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2020-11-19程宗英

经济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农民信息化信息技术

文| 程宗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农业体制发生本质的变化,农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与升级。农业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关注点放在信息化农业管理上,对相关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运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寻求创新的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农业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农村生产产量大大增加,农村收入也大大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信息化建设,要想实现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农业经济管理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助力于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降低经济管理的成本,同时加速信息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紧紧跟随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管理的工具,帮助农民有效增加收入。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目标

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供给与需求间巨大的信息缺口。农村的农业产品难以通过合适的渠道高效快速的进行销售,而农产品市场中还存在大量对农产品的需求,导致一面出现农产品滞销,一面出现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这不仅是对农产品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种矛盾。

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不仅能够帮助农业管理部门建立有效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帮助农产品实现产业化经营管理目标;而且对于农民个人而言,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拓宽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实现农产品与市场消费者的直接对接,提升农村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科学应用信息化智慧服务体系,能够刺激农业市场消费,促使各个地区农产业销售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实现农业转型

新技术、新设施、新理念的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转型。如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农业效益,为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如何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手段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由于农村地区信息化技术建设较为落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推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村经济管理中,通过引入外资,引进人才等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学习理解信息化知识和管理技术防范,促使农民能够根据自身生产情况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

第一,政府应加强宣传,让农民树立起信息化的意识,只有从政府层面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起重视,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大力提倡农业生产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循序渐进的实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政府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的宣传,使更多人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拓宽我国农业信息化运营渠道,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第二,政府部门应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化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融合。

第三,政府部门应鼓励农村根据自身农产品特色,有的放矢的运用信息化技术,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管理。

第四,各地政府要联合当地企业共同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应用工作,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农村地区,确保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价值。

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信息平台的建立上。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获取市场信息的途径,对于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指导与反馈的作用,因此要想实现农村地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第一,完善网络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建设。目前,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网络系统建设非常落后,一方面不利于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农村经济管理的成本。而网络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效率,运用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与事后监测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第二,设置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农民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使农民实时获得最新的农业生产信息,而且可以寻求商业合作机会,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者来说,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可以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更加科学便捷的对资金流动等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产业链条的稳固性与可持续性,是在市场化条件下,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在信息化技术的背景下,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中,将其上下游产业相连接,优化整合各项资源,拓宽农业产业的经营思路。如在销售方面,可以拓宽销售途径,采用网络销售与传统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同时,市场的反映也可以给予农业生产有效的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培训

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广大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农业信息是为农民所服务的,所以农民是信息的使用者、受益者,唯有提高农民信息技术知识、使用能力,才可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价值。由于广大农民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了解较少,因此在进行信息化技术基础建设的同时,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如,举办专业讲座、培训班等,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培养农民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把握信息技术使用要点。使广大农民对于信息平台持有敢用、会用、愿意用的态度,真正造福于农民的农业生产。第二,对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掌握,特别是财务部门 ,对于远程报表等技术的运用,应多加培训。

结语

农业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应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以及个人等各个角度,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推广宣传,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助力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