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合并脓毒性肺栓塞30例临床分析

2020-11-20张森森张纳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哌拉氨苄西林西林

张森森, 张纳新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为革兰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为兼性厌氧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泌尿道、肠道、呼吸道、生殖道,可在全身各部位发生感染,但尿路和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细菌性肝脓肿是由于细菌经肝动脉、门静脉和胆道等各种途径进入肝,肝实质发生炎症坏死,形成脓肿,是一种继发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是高发人群,肺炎克雷伯菌是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

高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variant of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逐年增多,病情进展快且预后差,常表现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 pneumoniaeliver abscess,KPLA)及伴随的肝外感染。hvKP感染多发于社区,可表现为肝脓肿、肺炎、脑膜炎、眼内炎等。如出现上述1种或多种并发症时称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侵袭综合征(invasionK. pneumoniaeliver abscess syndrome, IKPLAS)[1]。IKPLAS累及肺部表现为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合并脓毒性肺栓塞(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 caused byK.pneumoniaeliver abscess, SPE-KPLA),本文对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3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SPE-KPL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此类患者临床特点、胸部影像学表现、治疗转归,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2013年8月-2019年12月,共收治1 200例肝脓肿患者(排除多次住院患者),包括肝外科1 002例、消化科121例、呼吸科12例、内分泌科31例、胸外科2例、重症医学科32例。其中诊断SPE-KPLA患者30例,计有2013年2例,2014年2例,2015年1例,2016年1例,2017年9例,2018年6例,2019年9例;来自肝外科20例,呼吸科4例,消化科2例,内分泌科1例,胸外科1例,ICU 2例;女10例,男20例;年龄为21~82岁。

1.1.2 入选标准 SPE-KPLA入选标准参考Cook等[2]的研究:①胸部CT显示多个结节、磨玻璃影、斑片影、外周楔形影,与脓毒性肺栓塞相关;②KPLA是感染来源;③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改善;④排除肺部其他病变。

1.2 方法

收集30例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症状、合并症、实验室资料、细菌培养并药敏试验(引流液培养、痰培养、血培养)、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上腹CT、胸部CT)、抗菌药物治疗、手术操作、并发症、治疗药物、住院时间和预后。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是以发热起病,伴随症状有寒战、恶心、呕吐、乏力、腹痛、咳嗽、咯痰,甚至神志改变、视物模糊等。2例伴1型糖尿病,21例伴2型糖尿病,4例初次发现血糖升高,3例未见血糖异常。30例患者中2例入院时即发生脓毒症休克,收入ICU;入住普通病房6例(肝外科4例、呼吸科2例),治疗期间病情进展,转入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液滤过等生命支持治疗;1例患者急腹症入院,腹CT提示肝脓肿破裂,急诊手术后转入ICU治疗;3例患者合并眼内炎;1例合并细菌性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最终死亡。见表1。

表1 30例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Table 1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laboratory tests, and outcomes of 30 patients with invas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

表1(续)Table 1(continued)

2.2 辅助检查

16例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10×109/L),26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0.75),10例血小板降低(<100×109/L),其中4例<30×109/L。6例患者入院时肌酐明显升高(≥111 μmol/L),16例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50 U/L),28例白蛋白明显降低(<40 g/L),12例总胆红素明显升高(≥20.5 μmol/L),20例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7%),所有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呈不同程度升高。

2.3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示肝脓肿位于肝右叶20例,肝左叶7例,尾状叶1例,双叶分布2例。胸部CT全部合并肺部病变,最常见的CT表现为血管滋养征(图1A白箭)、有或无空洞的结节(图1B白箭)、斑片状磨玻璃影(图1B黑箭)和外周楔形影(图1C)。其他CT表现肺脓肿(图1D白箭)、晕征(图1E1白箭)和反晕征(图1E1黑箭)。每例患者都有两种以上的影像学表现。21例(70.0%)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图1E1)。经治疗后复查胸部CT,图E患者可见原有的反晕(图1E1),复查CT演变为空洞(图1E2)。

图1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致脓毒性肺栓塞患者胸部CT图像Figure 1 Chest CT imag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 and 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

2.4 病原学检查

菌血症9例,血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引流液培养阳性17例,均为肺炎克雷伯菌,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10例。肝组织培养肺炎克雷伯菌1例,腹腔积液培养肺炎克雷伯菌1例。3例患者血、痰、引流液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且药敏结果一致,考虑为同源。1例引流液培养、痰培养、肝组织培养、腹水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余26例为血、痰及引流物培养中1项或2项为肺炎克雷伯 菌。

药敏试验中涉及药物: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厄他培南、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甲氧苄啶-磺胺甲唑。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9株细菌全部对氨苄西林耐药,其中2株对哌拉西林耐药,对其他药物敏感。10例痰培养中,10株细菌全部对氨苄西林耐药,其中3株对哌拉西林耐药,1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1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1株对环丙沙星耐药。17例引流液培养,分离出17株细菌全部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细菌肝组织培养、1株腹水培养,为同一患者,所得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他药物敏感。以上所有菌株均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阴性菌株。

2.5 治疗及预后

30例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8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例,厄他培南4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4例,美罗培南2例。其中3例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患者,症状好转后,降阶梯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1例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降阶梯予头孢哌酮-舒巴坦。19例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1例肝脓肿破裂术后留置脓腔引流管。10例肝脓肿未液化。21例伴有胸腔积液,其中6例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其中2例脓胸形成。9例患者在入院后7 d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肾损伤、脓毒症休克和急性呼吸衰竭,而转入ICU。9例患者ICU住院时间为2~40 d,平均入住ICU 15 d。1例患者在ICU死亡,死于细菌性腹主动脉瘤破裂,难治性休克。3例合并眼内炎患者,经积极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均好转。平均住院(28±14)d。最长65 d。

3 讨论

SPE-KPLA患者中中青年男性居多,多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3-5],多以发热、寒战、乏力、咳嗽、腹痛就诊,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感染性休克,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PCT、CRP、D-二聚体升高明显,血小板多降低,部分患者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升高,合并急性肝功能不全,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6-8]。肝脏超声发现肝脓肿,多位于肝右叶,常单发,脓肿多个囊腔,且不易液化。胸部CT示肺部多发、多形态的病灶,排除其他肺部疾病。血培养、痰培养、肝脓肿引流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SPEKPLA诊断明确。目前脓毒性肺栓塞诊断是基于胸部CT征象和感染的临床证据。本研究显示1 200例肝脓肿患者中有30例被诊断为SPE-KPLA,占2.5%。Chou等[3]发现在221例肝脓肿患者中,SPEKPLA占6%,肺部小结节X线胸片上很难发现,需行薄层CT检查,单纯行X线胸片可能低估了SPEKPLA的发病率。脓毒性肺栓塞是KPLA的肺部转移性并发症,由菌血症和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引起。脓毒性栓子最可能形成途径是肝脓肿侵犯肝静脉,导致感染性静脉炎,并扩散到下腔静脉和右心,最终进入肺循环[8]。SPE-KPLA在CT图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诊断有赖于肺部征象。SPEKPLA的典型CT表现包括周围结节有或无空洞、滋养血管征、周围楔形影、晕征、胸腔积液[9]。本研究中,上述征象都存在,且同一患者可同时表现出多种征象。胸部CT在治疗过程中动态演变,外周楔形影、实变、结节影再次复查时可演变为多发空洞或肺脓肿,属于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坏死性肺炎,并不代表疾病的恶化,而是疾病的发展过程。但有部分患者肺部感染重,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改善。

本研究采集的菌株来自于血培养、痰培养、脓肿引流物培养、肝组织培养、腹水培养,共38株细菌,全部对氨苄西林耐药,ESBL均阴性,5 株对哌拉西林耐药,1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1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对其余抗菌药物均敏感。Chou等[3]报道引起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是社区获得性的,而不是天然的耐多药菌株,研究中分离的菌株均表现出高黏滞表型,高黏滞表型与IKPLAS的发生有关。

国内对于合并糖尿病的KPLA患者,通常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硝基咪唑类或单用喹诺酮类抗感染[10-11]。本组18例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经2~4周抗感染,白细胞、CRP、PCT均下降,胸部阴影减少或消失,肝脓肿缩小,未再升级抗生素,故第三代头孢菌素是SPE-KPLA的首选。入住ICU的重症患者均使用碳青霉烯类抗感染(厄他培南3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4例,美罗培南2例),1~3周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好转,降阶梯给予头孢菌素类抗感染。30例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28 d。单发脓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 d,多发脓肿患者(6例)平均住院29 d。国外报道单发脓肿抗感染疗程2~4周,多发脓肿6周左右[12]。本研究中多发脓肿患者治疗时间并未延长,考虑与菌株药敏情况,且抗感染及时、有效相关。中国台湾早在1986年发现IKPLAS,肺炎克雷伯菌为敏感菌株,属于社区获得性感染,而近期报道,由于hvKP菌株获得了抗生素耐药性,出现了耐多药菌株,可能是通过质粒转移了多重耐药基因[13]。所以要重视抗生素的合理选用,早期、足量、足疗程,减少联合用药,选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升级抗感染药物时,需谨慎,避免滥用抗生素,出现耐多药细菌。

KPLA来源于侵袭感染,不易液化,且多囊。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肝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本疾病的基础,本组9例患者行肝脓肿引流,多发肝脓肿中3例置管2条,1例3条,1例4条,充分引流。出院时脓腔均缩小。KPLA总疗程通常是引流成功后结合抗菌药物静脉给药3~4周,当引流量小于10 mL/d、持续3~5 d、体温正常后,B超示脓肿明显缩小,予以拔出引流管。有报道称,目前介入治疗肝脓肿已成为主要手段,但对于药物及引流吸收无改善、脓肿破溃和多发肝脓肿等,仍有手术治疗意义[11]。本研究病例中1例由于肝脓肿破裂合并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术中给予腹腔清理及脓腔留置引流管,预后良好。

SPE-KPLA合并眼内炎,病情常进展迅速,预后差,严重者可失明甚至眼球摘除,治疗主要包括玻璃体腔内注药和玻璃体切除术[14]。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细菌性动脉瘤鲜有报道[15-16]。细菌性动脉瘤病情凶险,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力与其荚膜多糖有关,肺炎克雷伯菌共78种血清型,K1是毒力最强且最常见的血清型,Tan等[17]发现转移性脓毒性并发症通常是由血清型K1或K2引起的,也有文献报道,非K1/K2型也可导致严重的侵袭性感染[18]。本研究局限性是未检测患者血清型,不能进一步分析表型、基因型及菌株毒力等。

IKPLAS临床表现复杂,起病隐匿,病情程度轻重不一。脓毒性肺栓塞影像学表现有多种征象。本组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多为敏感菌,但侵袭力强。SPE-KPLA合并眼内炎、脑膜炎、细菌性动脉瘤等,预后较差。故肝脓肿患者合并脓毒性肺栓塞征象,一定要警惕IKPLAS,积极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争取尽早肝脓肿引流,注意其他脏器播散情况。

猜你喜欢

哌拉氨苄西林西林
电沉积制备纳米金-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测定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2例
五种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题西林壁
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西林教案160年祭(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