在带领学生回顾半个世纪来动物体细胞克隆的研究历史时,突出强调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成体脊椎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动物并不是“多莉”羊,而是1981年中国科学家培育出的克隆鲫鱼,比“多莉”羊早了整整15年!突破只知“多莉”羊不识克隆鲫鱼的认知局限。把这些文化自信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国家文化自信和认同感,继而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为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和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精神和动力源泉。

(二)提升国际视野和格局素材

在对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以海纳百川、兼容并济的襟怀有选择、有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将国内外水产动物遗传育种领域最新成果和进展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跟踪水产动物遗传育种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从国际化视角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第一章绪论里向学生介绍世界范围内水产养殖优良品种资源和市场动向,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核移植技术、性控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基因编辑等传统和现代育种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跨国界的横向总结,让学生意识到无论科学研究还是应用实践都应该集长补短、博纳兼容,如果只是 “闭门造车”充其量也不过是“出门合辙”,难以真正推陈出新,则一定会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6]。通过对提升国际视野和格局思政素材的挖掘,借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角和格局,使其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观察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对世界科技文化兼容并蓄,更好地为国家事业服务。

(三)强化家国情怀素材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7]。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强化家国情怀培育是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老一辈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工作者秉承家国情怀,把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正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良好思政素材。“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先生亲歷旧社会的破败,早早立下科学救国志向。在1934年,他不顾日本侵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克服种种阻力毅然回国任教,并于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奠定了基础。童先生曾写诗云:“我亦枯木遇春风,意气飞扬与众同。誓将余生报祖国,共为科学攀高峰”,字里行间皆可见“家国”情怀;鱼类遗传育种学家夏德全院士自费从美国引进奥利亚罗非鱼,千辛万苦带鱼回国;“再写新水经,范蠡亦渔夫”,出自从事鱼类发育遗传学与细胞工程学研究的桂建芳院士创作的《水调歌头·水经新注》,这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些蕴含的思政元素能够强化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国情怀的熏陶。

(四)传承职业精神素材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发展到今天,所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产生与突破都源自于无数育种工作者的艰辛劳动。他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爱岗敬业精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真务实精神、“不盲从、不迷信、理性怀疑、敢于挑战”的质疑挑战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锲而不舍精神、“知难不避难”的迎难而上精神、“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的团队协作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水产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职业的稳定性、职业生涯规划等[8]。在杰出水产人的育种实践中,处处都有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质疑挑战、团结协作、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职业精神渗透其中。如刘建康院士勇于创新、追求真理,在全球首揭鳝鱼雌雄同体和性反转现象;桂建芳院士持之以恒、求实务真,30年潜心研究异育银鲫;水产界“袁隆平”——金万昆爱岗敬业、迎难而上,从“鱼花子”成为育种专家;天津换新水产良种场专家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经过长达50年的封闭式选育育成白鲢新品种“津鲢”,都会为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职业品质、传承职业精神带来无形的帮助。

三、思政教育植入课程教学的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将专业课程强行思政化,即在课程教学中“强行嵌入”或“故意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必须无缝对接、有机融合,这样才催发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素材时要依据恰当、自然渗透的原则,找准切入点,使思政教育不突兀、不生硬、不晦涩地与专业知识融合,二者之间恰如“盐”与“水”,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既润物无声又能让学生内化于心。如讲授选择育种技术时,开篇自然引入范蠡的《养鱼经》。“求怀子鲤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长三尺者四头”,这是2000多年前先人对鲤鱼种鱼规格的要求,“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皆货,得钱五百二十五万钱”[4],这是先人对于鲤鱼留种培育的描述[4]。在学生由衷感叹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自然而然帮助他们树立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实验课是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研习惯的主阵地。如在鱼类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自查文献确定实验操作细节,如根据鱼体重确认植物凝血素注射剂量,自然而然帮助学生树立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自行优化实验操作步骤,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探索问题的创新思维的培育;开展小组分工协作进行核型分析,润物无声地实现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正确使用和回收秋水仙素,保护自己并防止环境污染,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思政教育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

每门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不同,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教学规律、教学规范和教学流程,因此实现思政育人的途径也不尽相同。现今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没有统一的通用模式,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探究,才能切实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基于“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特质,分别从知识点背后的水产人故事、育种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契入点导入思政元素。

(一)由知识点背后水产人故事为契入点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每项理论和技术的背后都凝结着水产人的智慧与心血,伴随着一个个蕴含着精神内涵和时代背景的故事。让学生聆听这些鲜活真实的故事,不仅可以让相关理论、技术深入学生心里,同时也能碰触故事主角的精神世界。如在多倍体育种章节,关于异源多倍体及其产生机制的知识点可以由“父子双院士”刘筠、刘少军“痴鱼”故事展开。刘筠院士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水产研究事业,被业界称为“鱼圣”“鱼院士”,他“一生研究只为让中国人盘子里多条鱼”。经过长期的刻苦钻研与奋斗,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主持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例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鱼品系。儿子刘少军子承父业,全力以赴让中国人“吃好鱼,吃放心鱼”。他的团队通过雌核发育等方法,进一步研制出了改良四倍体鲫鲤品系,将改良四倍体鲫鲤品系与改良二倍体红鲫等二倍体鱼杂交,研制出了“湘云鲫2号”等改良三倍体鱼。“对鱼比对我自己的孩子更细心,陪伴鱼比陪伴我的亲人时间更多”,这是刘少军院士科研生活的生动写照,这样的科研精神,既源于热爱,更是家风传承。

(二)由育种案例为契入点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引领学生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大量引入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拓展的育种案例,同时也为思政元素的导入提供了融入点。如群体选择育种案例:近些年来,辽河口附近蟹农发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和成蟹规格逐年下降,请以体重、规格为主要选育指标,以外观形态为辅助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技术育成河蟹新品种。学生在选育技术路线设计时多数采用5-6代群体选育+小试+中试,育成新品种需要历时10余年。学生在进行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体会到了持之以恒这种优秀的科研品质。

(三)由社会热点问题为契入点

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是社会舆论的焦点、社会生活的重点问题,能体现出大众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由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思政教育,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基于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热点问题事件本身,还要了解其成因、发生发展过程及可能的结果等,与此同时导入思政教育内容。如在转基因技术章节中引入转基因动物安全性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美国AquaBounty公司培育的转基因三文鱼是世界上第一种获准食用的转基因动物,已经于在2017年在加拿大完成了首次销售,即将于2020年走上美国人餐桌。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领衔的团队构建的转基因鱼虽领先美国3年,但还未在中国上市。中国批准转基因食品,尤其是动物转基因食品上市比其他国家更为严谨,是转基因安全管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从转基因動物安全性角度,我国给予了公众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秉承“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的原则,这是对人民的健康负责。我们只有抱着这种态度去探索、去研究转基因水产动物,才能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载体,加强教师自身思政建设

从课程思政的受众特点来看,当代大学生均为00后,成长于不同文化交流融合、冲突碰撞以及多元价值观念肆意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因其特有的成长经历,他们具有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亦给当前课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思政要能够同时兼顾受众的个性和共性,最大程度地因材施教,因地、因时制宜,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例如当代大学生是自带网络属性的一代,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因此,现代课程思政应当探索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新途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抓牢网络教学阵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时间、空间对教学工作的限制。通过构筑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线上”课程思政教育新载体,在课下也能与学生展开有效沟通与互动,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发现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成正面和积极的干预。

作为践行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自身的德行、生活态度、价值判断都会外化为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立德”先“立己德”,“树人”先“树本人”,真正做到“学深为师,品正为范”,这样才能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六、结束语

课程思政之“路漫漫而修远”,我们还“将上下而求索”,持续性推进“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诠释大学之道”德智相融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2017-10-18.[2019-04-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7/c_1121867529.htm.

[3]蒋高中,明俊超.现阶段我国鱼类育种与苗种培育技术成就及发展趋势[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032(3):94-98.

[4]陈世杰.《范蠡养鱼经》释义、启示与询考[J].福建水产,2001(4):80-85.

[5]Wang SY, Luo J, Murphy RW, et al. Origin of Chinese goldfish and sequential 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accompanies new breeds[J]. PLoS One, 2013,8(3):e59571.

[6]彭国翔.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J].读书,2011(1):117-120.

[7]韩丹丹.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实路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5(9):43-45.

[8]陈平.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职业精神的培养[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6):43-4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